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变化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全国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大,总的趋势是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向中心集镇靠拢,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一批原有的完全小学(简称"完小")撤销后,就地改作教学点。教学点设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山区,被视作教育管理的难点,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为管理上的盲点。  相似文献   

2.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 根据我省农村区域特点,要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以“小学在校寄宿生达到350人以上,中学在校寄宿生达到500人以上”为参考标准,撤并布点分散、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教学点,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重点建设一些寄宿制学校。为方便学生上学,小学教学网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为2公里左右,以小学低年级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走读生不超过45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畸高。随着这些人口渐次进入婚龄,男性婚姻挤压就是必然结果。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女性受婚姻收益最大化的驱动,在向发达地区劳务迁移的同时,实现了婚姻迁移,而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在劳务迁入地婚姻市场缺乏竞争力,只能回乡择偶。这一新变化打破了本地婚姻市场性别结构平衡,导致男性的婚姻挤压尤其严重。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婚姻挤压具有扰乱婚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和加重养老负担等社会后果和潜在风险。多措并举校正出生性别比失衡、提高民族地区农村男性的婚姻竞争力、探索对他们的关爱帮扶措施,是治理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的域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制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顺岐  张波 《求索》2013,(5):238-240
一般认为一个地区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该地区就是老龄化地区。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3.32%,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92%。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随着经济成长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我国也成为进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老龄人口绝大数在农村地区.所以。农村养老问题必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农村养老立法的引鉴和分析,希冀为我国新农保政策提供有益借鉴.并为我国农村养老制度制定献力。  相似文献   

5.
暂住流动人口是针对当地常住户口而提出的一个新的人口管理概念 ,也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农村中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方针、政策的调整极大地焕发出人民群众劳动的积极性 ,农村中绝大多数地区温饱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要求寻找新的出路 ,于是出现了“民工潮”。他们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内地向沿海流动 ,贫困山区向富裕开发区域流动 ,人口密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流动。党中央提出开发大西北后 ,各类人员又潮水般地涌向大西北。暂住流…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成为大城市土地、人口、就业压力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大城市的高教机构本身也面临着种种发展瓶颈。而中小城市普遍存在高等教育机构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质量不高的情况。我认为,目前推动高教机构向中小城市转移,可以开创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实现湖北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湖北城市化研究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课题组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使得农村的传统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尽早、尽快地对农村的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农村养老立法的价值取向,对于农村养老制度的设计和农村养老法律体系的构建,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老年保障与人口控制●周绍斌在我国人口发展中,农村人口控制已成为我国实现整体人口控制的关键。而目前农村的老年保障现状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人口控制。研究农村老年保障与人口控制的关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一个极具意义的课题。一农村社区老年保障对人...  相似文献   

10.
谢樱 《半月谈》2022,(1):51-53
长期以来,分布在农村的教学点,一方面规模小、条件差、办学质量低,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撤留之间常陷两难。湖南省新田县从2020年起探索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将农村教学点由104个优化整合为24个,80个教学点改成幼儿园或留守儿童之家。这项涉及全县农村10余万名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取得了“群众得实惠、资金提效益、教育迎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四赢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磊 《青年探索》2013,(6):55-61
利用2010年问卷调查数据和2012年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了冀西北山区赤城县农村通婚圈变动趋势,男性婚配困难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女性远距离外嫁明显增多,她们向更发达地区婚姻迁移的特征突出;男性婚配困难增大,条件较好的中青年男性通过进城务工解决婚配问题,条件较差的中老年男性远赴云、贵、川、黔等西南地区娶回妻子;人口从山上向山下、从村落向县城的迁移速度加快,山上村落人口规模萎缩,中老年大龄未婚男性逐渐沉淀其中。进城务工大潮带来了农村通婚圈的扩大,女性婚姻迁移加剧了男性婚姻挤压,农村贫困地区男性大龄未婚、晚婚和失婚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2.
秦玉友 《传承》2012,(3):83-83
农村地区目前出现“人才辈出,江山依旧”的困境。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流动,省级政府统筹教育投资等举措,可以相应解决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的状况,从而帮助农村实现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3,(5):41-42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城镇化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已经从单一的农村劳动力向异地城市转移发展到就地向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转移,甚至由不发达村庄流向发达村庄。  相似文献   

14.
数据浙江     
我省农民数量万781从人口统计的角度来说,“农民”的表述涉及以下几个指标: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劳动力、从农产业人口、农业人口。1.农村人口: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相对于城镇人口,也称农村居民,按常住口径统计。2003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679.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2199.4万人,占47%。2.农村劳动力资源: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按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测算,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为1785.2万人。3.农村劳动力: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16周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按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测算,浙江省…  相似文献   

15.
广西百色地区地处我国西部,是一个老、少、边、山、穷地区。dl区农村面积占总面积的9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后,这个地区的党政领导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粮丰民富奔小康的指导思想,提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总体思路,以办基地带动,兴科教推动,抓投入启动,定政策驱动,促使经济发展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战略转移,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是农民,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从普遍意义上讲,民族地区的发展仍然需要经历一个从农业向工业化,从乡村向城镇化演变的过程,且演变的快慢决定民族地区发展的速度。在市场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的今天,非公经济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就全国而  相似文献   

17.
任斌 《重庆行政》2015,(4):77-78
城镇化过程,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断从其居住、工作、生活在乡村,逐步转变为居住、工作、生活在城镇的历史过程,即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实现转移和集中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口等综合性、整体性、全方位转型的过程。城镇化的目的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此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以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规律,如产业结构由一二三的产业结构逐步过渡到二三一结构,再过渡到三二一的结构;社会结构上大多数人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过程中的推动力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而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又高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所至,以此带来了人口的合理流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仍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社会转变,也就是农村的城镇化过程,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应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如何加速农村城镇  相似文献   

19.
罗蓉  成萍 《人民论坛》2010,(7):222-22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快速转移,农村社区被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志华 《中国减灾》2010,(8):18-19
在暴雨洪灾中,人口高度集中、传媒信息发达、地理位置突出的城市往往容易受到社会关注,但我们不应由此忽视同受天灾影响的农村地区。相对因经济实力雄厚而拥有一定抗灾资本的城市而言,抗灾能力较差的农村地区更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