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下的社会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关系的紧张和冲突是贯穿在目前我国社会矛盾中的一条主线。利益群体的冲突博弈、矛盾的链式反应与激化冲突、地方政府在矛盾中首当其冲、维权过程目标和手段的脱节正在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新特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行为失当、基层利益矛盾、制度性缺陷、体制的利益倾向性表现出社会矛盾的新动向。应当认真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以进一步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常满荣  刘平 《人民论坛》2013,(14):36-37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增多。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其根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指出化解社会矛盾的路径在于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基层社会矛盾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利益权益协调机制,将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精神、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矛盾的纠纷类型趋向多样化、表现形式趋向聚众化、诱发原因趋向复杂化、发展过程趋向对抗化等,亟需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矛盾的不断变化,社会治理体制亟待完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妇联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上海市妇联如何凝聚女性力量,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中彰显妇联智慧,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群团创新改革经验,为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占元 《人民论坛》2013,(12):54-55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切实提高社会矛盾调处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在社会矛盾发生发展中,不良情绪对调处工作的顺利进行构成比较大的障碍,必须科学认识和专业化应对,切实提升社会矛盾调处能力,才能使调处工作有效进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财政体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政府化解冲突、稳定社会的能力。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各种突出的社会矛盾,其背后往往都能找到财政体制缺陷的影子。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7.
刘新 《湖湘论坛》2011,(6):66-69
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且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从发展学的视域看,必须以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为出发点,整合建立一整套完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系统制度并高效地执行,激发公民的创造性和活力,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人,这是和谐社会中社会管理长效运行、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之道。  相似文献   

8.
谢凯文  黄祖荣 《传承》2011,(1):80-81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网络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社会问题易发、多发,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其中腐败问题是较敏感、反映较强烈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9.
曹立 《桂海论丛》2001,17(6):48-50
在劳动力就业市场化的条件下 ,失业是社会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实现充分就业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城乡劳动力失业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 ,就业格局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三大矛盾上。正确认识这些矛盾 ,对于确定就业目标和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国良 《新东方》2006,(10):36-38
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也进入了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胡锦涛同志指出:“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经济体制。诸多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在短期建立和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2.
莫荣新 《今日广西》2008,(18):26-2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体制结构与治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职能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管理方式向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效能型,即“四型”转变。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要解决好改革过程中逐步凸显的社会矛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创新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政府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芳 《前沿》2006,7(8):184-18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矛盾,找到化解这些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这是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发挥统战优势促进社会稳定□中共鄢陵县委副书记杨建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不安定因素。近年来,我们注意发挥统一战线团结、沟通和自我教育的功能,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变革过程中所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引发的,但与此同时,应该认识到群体性事件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带来的必然结果.文章从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体制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析可能激化社会矛盾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动因,以期从根本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各市场经济利益主体越来越明确,其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具体,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如何缓和乃至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有效的推进和谐社会制度的建立,本文在对构成中国现阶段社会中四大利益主体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数量模型分析方法,重点对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诸要素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发展态势,城市公安基础工作在警力配置、管理方式、防范机制、基础建设、法制建设以及队伍的素质建设六大方面,都同现实的客观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认识和把握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积极探求有效措施,把公安基础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由于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体制的转变,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社会冲突不断。如何客观、理性把握和看待这些社会矛盾及社会冲突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解决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大兵 《前沿》2010,(17):107-1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多发时期,社会生活中公民不和谐心态呈现多样性、多层性。从人作为价值主体的角度,不和谐心态主要表现为公平心理失衡、浮躁心理加剧、受害心理弥漫、感恩心理缺失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除了经济因素外、社会原因、制度体制和社会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陆婕 《青年论坛》2004,(4):14-16
世纪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目前中国社会整体上仍处在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社会转型期,即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转轨,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冲突过程,表现在道德建设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笔者在概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特点的基础上,列举并分析了道德建设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