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以人身保障为核心的权利体系.《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相似文献   

2.
超期羁押的实质是有关机构超出法定的期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做出了限制。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依法受到充分的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也应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
收容审查应尽快纳入刑事诉讼法体系,使之成为一种刑事诉讼强制措施.而不再作为行政强制措施。理由如下:首先,收容审查作为行政强制措施弊病较大。第一,收容审查作为行政强制措施,不利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7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由于收容审查的立法不完善,目前收容审查仅有国务院的原则规定和公安部的一些规范性解…  相似文献   

4.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由于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只对非法拘禁罪作了概括性的规定,为便于司法实践的操作,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89年11月3日颁布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  相似文献   

5.
证据的合法性实际上对证据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1)须符合宪法的要求。例如,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这就规定了搜查取证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严禁刑迅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2)须符合实体法的要求。这主要是指证据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实体法律规范所要求的证据的特殊表现形式(如书…  相似文献   

6.
非法拘禁罪,是指不依法律规定,任意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严禁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违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违反法律规定,拘留、监禁、关押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是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客观基础,也是构成非法拘禁罪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只要是足以使  相似文献   

7.
非法拘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一种犯罪。为了确保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我国《刑法》第143条规定:“严禁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违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国家在法律上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也是办理非法拘禁案件的法律依据。在查处非法拘禁案件的时候,要按照刑法规定,对那些控告、检举和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8.
非法拘禁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永安  王志祥 《河北法学》2006,24(11):129-132
成立非法拘禁罪,不要求被害人认识到自己被剥夺自由的状态.非法拘禁罪是一种典型的继续犯,其行为应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状态.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必要时可以按照非法拘禁罪论处.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界限的关键区别在于主观目的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诸荟嘉 《法制与社会》2011,(25):128-129
非法拘禁罪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罪名,行为人一般采用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通过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这种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或持续的状态,从刑法理论而言,属于典型的继续犯。行为人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容易伴随对被害人的人身伤害等行为,与刑法规定的其他罪名的罪状表述也有交叉,从而在司法认定中出现一定的疑难问题,本文试图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扭送人犯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任何公民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和正在被追捕的人犯,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这一规定,赋予了公民可以扭送人犯的权利,确立了公民扭送是合法行为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充分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新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案例启示:对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剥夺人身自由的解释不可过于狭隘,在一定情形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也应涵盖其中。同时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也不限于拘禁,只要是能够使他人的身体被强制性地约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而使其不可能支配自己的身体脱离该空间范围的方法均属于本罪的方法。对于实践中行为人既不捆绑也不扣押受害人,而是夜以继日的看守、跟踪,符合特定条件时也可成立非法拘禁罪。  相似文献   

12.
宾语 《法制与经济》2008,(11):59-60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然而,记者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北乡岗胡村采访时却发现,这个多年来从没有向群众公开过帐目的行政村,非法拘禁村民成了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3.
问:在什么情况下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答:行政赔偿的范围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违法使用武器、警械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5、  相似文献   

14.
合理诠释客观构成要素的目的在于,确立非法拘禁罪侵害的法益应是复数法益的观念,即人身自由以及与人身自由相联系的人格尊严和身体的健康安宁专属权为其复数法益的内容;非法拘禁行为是对现实并具有实现可能性自由的侵犯,对于特殊状态下的人并不存在成为行为对象的可能;非法拘禁罪的行为样态的界定必须从"拘禁"、"限制"和"剥夺"的比较分析入手,剥夺和限制的行为样态都属于行为方式,拘禁的行为并非单单指禁锢行为,也包括对身体部分的拘束行为;在以法条的衔接和协调的视角来看,重新解读第238条第一款、第二款各自的内涵以及两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厘清法条内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司徒洁 《法制与社会》2012,(28):296+298
我国的搜查制度具有立法授权的分散性特征.《宪法》第37条和39条分别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刑事诉讼法》从第119条到第123条用了五个条文规定搜查的具体程序.此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公安机关的搜查活动做出了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的搜查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搜查权力集中在侦查机关手中,因此我国的搜查制度还具有实际权力的集中性特征.总体而言,我国搜查制度主要存在本文论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中排除那些通过非法程序或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规则,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但是我国现行证据制度发展滞后,尤其是刑事证据制度。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虽然也出现在一些司法解释中,但是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则,就我国司法实践而言,刑事诉讼中确定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有必要。一、刑事诉讼中违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价值(一)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需要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同…  相似文献   

17.
非法拘禁罪行为构造研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剖析非法拘禁罪的行为构造。首先就非法拘禁罪之客观行为进行了本体研析,界定了"拘禁"与"其他方法"之内涵。随后,从基本构成时间和从重或加重构成时间两个层次,探究了非法拘禁罪客观行为的时间限定问题。在此基础上,述及非法拘禁罪客观行为之前提条件,并认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必要时也可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相似文献   

18.
《宪法》第37条和39条分别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刑事诉讼法》从第119条到第123条用了五个条文规定搜查的具体程序.此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公安机关的搜查活动做出了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的搜查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搜查权力集中在侦查机关手中,因此我国的搜查制度还具有实际权力的集中性特征.本文对我国搜查制度在程序规则和司法救济制度两方面的不完善之处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案例启示:债权人不当索债行为入罪须持谨慎态度。非法拘禁罪表现为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而非限制人身自由,且须达到一定时间或具备其他情节方可构成。债权人索讨的数额超过既有债权,不必然构成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胁迫他人写下欠条的行为也不同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公平公正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诉求,私力救济的手段应在法律许可范围,但违法行为不等于犯罪行为,这是刑法的谦抑精神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逮捕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为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是在一定期限内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剥夺人身自由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这是保证案件的侦查、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因此,正确理解和适用刑诉法有关逮捕的证据条件,把握审查判断证据,准确区分和把握逮捕的证据要求,对办案实践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