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包括制定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意见、完善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程序、推行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措施等,其中核心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襄城县人民检察院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正确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秦禹 《新长征》2007,(7):58-5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在2005年末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出“宽严相济”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也不约而同地提到在打击刑事犯罪时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是我国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调整,是运用刑事法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指针。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害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目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中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对刑法进行修改和完善,解决不合理的法定刑配置问题,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曾丹 《理论研究》2011,(6):27-30
从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来看,《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订既是我国刑事政策从重刑主义转向“宽严相济”的结果,也将进一步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化和程序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保护被追诉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尊重生命权,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充分体察人性,回归人伦。  相似文献   

5.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积极主动的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促进实现社会和谐与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检察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正确理解和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利于发挥检察机关作用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刑事审判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刑事政策,本文重点论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涵义和在审判实践中执行这一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刑事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目标的回应,是基层法院应当坚持的刑事政策。笔者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意义为切入点,对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检察系统率先制定出台的“案件风险评估办法”——《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规定》,同时积极探索实行刑事、民事和解制度被中央媒体聚焦;在全国地级检察系统率先设立的“案件管理中心”,加强了对所有案件从“进口”到“出口”的流程管理做法被全国地级检察系统广泛学习;率先实行的“人民监督员由人大常委会进行资格审查确认”  相似文献   

9.
我国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表明我国的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完善。如何在理论上深入理解、在实践中正确适用宽严相济政策,是摆在司法审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全新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在2005年末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出"宽严相济"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和最高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是刑事法治的核心所在,其宽和的理念及精神指导着当前的刑事立法、司法以及执法活动的有序展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也即刑事政策基于自身的固有属性而在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关系属性。刑事政策价值即自由、秩序、正义、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古典主义的刑事政策、实证学派的刑事政策和新社会防卫的刑事政策,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制定刑事政策理念和基础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刑事政策价值目标追求路径,其对价值的选择及侧重对刑事法治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进行一定程序上的弥补和恢复,从而起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害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权利,可以起到监督司法机关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胡静  周艳茹 《世纪桥》2007,(3):37-38,46
刑事政策的的概念是刑法研究中较为基础而又尚未取得共识的问题。我国传统法学中对刑事政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狭义的刑事政策观上,将刑事政策视为党和国家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刑法政策或策略。这样偏狭的理解决定了我们一度将“严打”作为基本刑事政策,同时这也严重妨碍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阻碍了我国科学地制定与执行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对重罪实行严打政策的基础上完善了对轻刑宽松的一面,渗透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从宽处理轻罪原则等内容;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坚持区别对待的策略思想,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集中反映了国家对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蕴涵着符合司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要求,是刑事执法的灵魂,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同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翟晓辉 《当代贵州》2007,(12):36-36
作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刑事政策.对这一刑事政策的把握,应根据时代背景和当前社会需要,在"宽"与"严"之间有所侧重.检察权的行使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新行使检察权的理念,并相应地进行制度创新,是当前检察权行使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刑事政策。对这一刑事政策的把握,应根据时代背景和当前社会需要,在"宽"与"严"之间有所侧重。检察权的行使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新行使检察权的理念,并相应地进行制度创新,是当前检察权行使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彭凤莲 《学习论坛》2009,25(8):73-7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在惩罚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传承与超越,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政策既指导刑事立法,又指导刑事司法.在立法上,立法宽筒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法取向和指导思想.在司法上,要慎刑恤罚,以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权关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着广阔的适用空间.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准确、全面、深入贯彻,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执政党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的高发态势和国际上"轻轻重重"的两极化刑事政策的走向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应注意转变司法观念,树立刑法谦抑理念;正确认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使刑事政策法律化;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政策背景下,妥善运用刑事和解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向华  蔡丽红 《学习月刊》2010,(16):24-26
孔子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讲的就是通过宽严之间相互协调,既不宽大无边或严厉过苛,也不时宽时严,宽严失当,实现政通人和的效果。笔者认为,古代“宽”“猛”相济的刑罚精神在现代的体现就是我国当前提出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猛”相济,以达到“政是以和”.古人的智慧在我国现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权力控制:预防职务犯罪的法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职务犯罪的“社会本位”之假定,我们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视野,认为职务犯罪是“权力——权利”结构性失范情况下的权力“异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在于权力的控制,这可以通过人治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法治来实现。国家和社会二元化互动关系使法治模式成为最可靠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两条路径达至对权力的控制:一是实现社会自治,以权利制约权力;二是建立法治国家,以法律约束权力。本文最后,基于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较为具体的法制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