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居杂笔     
我住的这个地方叫金顶山,是贵阳市的北城,所有的楼房和街道,连同行走的人,都在山上。我不知道这山为什么叫金顶山,我的窗外150米远就有一座高过我窗子的山峰,那山顶修了一个酷似碉堡的玩意,估计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有点儿慵懒的贵阳人遗忘了它,人们都在各自的生活里,逛街呀,工作呀,会朋友呀,没有谁愿意往历史里去看。于是,它就和山上的树啊草啊一起沉默着。  相似文献   

2.
常兴玉  李海流 《春秋》2010,(4):33-34
“闲言碎语不要讲.单表表山东快书自何方。说起打板的过去.那真是历史悠久.说来话长呀……”这是山东快书典型的一段开场白.它把山东快书的历史表现得悠久漫长。山东快书又称“竹板快书”、  相似文献   

3.
我的金钱观     
“钱”,在现实生活中总被人们用来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自幼起,就聆听大人的教诲:赚钱不容易呀!没钱会被人看不起呀!等等。这使那时的我对金钱这“玩意儿”充满朦朦胧胧的好奇心。长大了,才知道它的复杂性。不错,金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忽视的。有了钱,才能获得人生存的基础:吃的、住的乃至娱乐方面的。钱是一种流转于社会体系的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生活在社会中,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更觉得它是举足轻重的。但,难道拥有了若干的金钱,或是金钱占有的多少就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高低吗?其实并不然。看,我…  相似文献   

4.
创造幸福     
"幸福在哪里呀,朋友呀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几十年前的歌又不停地在耳边响起。幸福是目标,是自有人类社会后就不断追寻的目标。为了追寻幸福,人们可以忍受难以想象的境遇;为  相似文献   

5.
蓝博洲 《台声》2023,(4):84-93
<正>山上的荒地是什么人来开?地里的鲜花是什么人来栽?什么花儿开放呀结出了自由的果?什么花儿开出呵幸呀幸福来?山上的荒地是我们大伙儿开,地里的鲜花是我们大伙儿栽,民主花儿开放呀结出了自由的果,和平花儿开出幸福呵幸福来。嘿呀嘿呀嘿呀嘿呀嘿呀嘿呀,和平民主的鲜花开,自由幸福的日子来,咱们大伙儿多自在,快来看好花果树呀,让它好好的站起来!站起来呀!站起来!别让它遭灾害!别让它遭灾害!嘿呀,别让它遭灾害!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村里人干活时都还在肩挑、手提时,小张竟然开上了手扶拖拉机。 大家都羡慕地说:“有了这个铁家伙,干起活来多轻松呀!”谁知他竟然一脸愁苦的表情,说:“轻松什么呀,我正烦着呢!”人们不解地问:“你还烦呀?那我们还活不活啦?”小张说:“你没看到城里停满了小货车吗?我正在为购买小货车还差钱而烦着呢。”  相似文献   

7.
偶尔看到这则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征文.想写点什么。朋友说.你写什么呀.你都80后了.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时你还是一小屁孩儿呢.你知道什么呀。我没有回答她.但我心里说.我怎么不懂?我虽然80年代生人,可是再有几年也30岁了,也差不多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我怎么就没有感受?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吃鸡蛋。  相似文献   

8.
智慧是: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智慧是藏不住的。但往往被人们忽视。人间处处有智慧,即使我们闭上双眼的时候.它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乔子清 《思想工作》2006,(10):26-27
“上房嘹一嘹.嘹见个王爱召,……”。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在鄂尔多斯大地上传唱.引起许多小字辈——青少年好奇地询问:早以消失在地平上线的王爱召.怎么老在百姓中说呀唱呀念道着?老字辈——爷爷、太爷们总是伤感地给他们解释:王爱召是我们鄂尔多斯地区七旗会盟的伊克召——大庙圣地。五色琉璃瓦在太阳下辉映.既有杭州灵隐寺那么宏大.又像北京雍和宫那样辉煌,有“东藏”之谓称。如同青藏高原各民族人民心中的布达拉宫和塔尔寺。鄂尔多斯的农牧民嘹一嘹,说一说,唱一唱.既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感情思念。你说能不念道吗?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9,(9):100-107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把表现孩童的绘画.取名为“婴戏图“.它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画面上的儿童活泼可爱、憨态可掬,或玩耍,或嬉戏,神态逼真.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  相似文献   

