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7月17日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标志着人类社会在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漫长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国际刑事法院正式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独有特性对国际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7月1日,被视为联合国宪章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国际司法机构——全球第一个永久性国际刑事法院(CPI),在荷兰海牙正式成立。法院有权起诉并审判犯有种族灭绝罪、战争罪与反人道罪的人,希望以此防止希特勒等暴君的重现。迄今为止,已有139个国家签署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又称《罗马规约》),拥有75个批准国。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刑法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际刑事法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后冷战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因此值得特别关注。国际刑事法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法的性质,使国际法由弱法向强法逐渐转化。然而,目前由国际法院审理的8项情势中的21起案件无一例外全部涉及非洲国家,由此引发了国际刑事司法中存在严重的"选择性司法"等质疑。在充分肯定国际刑事法院在惩治"核心罪行"和促进实现国际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其消极影响,例如国际刑法超越了一般国际法,特别是条约法和外交关系法的原则与规则,使国际法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充分发挥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国际正义和促进和平与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应当倡导国际社会各国在接受采纳国际刑法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应该作出努力来消解其过分超前于国际社会关系现实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应该妥善解决国际刑法与现行国际法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冲突和龃龉。此外,还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尽力减少国际刑事司法中的"选择性司法"现象,以增强后冷战国际法律秩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些等待美国援助来加强军备或警务力量的国家来说,今年的7月1日是个“不祥”的日子。这一天,美国政府宣布从即日起中断2003财政年度内对大约35个国家的重要军事援助,因为这些国家“不给美国面子”。磁浮列车,跨越的选择总部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是根据1998年签署的《罗马规约》而设立的永久性国际刑事裁判机构。在该规约的139个签字国中,已有90多个国家批准了规约,超过了规约生效所要求的60个国家,因此该法院自2002年7月1日起已正式开始运转。法院的设立使国际社会第一次可以对有组织暴力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反人权罪、战争罪进行普…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调解公约》首次以国际公约的形式赋予经调解达成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以下简称“国际商事和解协议”)以法律强制力,为国际经贸往来提供新的安全保障。促进该公约在我国的落地,是我国构建以诉讼、仲裁和调解为主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关键所在。我国商事调解法尽管缺失,但可先在司法领域建立国际商事和解协议执行机制。我国现有的国内调解协议机制与《新加坡调解公约》存在不协调之处。建立与《新加坡调解公约》相匹配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执行机制乃当务之急。我国需在《民事诉讼法》第四编中增加“国际商事和解协议执行”的规定,并在司法领域制定配套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召开的“少年司法保释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长宁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科(以下简称未检科)的丁永龄科长等3位检察官应邀踏上讲坛作大会发言,这已是她们连续第3次踏上国际讲台,她们的发言引起了中外法学专家们的注目。本文记述这群特殊园丁们在青少年维权岗位上的几个真实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7.
一份详尽扎实而全面规范的司法诉讼裁判的法律文书,不仅是检验司法是否公正的“试金石”和人民法院的一块“门面”,更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百姓对判决书不满意的地方在哪儿到今天为止,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除刑事诉讼证据以外,已于2002年4月1日和2002年10月1日起分别正式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诉讼证据的规定)。经过几年来的具体实施与运作,人民法院的司法诉讼裁判法律文书在司法审判的实践中适用这两大诉讼证据的规定运行趋于良好,为保证人民法院依…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没有签署《规约》,但中国政府一直关注着国际刑事法院的发展,每次都派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大会。去年8月,我有幸应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长奥坎波先生的邀请,到他的办公室工作3个月,这使得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这一在2002年成立时被誉为“国际法领域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最具有创新意义和最令人振奋的事件”,是“理想主义战胜艰辛而又无奈的现实的胜利”的新生机构的运作。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4,(27):36-37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以下简称《纲要》)提出45项改革举措,让人们看到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的曙光,值得予以高度评价。而要真正实现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目标,则需要切实整备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行政诉讼在实践中遇到“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以下简称“三难”)等突出问题,某些地方法院不愿受理行政案件、不敢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生效行政裁判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三难”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被认为是所谓“司法行政化”和“法院地方化”。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救助规定》),使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一大批“有理无钱”的当事人通过减、免、缓交诉讼费用得以进入诉讼程序,行使和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援助仍存在一些有待补充和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 (以下简称“双方”), 在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有效地促进两国在刑事司法协助领域的合作, 兹达成协定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战争,而给人类带来最大灾难、最为惨烈的是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教育了人们,苦难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平。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们在苦苦思索:怎样才能避免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一个强有力的、有权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二战五大战胜国的探求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3期的《“民意”“上意”与“法意”》一文,我觉得,无论李昌奎“死缓”的最后判决如何,人们看到的是在公开透明的司法环境下去审视它的审判历程,并期待着见证刑事司法的再一次公正。但从历史上看,死刑的废除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刑罚现象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国际犯罪的概念关于国际犯罪的概念,在国际刑法学界,众说纷纷,单是表述国际犯罪方面的术语就很不一致,如有“国际法上的犯罪”(Crime under international Law)、“违反国际法的犯罪”(Crime against international Law)、“违反各国公共利益的犯罪”(Offenses against the law of nations)、“跨国犯罪”(Transterritory Crime)、“域外犯罪”(Transnanional Crime)、“涉外犯罪”(external crime)等等。有些人为方便起见,不加区分地统称为“国际犯罪”(international Crime),即把战争罪、反人道罪、反和平罪和跨国刑事犯罪甚至和涉外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决定》此部分改革内容,剑指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权力运行现状。司法要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在其体制上进行深化改革,而司法改革的关键和重心,则在于司法责任制度的具体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以下简称“双方”), 遵循《联合国宪章》,特别是有关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与合作的宗旨和原则, 认识到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和实现人的  相似文献   

17.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坚持封闭式管理与开放式办学相结合,一贯重视国际学术交流。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既拓展了办学视野,增强了办学实力,也提高了办学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美国纽海芬大学、德国下萨克森州司法代表团、“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博士、国际司法桥梁组织史密斯女士、瑞士外交部特聘监狱管理专家梅耶先生,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罗马规约》)自2002年7月1日起便已生效,然而从《罗马规约》生效之时起便质疑声不断,尤其是针对《罗马规约》第12条第2款第(1)项的解读更是纷争不止。探其真意,该条款的真正内涵实际上是主观属地原则与客观属地管辖兼而有之。当然,这种近乎普遍管辖的"兼具型"规定虽广受诟病,但客观属地原则很难也不应被《罗马规约》所舍弃,而应继续发展、完善,以更好地实现《罗马规约》的宗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保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负责任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始终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罗马规约》为了保障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独立性,赋予其很多自由裁量权。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在选择情势方面拥有联合国两个特设国际刑事法庭检察官所没有的权力,但其并不比很多国家国内的检察官拥有的权力更多,只不过国际刑事司法的性质决定了其比国内检察官更受世人关注。为了回应国际社会对自由裁量权问题的关注,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试图不断通过公布检察政策的方式表明自己将以公开和一致的方式行使这种权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家对国际武装冲突的社会动因、社会后果及其社会控制理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为我们研究现代国际武装冲突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但国际社会依然存在着武装冲突的潜在因素,国际社会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战争,尤其是加强对国际危机的管理,建立国际危机的早期预警系统,“缓和冲突”、积极促进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