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日韩三国同属亚洲和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典型反映东方文化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历程既具有显著相似性,又具有诸多的差异之处。本文主要以中日韩三国近代健康照顾(health care)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方法,从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框架视角比较三国卫生保健制度,以期描述三国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制度变迁的过程轨迹、基本特征和方向,探索三国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福利政策框架的结构性异同之处、共同性规律和历史经验教训,深入探讨东亚福利模式和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功能、角色、地位、作用变化规律,为转变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提供比较政策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分配领域凸显的贫富差距、收入差距、不平等主要是由于权利、教育、医疗、福利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所导致.目前我国实行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应该为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所取代,支撑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应为"福利资源公平分配理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由政府基于我国经济、文化、历史与社会背景而向城乡居民提供的由城乡居民普遍享受的一种"广覆盖、低水平、适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2,(3):58-58
谭晓辉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撰文指出,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是建立普惠型福利模式。普惠型福利模式的实现是以不断改善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弥合社会断裂、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强调由政府主导、多元合作,层次化、法制化、标准化的福利发展道路。第一,扩大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将福利对象由传统救助对象扩展至所有社会成员。第二,提升社会福利质量,注重救助、服务、扶持,通过向社会传递公正价值、解决社会风险来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台湾在第二次立委选举过程中,民进党以“台湾福利国”为其主要诉求,引起某些民众的共鸣。今后台湾如何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也将成为各界人士的重大议题。台湾《经济日报》和《工商时报》在去年12月底也对此专发社论。因此,很值得加以探讨。到底战后西方国家所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为何西方国家要建立一些社会福利制度?台湾的社会福利制度能做到什么程度?民进党所谓“台湾福利国”模式提出的实质在那里?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蕾 《求索》2004,(12)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福利亟待重新定位社会福利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社会福利的涵义,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界定。在西方,有关社会福利较常见的分类法是“剩余模式”及制度模式。在剩余模式中,国家福利制度只是在市场及志愿机构皆不能解决问题时,才会介入。换言之,剩余模式将个人、家庭及市场放在政府之前,它们需担负更多的责任去提供福利。在制度模式中,是把社会福利作为大概念、大系统加以使用,主张以制度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服务,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分析青木正子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是经过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社会福利的转型”而形成的。“转型”是相对于六十年代曾在建设“福利国家”的理念下,达成了社会福利的高度发展状态而言。笔者希望通过对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的揭示,为中国正在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底线公平理论的提出,为我国构建需求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在底线公平视阈中,社会成员的不同福利需求可以分为底线福利需求和非底线福利需求两个层次;社会成员的同一福利需求可以分为底线需求和非底线需求两种成分。与此相应,需求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底线福利制度满足社会成员的底线福利需求,体现社会成员权利的一致性;非底线福利制度满足社会成员的非底线福利需求,体现社会成员权利的差异性;跨底线福利制度兼顾同一社会福利需求中的底线需求和非底线需求,体现社会成员权利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下,社会福利是一个经常被引用、却又有些语义含混、指向不清的概念。比如,作为我国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福利"与西方福利国家所谓的"社会福利"是否等同?由民政部门社会福利口执行的一系列制度,如孤儿基本生活费、高龄老人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是属于"福利"还是属于"救助"?"养老服务""儿童保护"与传统的"老年福利工作""儿童福利工作"之间是什么关系?福利经济学等理论中的"社会福利"概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社会实践,在世界各国都走过一段犬牙形的曲折路程。即使在现在,仍然面临着困难的时期。然而,社会福利是走向未来生活的原点,道路虽然艰难,国际社会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日本社会福利四十年来发展的步履,也证实了这一点。 日本的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制度、一种实践、一种思想都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历史背景,本文侧重于从制度方面分析介绍。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可以理解:它作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调节、干预分配领域的福利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特殊需求所提供  相似文献   

10.
论普遍整合型社会福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创新的目标是建立普遍整合型社会福利体系,它既不同于"补缺型"的福利体系,也区别于"碎片化"的福利体系,是"普遍型"和"整合型"的有机统一。"普遍型"体现在社会福利对象的广泛性、社会福利内容的全面性、社会福利类型的综合性、福利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和福利供给方式的多样性。"整合型"主要包括社会福利主管部门的整合、福利制度的整合、城乡之间的整合和福利类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董浩  赵文婧 《人民论坛》2010,(8):186-187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的成立为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新形势的要求下,福利协会只有深化认识,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成效,提高工作水平,才能为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使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京 《中国民政》2013,(12):59-59
作为现代福利理论和制度的发源地,西方各国社会福利流派在争论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以及福利多元主义等多种形态。当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每一个国家及地区均处于一个逐步统一的市场体系中,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成为抵御全球经济和政治风险,保护自身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武器”。基于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黄元龙 《中国民政》2012,(11):29-30
一、社会福利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福利就是好的生活。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所有公民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各种制度安排。理论上,大家都同意社会福利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但实际上,“社会福利”这个词在我国却饱受争议。  相似文献   

14.
郑功成 《乡音》2013,(6):34-35
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与重塑中国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保障制度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新阶段的条件下,针对城乡居民持续高涨的社会福利诉求,急切需要澄清一些理论上的认识误区。从现实情形出发,关键在于澄清如下一些认识误区:福利恐惧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对计戈经济时代"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否定,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被戴上了有色眼镜,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在一些场合几乎等同于"福利病",进而患上了一种"福利恐惧症"。一些人将社会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社会福利制度及信息技术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13日—26日,以民政部信息中心主任陈倚为团长的民政部赴澳大利亚考察团一行10人,通过与有关政府官员和学者开展座谈交流、实地参观社区福利服务中心的运作等方式,对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制度和运行机制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考察。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推进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实现社会福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很有借鉴作用。一、社会福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澳大利亚现行的社会福利管理体制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多头管理型,涉及社会福利的联邦政府机构有7…  相似文献   

16.
正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国际经验中,社会福利制度基本都被划分为货币津贴和福利服务两个子系统。假如回到"福利"在学术或西语中的本意的话,即"帮助国民维系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那么这两个子系统的设计很好理解,政府通过福利施惠于公众,要么就是直接给钱,要么就是提供服务。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长期是以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食宿、医疗等供养服务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日益扩大,社会福利普遍性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福利碎片化"现象,促进和提高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性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从大福利视阈出发,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整合的基本任务包括社会福利管理整合、社会福利制度整合、社会福利政策整合、社会福利类型整合、社会福利主体整合、社会福利机制整合、社会福利经办机构整合、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整合、社会福利体系城乡整合以及社会福利监控机制整合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国民的福利水平。我国在培育和再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生动力方面存在诸多优势,而要开发运用好这些优势,需要重视社会福利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此,必须以适度普惠为政策取向推动社会福利制度转型,从而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内生动力,为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终目的与提升公众生活质量相统一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如何定位、朝哪里去,亟需从理论上做出解释。一、“福利”与“社会福利”“福利”与“社会福利”,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相当之高,但它们的准确含义,却始终模糊不清。从抽象的意义上讲,福利就是“生活上的利益”。但是,生活上的利益究竟包括哪些项目呢?对此,学者们众说纷纭。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即人的社会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0.
黄慧 《传承》2009,(12):114-115
西方福利国家高标准的福利制度是工人阶级不断斗争的结果,也是资产阶级稳定社会秩序、消除两极分化的产物,但以高税收为支撑的高福利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弊端,从而进入了改革时期。当前,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研究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