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4月17日至5月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审议和延期大会。这次大会是在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形势下第一次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并决定《条约》延期的重大问题,因而备受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欧盟修改《马约》的目的及面临的困难冯仲平筹备已久的欧盟15国政府间会议于今年3月29日在主席国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正式拉开序幕。这是一次历时将长达一年多时间,旨在通过审议和修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描绘欧盟21世纪发展蓝图的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3.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对防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内部防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和核裁军三大支柱的不平衡发展,外部受东北亚、南亚、中东的地区核扩散和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挑战,条约正面临诸多困境.国际防扩散和核裁军领域的新进展让人们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0年审议会议充满期待,但我们看到仍有大量困难和挑战,因此应抱谨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4.
一、关贸总协定介绍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on Tariffs and Trade—GATT)(以下简称关贸总协定)是一项多边国际条约,它是管理国际贸易的唯一条约。二战后,美国为清除其商品的出口障碍,竭力主张贸易自由化,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二战刚一结束,美国就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世界贸易和就业会议并建立国际贸易组织。1946年2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接受建议,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同年10月,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筹委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并决定成立起草委员会对草案进行修改。1947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筹委会上通过了宪章草案。同年10月,在哈瓦那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就业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即“《哈瓦那国际贸易组织大宪章》”,送由各国政府批准。后因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立法机构认为这个宪章与其国内立法存在差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6月 2 8日 ,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及其两个修改议定书。 10月 8日 ,中国与东盟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该条约 ,成为东南亚地区以外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大国。《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东盟的支柱性政治文件之一 ,也是规范东南亚地区内外国家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1976年 ,在东盟成立的九年后 ,东盟五国在印尼巴厘岛签订了该条约。其宗旨是“促进该地区各国人民间的永久和平、友好与合作 ,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 ,即通过区域内外的友好合作保…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学报》独家透露,在今年1月19—21日的日内瓦美俄军控谈判会议上,美向俄提交了七份有关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ABM)的官方文件,包括:“NMD协议书:讨论提要”、“核查附件:讨论提要”、“俄罗斯的疑虑”、“对俄方提议的反应”、“单边声明”、“条约议定书”、“议定书附件”。这些文件意在修改ABM条约,以合法部署其第一阶段的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俄外交部收到这些文件后,即将其译为俄文。《原子能科学家学报》通过可靠渠道获得了该文件俄文本复印件,迅即将其返译为英文,并由俄英两种语言有关专家对其审议后,在互联网上公布。现将其中五份文件的主要内容翻译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历时四天半,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1月17日上午在辽宁人民会堂胜利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政协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治决议,审议通过了政协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政协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政协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政协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独联体第十六次元首会议 10月21日,独联体第16次元首会议在克里姆林宫秘密召开,由叶利钦主持,12个成员国国家元首全部与会。这次会议是实现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被喻为独联体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一、会议结果 (一)确立了经济一体化的思想基础。会议的主旨是讨论落实经济联盟条约问题。与会的12国元首普遍认为,只有在新的基础上恢复旧有的经济联系,实现经济一体化,才能摆脱各国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的日趋突出,推动网络空间军备控制的呼声渐高。但是达成网络军控条约面临着政治、技术和法律等一系列难题,自愿性、合作性的透明和建立信任措施将成为可能的选择。目前正是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形成的关键期,一些国家主导网络空间领域规则制定权的意图明显,某些倾向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2月12日,本刊编辑部邀请本所研究人员举行了一次国际形势讨论会,会议结合美苏首脑会谈和中导条约的签署,对1987年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回顾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现将发言内容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形势变化,迫使我考虑再次延期 1965年7、8、9三个月是常委会休会时间。在这个时期内,阿尔及利亚为争取11月如期开会,派出很多代表团到亚、非多国去做工作。我国政府也很关心会议能否如期召开,要求我驻亚、非各国使馆了解各驻在国对会议的最新态度,及时向国内报告。陈毅副总理兼外长还亲自出访了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马里、几内亚、叙利亚、阿富汗等国,目的是了解各国对亚非会议的态度并作友好团结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国和菲律宾引渡条约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重建全球战略稳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期,以“反导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为标志的世界战略稳定,虽然主要适应了美苏争霸世界的需要,但对防止核武器扩散和爆发核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冷战后,特别是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谋求建立新的全球战略稳定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从长远看,当前美国的极端单边主义安全战略没有出路。国际社会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合作,才是确保世界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定为主题,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条约签定的条件,条约的意义和内容分析,条约签定之后中俄关系的课题。本文认为中俄关系10年发展的积累、两国对外战略的形成、俄罗斯国内政治的稳定是促使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基本因素;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意义,其一是总结过去,梳理两国关系已取得的成果并以国家间条约的形式加以巩固,其二是面向未来,为两国关系的远景奠定可靠的基础。另外,本文探讨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之后两国关系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英、法、德是欧洲联盟内三个举足轻重的大国。长期以来,法德一直是欧洲联合的“火车头”,推动着欧洲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英国则总是扮演“反对党”的角色,其影响不容忽视。舆论普遍认为,英、法、德三国的态度对欧盟目前举行的旨在审议和修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政府间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会议结果将主要取决于三国之间的妥协程度。 一、德英态度针锋相对 围绕着修改《马约》这一问题,欧盟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其中德英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德国总理科尔曾不点名地批评英国这条船速最慢的船不应阻碍整个船队前进。而英国则公开表示对统一后的德国不放心。前不久发生的“牛肉战”使得两国关系更趋紧张。有人认为,目前德英关系已降到了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为了修缮两国之间的关系,科尔于1996年4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1月1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签署关于俄日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莫斯科宣言》。双方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争取在2000年前缔结和平条约,并为此成立边界划分分委会和北方四岛经济合作分委会。俄日能否缔结和平条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北方四岛...  相似文献   

17.
大阪会议展望刘卫自去年《茂物宣言》发表以来,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定于今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七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和第三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将面临一系列重大任务,要具体落实《茂物宣言》提出的目标。大阪会议的核心问题是亚太经合组...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之父”让·莫内曾预言:“欧洲将在危机中建设起来。”可以说,欧洲一体化实际上就是不断克服危机的进程。迄今为止,欧洲在其一体化进程中先后发生过法国拒绝欧洲防务共同体、“空椅危机”、丹麦否决《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欧盟对英牛肉实施禁运、爱尔兰否决《尼斯条约》以及法、荷公投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又称“制宪”危机)等六次危机。回顾这些危机,总结欧洲危机管理的经验与不足,将有助于加强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其危机管理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宪法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个新的里程碑。欧宪条约在法国、荷兰遭否决,暴露了当前欧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欧盟“成长中的烦恼”。经过反思和整顿之后,《欧盟宪法条约》将“重新复活”,并将推动欧洲一体化更加稳步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极治理机制的挑战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国际观察》2014,(2):95-109
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1959年的《南极条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南极条约》为核心,涵盖1964年《南极动植物养护协议措施》、1972年《南极海豹公约》、1982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1991年《环境保护南极条约议定书》以及大量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的措施、建议或决议在内的南极条约体系。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不断的体制变革,南极机制成功克服了由"联合国化"与"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动议引发的合法性危机。1991年《马德里议定书》及其附件的签署使得南极条约体系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南极机制仍然面临着南极海域主权要求、南极法律执行困难以及人类活动多样化引发的商业与资源挑战。面向未来,南极条约协商国有责任采取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南极国际治理机制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