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清谈是魏晋时期盛行的社会风尚,清谈之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清谈在魏晋时期经历了正如清谈、元康清谈和东晋清谈三个发展阶段。魏晋清谈对当时的文教政策、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而其中《史传》篇却更多地涉及(?)史学,它集两汉史评之大成,对唐代刘知几《史通》的著作有重要影响,在古代史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从史学角度对《文心雕龙·史传》篇的主要思想和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门小刀 《乡音》2014,(9):45-45
在魏晋时期,士人学子最爱好的就是清谈。“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又叫做“清言”。《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定义是:“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和"是一个核心概念,历代文论都不乏关于"和"的深刻论述及不懈追求。《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本巨著,其中也有大量涉"和"字句,"和韵"概念的提出、"和气"概念的拓展,在显性层面显现刘勰对"和"创造性的生发;而在隐性层面,《文心雕龙》的思维之和、理论建构之和、文采之和无一不体现了"和"渗透在《文心雕龙》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再论《文心雕龙》和中国文化传统●张少康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心雕龙〉和我国文化传统》的文章①,主要是从《文心雕龙》中所体现的刘勰的基本思想和思维特征角度,来看它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这里我想再从《文心雕龙》中的几个基本文学理论问题,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同《文心雕龙》学会第二次年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龙学”专家和“龙学”研究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是: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龙学”研究?这是“龙学”成为显学以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元化教授认为,应该开展对《文心雕龙》的文化历史背景的研究。在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来考察《文心雕龙》,或许会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更深切的理解。他认为,文化传统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1.创  相似文献   

7.
清谈误国这个成语说的是以王衍为代表的西晋名士崇尚虚无、空谈名理、无心国事、终至亡国的故事。将亡国之咎归诸清谈,既是当时士人痛定思痛的自责和反省,也是后人评说这段历史的共识,只是糟蹋了清谈这样一个词汇。  相似文献   

8.
刘艳青 《前沿》2010,(19):198-200
在各民族文论逐步走向交往与对话的今天,文论的相互译介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而术语的翻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颇具特色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其中的部分术语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基石,中外学者对其广泛关注并积极进行研究和译介。但从笔者研究的几个译本来看,由于文化语境不同,其中的术语翻译仍难以避免地存在歧义与误解,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必要。本文从中西方文论比较的角度就《文心雕龙》术语英译问题做出梳理和分析,以期推动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与西方进行实质性对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文心雕龙》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各方面的研究已逐渐深入,但也还有一些薄弱的环节,如《文心雕龙》的思想渊源就属这种薄弱环节,《周易》、道家以及佛学对刘勰的影响,已有少数论文可见,但还有许多家对《文心雕龙》的影响,迄今尚无一篇论文发表。著名《龙》家牟世金先生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著作绝少涉及刘勰的思想渊源问题,他甚至不大同意这种做法,称这种做法为“查三代”。刘勰是个佛教徒,以此定成分,他属于唯心的一族。但通过“查三代”之后,必然得出他属于唯物的一族,因为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陈祥谦 《求索》2011,(4):185-187
确定《文心雕龙》的撰著时间,对研究刘勰生平及其著作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至今尚未有圆通服人的结论。实际上,刘勰在《序志》中隐藏了撰著时间。通过考辨可知,《文心雕龙》撰著于梁天监元年到天监二年。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专设有《练字》篇,论述文章写作中拣选文字的一般原则,而其所涉及者又主要为字形问题,似乎与文学理论无关,因而不为后世研究者所重视,甚至受到不少非议。只有充分考虑到当时文章书籍的生产、流通条件等物质文化因素,并将《练字》篇置于全书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思之中,才能正确理解本篇的写作意图及其历史意义,并发现它与后世"炼字"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研究既成显学以来,一些同志担心,再有新的突破恐非易事,这种担心也多少流露出对“炒冷饭”文章的不满,自然不无它的道理,但是从总体上说,目前我们的研究还处于亟待深入的阶段。《文心雕龙》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它潜在的科学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发挥创造才能的广阔天地,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或重新认识的课题甚多。面对一个庞大而深邃的理论体系,有时候,如果我们开阔视野,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开掘,只要运用的方法得当,往往就孕育着突破成功的可能。所以,近年来相继出现的《文心雕龙》专题研究的新成果,格外引人注目。继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的风格学》之后,张文勋同志的《刘勰的文学史论》 (以下简称《史论》)最近也出现在  相似文献   

13.
黄莉  王树文 《求索》2013,(4):144-146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重支撑,对经典的继承与发扬也一直贯穿于每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刘勰提出的"征圣宗经"和贺拉斯、朗吉弩斯"摹仿古希腊"的思想均是尊崇经典意识的具体体现。他们在各自的著作《文心雕龙》、《诗艺》、《论崇高》中所倡导的在继承经典基础上发展与革新的文艺标准,不但对于当时的文学创作起到了补偏救弊的作用,而且对后来的整个文学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对于我们今天关于经典的继承与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科平 《前沿》2008,(10):173-176
刘勰将文学活动提升为立言,视文学作品为不朽之物,此观念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表现甚繁。在“文之枢纽”主体部分即《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文章中,对之作出了完整而系统的说明。从“立言不朽”高度来审视文学写作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勰撰写《文心雕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光辉而不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论魏晋清谈     
魏晋清谈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对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魏晋清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朱雅琪 《甘肃理论学刊》2012,(6):142-147,155
刘勰的《文心雕龙》堪称我国最具系统、最为成熟的文学风格论创作。其中《体性》篇更是风格的专论。本文详细分析《体性》篇风格论的特色,指出其以“人”为本的基调,并进一步分析此种论述所表征的“人”的形象及其出现之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曾写过一篇《试论文气和刘勰的文气说》(下文简称《论文气》),由于篇幅限制,有的问题“语焉未详”。比如说:以文气说为其基础所提出的体性论,由体性论而阐述的风格美,是《文心雕龙》剖情析采的依据;同时,也构成了我们民族传统中论文学风格美的独特体系。因此,我想再就这个方面,进一步作些探讨。 一《文心雕龙》专述“养气”为篇,是强调文与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内容丰富、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精华与糟粕互见。但总的说来,它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是一部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由于《文心雕龙》有尊儒倾向,所以就被“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们,按所谓“尊儒必然反法”的“儒法斗争”公式,给它扣上一大堆帽子:什么刘勰是一个“地地道道  相似文献   

19.
阎秋凤 《人民论坛》2015,(2):190-192
清谈指的是魏晋时期一种清雅玄妙、高蹈超俗的谈论。清谈之所以与误国联系在一起,有其特定的历史形成环境。清谈误国并非后人所加,在清谈盛行的魏晋时期特别是西晋亡国之后,痛定思痛的东晋士人将亡国之罪归咎于清谈,并运用舆论的力量对清谈给予了无情的声讨和挞伐。  相似文献   

20.
11月17日下午,"汇聚力量、服务发展"——镇江市政协书画联谊会成立暨首届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在镇江博物馆举行。镇江真山真水,大江风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既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