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学术研究"本土化"向来是一个不断被提起并热议的论题。教育社会学自传入中国之日起就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本土化"意识随即兴起,这一时期其"本土化"的目标主要在于"本土契合性",即教育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要如何契合中国的语言、社会和文化条件等方面。随着社会学及教育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社会和教育的现实问题的密切结合,尤其是近代中国学者在参与乡村教育及乡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努力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构建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资源和现实素材的基础上,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得以不断发展。回顾和梳理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历程,不仅能促进教育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为当前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相关理论问题之探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法律英语随着中国对外联系的愈加紧密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法律英语中模糊性语言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其对探讨法律英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是在非自然环境的课堂上有意识地学习英语的,因此,他们在学习该语言时所犯的语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本文指出通过分析他们所写的英语作文中的错误,对于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如球类运动员要熟知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深谙水性,学习音乐的人要有乐感一样,学习英语也要有语感。所谓英语语感,就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即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音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这种从语音、语意、语言情感等方面感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英语学习者提高对英语语言的语言规则、组织方法等语言规律,提高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发生或发展,但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促进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提高英语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际环境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试论了为何英语在日本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其中"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崇洋心理"更是推动了英语在日本的兴盛。但是,由于日语中"元音"的缺失,使得日本人的英语难以让人听懂,成了"本土化的英语"。  相似文献   

7.
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是中国法律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客观事实,中国近现代法律从观念到制度、原则乃至术语,几乎都是从西方(大多通过日本)移植进入中国,并逐步本土化的。虽然学界对此多有批评,但笔者以为,由于中国近现代移植的基本上是西方先进国家法律中的精华,代表了人类法律文明的最高成就。因此,中国近现代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是成功的,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本文从新中国60余年的立宪史之视角,对近代移植的西方法学观念在新中国的本土化之艰难历程,以及这一历程所反映出来的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做了详尽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何勤华 《中外法学》2013,(2):270-283
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是中国法律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客观事实,中国近现代法律从观念到制度、原则乃至术语,几乎都是从西方(大多通过日本)移植进入中国,并逐步本土化的。虽然学界对此多有批评,但笔者以为,由于中国近现代移植的基本上是西方先进国家法律中的精华,代表了人类法律文明的最高成就。因此,中国近现代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是成功的,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本文从新中国60余年的立宪史之视角,对近代移植的西方法学观念在新中国的本土化之艰难历程,以及这一历程所反映出来的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做了详尽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法律英语的语言风格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的原因,法律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使法律英语形成了拘文牵义、矫饰文雅、豪华夸张、冗长晦涩、枯燥无味的语言风格。研究法律英语的语言风格,有助于了解法律英语的规律性,促进法律英语的教学,提高有关人员阅读英美法系的法律原文和对该法系法律进行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曾哲 《法学评论》2012,(4):30-34
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问题由来已久,其表述具有三种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评价基准也有三种表达方式,但研究成果最终应能够应用于中国司法实践。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话语维度存在普世的理论研究与特殊的规范表达、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矛盾,中国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普世性与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研究的特殊性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翻译事业从夏朝到现代,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对外翻译始于公元505年;明清时代进入翻译繁荣时期;当今世界的中国翻译事业空前繁荣,为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古典名著《论语》乃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论语》的对外翻译为丰富全人类思想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同翻译人员语言文化素质的差异必然导致对同一翻译作品理解上的差异,《论语》的翻译尤其如此。本文分析研究了《论语》的五个英文译本,旨在提高中国文化对外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法律英语汉译时应兼顾其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但在具体转换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译文的可读性要求出发,应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法律英语汉译中应在语言转换中使用归化方法;从法律英语汉译的目的、功能等角度出发,应在文化转换中使用异化方法,而异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归化,从而对接受外国法律文化和丰富本土法律文化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两个与中国法律或中国法院判决有关的案例,对中国法在外国的适用以及外国法院尤其是英国法院如何看待中国法院的判决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14.
李芳 《河北法学》2007,25(11):155-160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倡导中国法学研究者摆脱"现代化范式"的支配,实现法学的中国化.法学中国化的障碍一是现行教育体制和学术评价体系,二是绝对价值的缺失.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才能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因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心理特征、思维模式以及文字的独特性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语言表达差异的分析,论述了英汉语的文化和写作中的词法、句法、语篇以及修辞手段的显性与隐性状态。  相似文献   

16.
曹佩升  费伟 《政法学刊》2004,21(4):77-79
传统的公安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会考不会用,会认不会写,会写不会说,不能为日后的警务工作服务。根据教育部2004年对大学本科英语教学的改革原则“突出应用、综合训练”,公安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应采取如下策略:开辟与公安有关的相关话题;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注意语言文化差异,消除表达障碍;适时纠错。  相似文献   

17.
教学翻译法在国外的外语教学界的地位几经沉浮。随着21世纪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再次以新的目光审视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探讨在理解翻译本质并有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指导的前提下,如何适当掌握其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其能有效促进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提高。借鉴国外研究成果,针对中国国情,我国研究者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翻译法的改革探索中,也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外语能力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歌、赋代代相传,诗人辈出,世代相袭。中国历代政治家几乎都能诗会文。当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风格古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隽永,常为国人及国际友人传诵引用。毛泽东诗词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被译成多种外文,流传到世界各地。其英文译本几近二十余种,各家译本竞显风流。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更加有效促进地我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熊德米  陈常青 《现代法学》2000,22(5):101-104
中国的法学古文化是世界法学文化水乳交融的一部分。完整、准确地将我国法学古文化向国外文化译介是语言学者和法律学者责无旁贷的工作。目前所出版的汉英翻译文献 ,其质量令人堪忧。本文提目前正式出版的部分古代法学论述的译文进行评论 ,提出了法律汉英翻译四原则 :准确性、简明性、严谨性、庄严性。  相似文献   

20.
公安英语口语语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传风 《政法学刊》2003,20(6):82-86
公安英语口语主要是指公安人员在实施涉外管理中所用到的英语口语。按照公安人员接触外国人的类型把公安英语口语划分为两类,即公安人员接触非违法外国人时所用的口语和公安人员接触违法外国人时所用的口语。在衔接手段、主位推进模式和语域一致三个方面,这两类公安英语口语语篇有其特点和规律,公安院校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和在职外事公安人员英语口语能力时必须注意这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