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奚欢  薛琳 《党课》2009,(11):84-87
民主党的上台是战后日本政治中最为重大的一次变化,很多观察家称其为结束了日本“五五体制”,开创了日本政局的两党时代。民主党的上台,不仅要引起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也会使日本的对外关系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现行宪法,即82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主席制度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由“虚位元首制”向“三位一体”实权元首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建国初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制和54宪法的回归,更与古今中外政治历史的常识相暗合.在由“强人政治”向“常人政治”过渡的“宪法时刻”,经由历史常识凝聚改革发展的宪法共识,无论在学术思辨还是政治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府两院"官员宣誓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多数民主国家都以宪法或法律对政治宣誓作了明确的规定。政治宣誓制度在中华民国时期业已初步确立,1949年以后因受苏俄模式的影响而中止。近年来,大陆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政治宣誓的实践,建立政治宣誓制度的建议也出现在2004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案中。建立“一府两院”官员忠于宪法的宣誓制度,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推进“官德建设”、刷新政治人物与政府的公众形象、培养公务人员和公民的“尊宪”、“护宪”及诚信意识。建立政治宣誓制度也是人大任命与监督制度的充实和完善,并将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宪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执行宪法,维护宪法。要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为契机,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5.
1927年夏,随着日本国内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对华政策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即由所谓的田中“强硬外交”取代了过去的币原“协调外交”(或称“币原外交”)。这种政策变化的主要标志,是当年6月至7月初召开的“东方会议”。这个会议的召开,是日本国内外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东方会议结束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将会议讨  相似文献   

6.
贾清 《理论研究》2012,(6):6-7,50
“八二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一部宪法,通过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这部宪法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四次修正案,全面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宪法至上”的政治认同和“依宪执政”的政治选择将成为宪法政治建设和发展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产物。宪法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市民社会,笔者试图从市民社会的角度出发挖出隐藏在宪法中的市民精神。并认为宪法的市民精神就是“自由、平等与互利”精神。对宪法市民精神的理解,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宪法研究的视野,有利于我们在形成对宪法的完整认识,也有利于达成法治建设应该体现对人的关怀的共识,并有助于我们在WTO的自由贸易体制框架下转换法制思考的视角,推进国家政治与经济体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这不仅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宪法的产生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贯彻实施好宪法,对于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稳定、人民权利的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都具有重要作用。1982年宪法颁布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宪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社会的公民权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权利意识,是民主法制意识的重要内容,在宪法学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几乎是同等重要的,宪法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没有公民权利意识就没有真正的民主,也不可能有现代法制。因此,提高公民权利意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即:除了国籍的限定外,这个国家里所有的人都是公民,不论财产、出身、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等一切差别,当然也没有“阶级烙印”。因此,公民是平等的,“平等”是公民的最…  相似文献   

11.
董武 《新视野》2002,(5):75-77
冷战后日本的动向十分令人关注。一方面是经济的长期低迷,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暴露无遗;另一方面日本的防卫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军事大录,日本军事动向的每一步都会刺激亚洲国家的神经,其防卫政策的任何变化也必然引起各国的关注和警惕。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战后影响和决定日本防卫政策的两安保体制”。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美安保体制”则要求日本协9条是明确日本”、“无核三原则”“日美…  相似文献   

12.
坚持依法执政所要解决的若干深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上,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都与这个国家的执政党所采取的政治体制、治国方略和执政方式有很大关系。党的十六大强调“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已由“以党代政”转到“依法执政”的正确轨道上来,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所谓“依法执政”,是指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执政党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国家事务进行治理。换言之,是说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  相似文献   

13.
王京 《唯实》2005,(6):59-6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奇迹”的到来,台湾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变化,台湾进入了转型期。但是,由于成长后的新事物对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不断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价值标准也受到了极大考验,台湾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问题。一、政治层面的道德问题随着强人统治时代的结束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台湾的一党专政开始转型为类似于西方的多党政治。然而这种政治民主化并没有成为推动其社会全面发展的枢纽,反而与政治上的反道德现象同步发生,黑金势力成了台湾的政治癌。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传统…  相似文献   

14.
温卫东 《新湘评论》2013,(18):38-3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赋予“改革”“开放”这两个“旧词”以新意的基础上,于1984年2月9日在厦门考察时,明确提出和使用了“改革开放”一词。1987年至1993年间,“改革开放”一词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和宪法,在党和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得到确认,成为全党共识和国家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问:新宪法为什么要恢复设置国家主席?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同一九五四年宪法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一九五四年宪法第二章第二节明文规定设立国家主席的职位。以后在“文化大革命”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践踏了国家主席的职位,剥夺了国家主席的权利。一九七五年宪法正式取消了国家主席制度。一九七八年宪法继续维持“不设国家主席”的规定。最近,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在第三章第二节中,恢复了设置国家主席的规定。这是我国政治生活步入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欧各国社会党大都采取积极行动适应政治生态的变化趋势,通过纲领和政策调整以迎合选民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后的西欧社会党迎来了执政或参政的高潮,进一步推动了战后“共识政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赋予“改革”、“开放”这两个“旧词”以新意的基础上,于1984年2月9日在厦门考察时,明确提出和使用了“改革开放”一词.1987年至1993年间, “改革开放”一词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和宪法,在党和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得到确认,成为全党共识和国家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崇德 《新视野》2004,(2):36-38
宪法是一部国家根本大法,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自身利益的法律依据,党的十六大通过了修改宪法的决议,使得我国的宪法更加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对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都有了一种推动和协调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贻庭认为,当今中国所建立的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民本”。它不仅是一种政治理念,而且又是著之于宪法的制度安排,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官本”政制。同时,社会主义民主又与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  相似文献   

20.
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俗称“八二宪法”。二十年的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