11.
王奎章 《春秋》2009,(2):44-45
早就想写一篇为地瓜请功的小文,实在是它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它与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与我的生命,与我的家庭以及周围的人们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我每每想起它,看见它,就不由自主地陷入地瓜情节.想起儿时围着锅台等着去喝母亲做的地瓜粥的情景,想起那些与地瓜有关的艰难岁月……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爱心是火种的话.那么.红十字会组织就是一盏由爱心点燃的明灯.它给罹临战争、自然灾害、伤病的人们以希望.它努力破除一切由人类愚昧、偏见、凶残本性和自然灾害之肆虐所设置的障碍,使生命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尊重。  相似文献   

13.
朔方四季     
三月末四月初.春才忸忸怩怩地来到了朔方大地。在丝丝缕缕的春风之中,那蒙岭蔽坡的坚硬冻土和晶莹如镜的巨大冰滩,袅袅升起了缥缈的、湿漉漉的雾霭,黄土地变得松软,冰面也变得粘粘的。山川、旷野今日一层,明日一层地缓缓褪减着原先臃肿的冬装,于是,平原和巨大的褶皱断层山脉就渐渐露出些真容来,疙疙瘩瘩的危岩累石,崔嵬耸翘的贺兰崖以及那粗糙的戈壁,日见其多地裸露出来,土呀石呀冰呀雪呀。在春日的和煦的目光里,显得斑斑驳驳,在雄浑中泛着一些苍凉。  相似文献   

14.
但凡女性,都有爱花的特点,我也不例外.且很喜欢杜鹃花,因为它开起来是那样的热烈奔放。有次我向朋友炫耀家里有盆盛开的杜鹃.朋友却说.这算什么呀,与井冈山的杜鹃花比起来只是小菜一碟。他向我描述,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井冈山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满山遍野,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所以杜鹃花也叫映山红……。于是我一直向往能有机会一睹井冈杜鹃的风采,可遗憾的是,我两次到井冈山都错过了花期,杜鹃花早已悄然卸下红装,掩身于崇山峻岭、苍松翠柏之间。  相似文献   

15.
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改变了现代社会的运行轨迹.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化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阻隔,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信息化技术.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什么叫高效。什么叫快捷。  相似文献   

16.
“喂.大家都来买西瓜呀!”7月31日上午9时,在鄢陵县只乐乡政府门口,乡人大副主席常桂芳正站在一辆装满西瓜的四轮车上.帮瓜农常林河叫卖。过路的干部和群众都纷纷向她打招呼:“常主席,又帮人卖瓜呀?”“林河今年种的西瓜长得好,我抽空儿来帮帮他。”常桂芳指了指刚切好的几块儿西瓜,“你们过来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买不买,捧捧场嘛!”一席话把在场的  相似文献   

17.
“哇爱哇的妹妹呀;妹妹哇爱俚……”这是一首情歌,是一首早年台湾民众熟悉的民歌,它抒发了对爱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爱我的台湾呀,台湾是我家乡……”曾几何时,有人旧曲填新词,唱道:“……我们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兄弟们呀,姐妹们,不能再等待。”多么强烈的诉求,是对祖国母亲的一番眷恋、一份挚诚的爱。曾有一天,父亲告诉我,他1948年回家乡台中拍了一部电影《花莲港》,那首“哇爱哇的妹妹呀”就是影片的主题歌。正因为台湾与祖国血浓于水的亲情,正因为有这份剪不断的真诚挚爱,在我心中从幼年时就留下了抹不掉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人格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人格是金。人格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无论历史怎样流转.无论时间如何变迁.有一种深层内在的东西是恒定不变的——它就是人格。人们鄙视那人格化的云,尽管它在艳阳下摆弄出多少绚丽姿影,但稍遇冷风寒流.便化为泪雨从空间跌落;人们憎恶那人格化的藤.尽管它攀上高枝用失去生命的筋骨曲行蛇伏.但一旦大树倒地.便在风雨中萎缩。无论身处春风得意的顺境还是苦风凄雨的逆境,无论面对显赫权责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9.
一人忙与众人忙崔仁时下,“忙”,成了挺时髦的词汇。“哎呀,忙死了”,“忙得不可开交”,“真忙呀”.这些几分无奈又带几分炫耀的词头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似乎能忙起来是有身份的标志。“忙吗?”已代替“吃过了吗?”成为朋友熟人间的问候语。但细察起来,喊忙的大多...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一直被人们赋予神圣和崇高的色彩.成为人们引以为荣的一种职业,身为教师的幸福感、自豪感不言而喻。但是教学压力的增加,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个人发展前途的局限,令有的军校教员对这个职业开始不安心、倦怠甚至不满.甚至是把它仅仅当作了谋生的工具和手段.教员的职业幸福感大大降低.失去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