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宁波与成都相距遥远。宁波是镶嵌在东海之滨的一颗明珠,成都是躺在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上的一颗翡翠。原先,说宁波,我脑海中就冒出宁波商人这样的字眼,进而联想到威尼斯商人。 去年初,我在《文艺报》上见到《文学港》登出的一则启事,该刊与大红鹰公司联合举办“大红鹰”文学征文大赛,我将一篇刚写完的中篇小说寄了去,时间一长,我都忘了。在年终将近时,我忽然接到通知,说我寄去的中篇小说《最后的晚宴》获得一等奖。与此同时,我看到《文艺报》上刊登出的有关“大红鹰”杯文学大奖赛的情况,更是感到既欣喜又震惊:获得特等奖和另…  相似文献   

2.
读到《同舟共进》2008年第12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金春明先生的《一点补充和思考——读〈毛泽东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一篇是郭汾阳先生的《也谈“约法三章”及其他》,非常高兴。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我发表在2008年第8期《同舟共进》上那篇关干“约法三章”的文章引起的,我有一种“抛砖引玉”的兴奋——这不是客套话,确确实实是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3.
黄凌 《人大建设》2002,(6):32-32
3月初的一天下午,我正在起草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文件,通讯员小侯急匆匆地敲开了我的办公室,举起一本《人大建设》杂志在我眼前晃着,手舞足蹈地说:“恭喜你。又上了一篇!”这是2002年第2期《人大建设》杂志。我从小侯手里夺过杂志,一下子翻到目录,“拔‘钉子’记”几个字在我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4.
前年的《中国青年报》上,曾有过一场引起很大反响的“母女对话”。缘起是一篇孩子口吻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其中有这样的要求:“我需要帮助,也需要独立”、“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算一篇小小的独立宣言了。  相似文献   

5.
看了《民主与法制》第18期《“公众人物”,你是谁?》一组报道,对“公众人物”的概念有了法律上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公共知情权、隐私权等法律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读到公众人物的“忍受义务”,深受启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开篇《“公众人物”:监督与被监督的文化思辩》,想从这方面谈几句感想。  相似文献   

6.
1984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综合与摘报》转发了我所在的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持《新技术革命专刊》中写的一篇报告《“资源小国”的压力与活力》,并加上一段按语(胡启立同志的批示):“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冯昭奎同志写的赴日考察观感,有情况有观点,生动流畅,  相似文献   

7.
现代著名作家萧军自1938年3月第一次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至1945年11月离开延安返回东北,他与毛泽东一见如故,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他们书来信往,无所不谈。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十分感念。 一 1940年6月14日,以小说《八月的乡村》名震文坛的萧军一到延安,即担任了“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期间,读到一篇介绍政协委员韩美林的文章——《献计献策别献媚》,至今记忆犹新。韩美林委员直言不讳地批评某些委员说:“这是政协会,不是拍马溜须的地方,希望委员们献计献策,别献媚!”韩美林说:“有人说我什么都说,我就是因为太爱这个国家才敢说这些话!”  相似文献   

9.
高放 《同舟共进》2011,(11):37-38
《炎黄春秋》2009年7月号发表新华社资深记者庄重同志的《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文中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的这篇《敦降书》的“真正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  相似文献   

10.
偶读《党建通讯》(2009年第7期)上的一篇文章“对话柏万青”,柏万青同志说:“老年协会的群众跟着我,我跟着党。A等于B,B等于C,C就等于A。”联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个别地方官员的“雷语”:“给我抹黑,就是给全县抹黑”、“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如此等等。两相对照,不禁生发些许感慨。  相似文献   

11.
用人与买瓜     
罗鸿 《创造》2011,(8):99-99
《唐语林》,是北宋文学家王谠编撰的一部记载唐代政治史实、佚事杂说和典章故事的笔记体文史资料集,全书共8卷,仿《世说新语》体例按门类编录,《四库全书·总目》曾给予它很高评价。其中的《卷三·赏誉》篇,载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唐玄宗李隆基设宴招待翰林学士。席间,他问大诗人李白:“在用人上,我和天后相比,有何不同?”李白答:“天后用人,好像小孩买瓜,不择香甜,只拣大的;陛下用人,好像从泥沙里淘金子、破开石头找碧玉,寻求的是精华。”  相似文献   

12.
<正>《邓小平谈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198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一篇重磅文章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这篇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谈话,是最能体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经典力作,主要内容涉及“一国两制”构想六个重要方面,故被外界称为“邓六条”。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应该做一篇打击“票贩子”的文章我曾随父母多次出行,对“票贩子”十分反感,可又无可奈何;我也曾为媒介中报道的打击“票贩子”的消息欢欣鼓舞,可我又为屡禁不止的“票贩子”的生命力深感惊讶!希望贵刊专门做一篇打击“票贩子”的文章,更深层次地剖析其产生的环境、滋生的土壤,屡禁不绝、屡打还旺的根源。贵刊第二期《打私:中国强势出击彻中时弊,有益人生;《高楼遇火,如何求生?》知识性强,对我们学生很重要,还有《当心“迷魂药”》都是很好的文章。我还有一个建议,评刊表中增添一条“您认为本期最差的文章”如何?(从本期始…  相似文献   

14.
日前读到我尊敬的作家陈善瞷先生的一篇散文新作《好贼余三》,心中一凛,没来由地想到了一句话:“人生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  相似文献   

15.
我是第八、九、十届的省政协委员,算是“老三届”了。这次会议期间,《政协天地》约我写一篇手记,我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下来。可是一提笔,觉得要写好这篇短文还有点难,要写的内容还不少,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6.
近得杨剑兄赠我《杨剑印存》一册,内收《学书杂记沪篇,其中有一段议论,乃其引许地山语,谓做书虫要具备五个条件:“身体健康,家道丰裕,事业清闲,志趣淡泊,智慧超群”,并引申为“做书家一样也需要这五个条件”。颇有道理,见解也独到。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三年九月的《读书》上,有我一篇“《茶馆》前后”,得到一些同“好”的关心,告诉我一些有关的议论与资料。随着我写了一篇短文“《茶馆》前后的后话”,发表在去年四月的《戏剧电视报》上。我在“《茶馆》前后”中有这么几句话: “五十年代是哪几位艺术家,跟老舍说,他的草稿中有一场戏很好,示意照这一场写一个戏。现在说不清这几位是谁?谈话时都有谁谁在场?老舍怎样思考又怎样回答?几十年过去了,作家和导演作古了。”新近经人指点,读到一九九三年五月的《新剧本》上有篇回忆文章:“话剧《茶馆》上演的前前后后”,作者赵起扬,是北京人民艺  相似文献   

18.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号的《中国残疾人》杂志“理事长沙龙”专栏,有一篇《轮椅上的“侠客行”》,其中,“侠客”刘峥伟先生的“短语”:“别人看咱低低的,咱看自己高高的;别人看咱高高的,咱看自己低低的”,引起过我的强烈共鸣,而且至今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妻子读书甲:“我妻子读完《恼人的兄弟俩》这本书后,生了一对双胞胎”。乙:“那不算什么,我妻子读了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生下来的是三胞胎”。丙:“我的天啊!这可怎么得了?我的妻子正在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呢!”如此区别上经济课时,教授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