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姜云 《学习月刊》2012,(24):84-84
近年来.沙洋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培,育农村义化能人作为推动文化进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初步形成了文化能人带动社会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共培育农村文化能人396人.共发展腰鼓队165个.秧歌队84个.街舞队31个.戏曲剧团8个.歌舞剧团32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马红梅 《当代贵州》2017,(31):20-21
贵州多措并举推动戏曲文化发展,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奠定基础,让戏曲文化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市“一月一名剧”公益演出活动自2007年正式推向市场以来,通过政府搭桥和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了一种“以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为主体、以国有演出场所为中心”的公益性戏曲演出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低成本运作、多方受益的戏曲化运作模式。作为一个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开创了戏曲演出公益化运作模式之先河.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汶上县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特色,以惠民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品牌为引领,围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特色文化品牌引领广大群众唱响"中国梦",推动了全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借助外力,打响汶上传统戏曲品牌。汶上县是山东梆子的发源地,戏曲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借鉴2013年成功承办全国广播惠农现场会的基础上,与省戏剧家协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戏曲在中国农村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当前戏曲传播面临的严峻形势来看,“戏曲消亡论”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顺应再造农民福利导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可以通过实施文化反哺战略、剧团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及政府购买战略来推动传统戏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居农村的几住父辈亲朋近年相继辞世,笔者一一前往吊唁,其中发现有种奇怪现象令人大感不解:出殡那天,丧家请来吹鼓手演奏,间或有男女唱些地方戏曲片段.以张扬逝世者生平。这时。村民里三层外三层或站或坐地聚在那里观看,每当出点彩活儿,有人就不顾丧家如何哀伤而鼓掌叫好.气氛极不协调,人们却见怪不怪。“多年捞不着看戏.谁家发丧就来凑凑热闹。”老乡的话揭开了谜底,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由此略见一斑,也足以引起人们对农村文化现状作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庐剧春秋     
《廉政瞭望》2012,(20):44-45
近日,“比基尼京剧”向传统戏曲文化发起挑战,在商业化经济的催动下,国粹京剧到地方的传统戏曲文化渐渐淡漠。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庐剧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清末以来,主要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曾经红极一时,现也是“夹缝存生”渐渐被遗忘在城市的角落。  相似文献   

8.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她那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作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在流行音乐风靡神州大地的今天,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对此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有的几乎是一无所知,更不用说是幼儿园的孩子了。因此,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如何用新的教育手段让幼儿走进戏曲,是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沙敏 《北京党史》2012,(2):43-4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最早。的戏剧文艺称为“院本”.至元蛇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代戏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北京举行过大规模的戏曲集中演出.促进了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全国最大的剧种之一——京剧。  相似文献   

10.
吴江 《学习导报》2008,(9):55-57
在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京剧是观众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刚产生的时候叫皮黄戏。又叫京腔大戏,后来叫京戏、京剧,在台湾和海外,也称为国剧。  相似文献   

11.
吴江 《新湘评论》2008,(9):55-57
在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京剧是观众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刚产生的时候叫皮黄戏。又叫京腔大戏,后来叫京戏、京剧,在台湾和海外,也称为国剧。  相似文献   

12.
黄进  李山 《学习月刊》2009,(24):59-60
樊城古埠文化主要是指樊城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重要表现形式是商贸文化,同时包括樊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教化意识对明代戏曲的美学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明代前期主导了戏曲创作思潮和戏曲功能理论的发展,并衍生出"道学风"、"时文风"的审美理念,损伤了戏曲本体艺术性特征。至明代中后期,受戏曲艺术审美标准"本色"、"当行"理论的反拨,教化意识在戏曲审美格局中地位趋于下降,与戏曲艺术审美标准出现了合流趋势,作为戏曲"内涵美"的标准成为明代中后期戏曲审美所重视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获嘉县亢村镇贺庄村位于黄河的北边,南临107国道,北至新郑公路,距离省会郑州30多公里,位于原阳、武陟两县交界处。贺庄村有8个村民组,1390人,现有党员37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以建设基层文化阵地为发展思路,以打造基层文化品牌为奋斗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不断丰富农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村成立了农民篮球队、农民打鼓队,搭建了农民戏曲大舞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相似文献   

15.
谈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熔歌、舞、剧于一炉的中华艺术瑰宝——戏曲理应走入校园,步入青年大学生的视野。高校师生要继承和发扬这门综合艺术,必须首先认识传统戏曲艺术在校园传播的现实价值,即戏曲的程式化和虚拟性相伴而生的艺术观赏价值;陶冶情操、塑造高尚灵魂的美育价值;潜移默化、提升受教育者道德境界的德育渗透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侗戏,无论联曲体,板腔体,或是曲牌式,只要是戏曲色彩赋予个性,不管怎样的探索路子,"姓侗"就行。侗族是音乐的民族,也是戏剧的民族。侗戏跨越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侗戏音乐作为侗戏的灵魂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洗礼和考验,至今仍然被侗家人感动不已,捧为文化瑰宝,视若掌上明珠。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使其继续保持永恒的艺术魅  相似文献   

17.
一坛傩戏     
宋代朱熹《论语集注》曰:“傩虽古礼而近于戏”;清人杨静亭《都门纪略》谓“戏肇端于傩与歌斯二者之间”。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古老的艺术表现中,那些久远的故事正被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8.
“精神的新发现,信仰的新解读,人物的新表现和镜头的新表达。”这是我看完戏曲电影《铡刀下的红梅》后对它的整体评价。艺术形象的产生是一部电影的最高标准和终极目的,更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和支撑,《铡刀下的红梅》为我国电影特别是戏曲电影的画廊增添了崭新的艺术形象。为什么说它新呢?。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和他的战友乔治·何克创办的山丹培黎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文化历史传统、鲜明办学特色和深远国际影响的学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曾担任该校名誉校长。山丹培黎学校蕴藏的红色历史文化,是金张掖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张掖红色旅游文化发展中,艾黎和山丹培黎学校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相似文献   

20.
《理论导报》2012,(6):69-I0005
赣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属于多声腔地方剧种,也是赣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高腔又是古老的声腔。被学界称为戏曲唱腔的“活化石”和“大熊猫”,高腔最初在弋阳地区产生,但在乐平得到了保存和发展,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乐平作为赣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戏曲文化土壤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被学术界公认为真正的赣剧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