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人体重心在行走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对其运动轨迹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中各个参量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各个参数和足迹各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确定留痕人的相应人身特点。从理论上解释重心对足迹特征的影响,使初学者也能掌握足迹分析技能。  相似文献   

2.
承痕客体是足迹的载体,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它对足迹特征反映以及足迹存在形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大量实验,对血足迹在不同客体(地板、地砖、地板革、瓷砖、纺织品、纸质客体)上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同承痕客体血足迹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利用足迹自动识别系统对现场足迹进行图像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场足迹的特点,在足迹自动识别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影响足迹图象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就这些不同原因,给出有效的足迹图象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足迹自动识别系统对现场足迹进行处理,可以得到较高质量的足迹图象。同时,相比较其他图象处理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具有较好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了现场足迹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足迹是案件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物证,但其运用被不断弱化,原因主要在于现场足迹提取合格率不高、样本足迹制作不规范、鉴定方法未被广大技术员所掌握、足迹档案管理方式老化等方面。足迹检验鉴定如果能与压力分布系统、运动捕捉系统等科技有效结合,将使鉴定范围更宽广,结论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随着犯罪形势的变化,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为公安和司法部门所重视,这是由足迹本身具有的重要证据作用特点所决定的。通过赤足足迹的检验鉴定可以直接认定人身。而足迹的检验鉴定也可以间接认定人身。但不能把足迹的鉴定结论绝对化而排除其他证据,只有把其鉴定结论摆在适当的位置,与其他证据相互呼应,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迹就有足迹的形象特征。有时只要能把握足迹的形象特征,就能认定留痕客体甚至直接破案,从而大大节省破案成本。  相似文献   

7.
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足迹检验中常常会出现误差,以至于影响了案件侦破工作。应当科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以便寻找对策,防止出现不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8.
图像处理技术医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到足迹图像中,借助MATLAB图像处理软件,通过采用滤波降噪、膨胀腐蚀、开闭运算、边缘检测以及阈值分割等技术手段,对足迹图像进行处理,比较处理前与处理后现场足迹图像的变化,以此探讨图像处理技术在足迹图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图像处理技术医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到足迹图像中,借助MATLAB图像处理软件,通过采用滤波降噪、膨胀腐蚀、开闭运算、边缘检测以及阈值分割等技术手段,对足迹图像进行处理,比较处理前与处理后现场足迹图像的变化,以此探讨图像处理技术在足迹图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犯罪现场遗留足迹的性别。方法:选取足迹长、足迹掌宽和足迹跟宽特征作为自变量,性别作为因变量,建立左、右足logistic回归模型。样本:410名男女左、右赤足迹样本(其中男性207名,女性203名),测量了足迹长、足迹掌宽和足迹跟宽等特征。结论:所获取的模型对左足赤足迹的性别预测正确率为88.8%,对右足赤足迹的性别预测正确率为90.0%,均具有较高的性别预测准确率。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为现场勘验人员对赤足迹的性别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足迹检验中,必须认识到足迹是一个"信息系统",充分理解并发挥足迹各子系统在检验中的作用,摒除单一或割裂的检验习惯,变一维式检验为多维式的系统检验,从而实现足迹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侦查人员依据发案现场所留足迹,对足迹进行鞋袜分析、人身特征分析以及案情分析,并利用足迹分析结果,分析案件性质、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进而发现、审查、认定犯罪嫌疑人。但是,由于足迹分析技术的起步较晚,理论薄弱、分析方法落后以及提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足迹分析技术不能普及,应用甚微。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3.
足迹和指纹一样,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反应性、特征性,然而在刑事案件中以及民事案件中,利用足迹破案的比例相当低,这并不说明足迹不重要,而是由于一些主客观条件所限,使得足迹分析在刑事案件中的利用率相对于指纹而言低得多。随着国内外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犯罪手段的变化,足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不断深化和完善,应当将传统侦查措施与信息化侦查措施结合起来,提高对足迹分析的重视程度,发挥其在视频侦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场勘查中,很多技术人员往往忽视足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凶杀案的侦破中,对现场条件差、排查难度大的灰尘足迹更是不愿保护、显现和提取。而这种灰尘足迹很可能成为锁定犯罪嫌疑人,成功破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足迹是刑事案件现场中出现率最高的一种痕迹,对于案件的侦破工作而言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其中,残缺足迹和足迹现场平面分布图的利用对于正确分析案情,迅速查找犯罪嫌疑人,快速引导破案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常见足迹鉴定工作中关于确定特征性质,实验样本性质、,实验样本制作,足迹特征变化因素,寻找确定特征方法和原则等诸方面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不同个体不同的踮脚高度的足迹实验样本的测量,发现足宽由于踮起会偏小、足掌压力会增大、趾节与足掌的距离会减小、足趾痕大小会增大、足趾间距大小会减小、足掌痕前缘形态会逐渐平缓;踮起高度对于压力面中心横向变化虽不能确定固定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借鉴平底鞋足迹的年龄分析方法,探索高跟鞋迹压痕随鞋跟高度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留痕人的年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在不同步行速度条件下所制足迹样本的步法特征和形象特征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检测了正常人在慢走(100步/min)、快走(130步/rain)、慢跑(大于130步/min)速度下赤足样本的特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的行走条件下,足底压力分布各不相同,即步法特征产生变化,足迹的形象特征也产生变化。因此,足迹检验中要制作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作案时相同条件的足迹样本,从而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20.
选用佳能G5照相机进行数码照相有利于提取犯罪现场粉尘足迹。根据分析实验拍照效果后发现,对拍照平面粉尘足迹影响较大的是配光方法。在实践中,拍照平面粉尘足迹配光方法主要有定向反射用光法、暗视场照明法和掠入射照明法。在拍照粉尘足迹过程中,应当注意使用传统的手动曝光方法和运用不同的配光方式,理顺配光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使用掠入射照明法进行配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