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婷莉 《前沿》2005,(4):171-172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朱淑真诗词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对《断肠集》整体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阐述,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朱淑真作品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历代学者对女性作家作品的研究中 ,思妇、怨妇、弃妇的精神世界倍受关注 ,家庭失和状况下女性心态描述却较少纳入研究的视野。从家庭失和状态下女性写作心态的探索入手 ,可以更加深刻地发掘李清照、朱淑真、黄峨部分诗词创作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3.
吴积雷 《理论月刊》2006,(9):121-123
作为后期新月诗派重要成员的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三十年代的极富个性的、艺术上渐臻于炉火纯青的女诗人”。她的诗上接我国根深蒂固的诗词传统,外应世界诗艺潮流的变化,融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艺于一炉,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双重色彩,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陈小翠是挟"五·四"之风成长起来的一代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下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成为当年海上文化界最为瞩目的名媛才女。她的画作挂出便告售罄,她的诗词更是名噪江南,因她的个性清高命运跌宕与李清照相侔,被同誉为"江南二才女"。家庭文化熏陶下的才女陈小翠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于杭州,祖籍浙江钱塘,其父是民国文坛鸳鸯蝴蝶派的主将陈蝶仙,其兄陈小蝶承父业书画文章亦驰名南北,陈小翠的母亲朱恕为清末民初杭州的著名女诗人。  相似文献   

5.
黄红日 《理论月刊》2006,(1):124-126
南宋朱淑真是一位大力讴歌女性真正内心情感世界的女诗人、女词人;一部《断肠集》超越同时代文人的爱情意识,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个性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朱淑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重新加以评定。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7)
正以古典诗词为内容的一档节目唤起了许多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诗词的复兴,正如中国文化厚积而薄发的特性,更需要在积累之后,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章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伴随2017年的春节,火爆荧屏。一位年仅16岁的上海女高中生武亦姝的夺冠,更是引爆了人们关于古典诗词的种种话题。很多人甚至夸赞她是“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  相似文献   

7.
傅继英作品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她的作品表现出的艺术高远、典雅、能显现出时代风格和独具魅力的书画艺术风格,她的画将女性传统古典美与现实浪漫美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蕴藏着她内心的高品位,追求那种张扬个性、勇于探索,务求出新的艺术精神。她的书法、花鸟更显出文画的洒脱雅致、释放自然的情趣。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以“闺阁词人”著称,但她除写词之外,还创作了不少诗歌。她的诗词尽管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然而在其根本点上却又是统一的,这就是她那强烈的使命意识。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 一 李清照生当北宋末年,这一时期虽然经济上还很繁盛,但政治上已相当腐败。朝纲不整,军备废驰,党争激烈。李清照面对这种危亡的迹象,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表现在诗词中便形成了她前期诗词中的强烈的政治忧患感。其咏史诗《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二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诠释与新变──当代文化视野中的古典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学术视角下,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诠释不外乎美学批评、文化批评两种模式。进行关学探视,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灵魂;进行社会文化考察,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原生态”。当代也正是通过这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学术研究,揭示出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文献价值,达到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的研究目的。在“古为令用”视角下,当代古典诗词主要体现出四重价值,即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文化史价值、审美欣赏价值、创作借鉴价值。当代对古典诗词的吸纳、利用方式主要有:用其意蕴、用其语句、用其意境、用其形式以及用其原理等,从而使古典诗词的“关貌”和“灵魂”在当代文艺创作与文化消费中得以再现、“复活”。  相似文献   

10.
“靖康之耻”,使文学家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创作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爱国词人辛弃疾和爱国诗人陆游的同时出现,标志着诗词方面的最高成就,对诗词风格发生了重大影响。诗词创作又一次出现了“中兴”现象,所谓“中兴四大诗人”、“中兴词派”就是由此而来。在南宋词坛,被称为“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的辛弃疾,是一位能文能武、有个性、有雄心、有韬略、有才气的人才。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活  相似文献   

11.
在"80后"由市场进军文坛的进程中,张悦然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仔细体悟张悦然的小说,我们可以感知到其文字的细腻、精致、华美以及她对生活、对爱的热爱和执着。修辞的关键在于掌握"适应"这一原则。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具体地评价语言表达方式。张悦然的小说语言在上下文语境的参照下,体现出了整体的和谐性,其充满个性的语言,也与她独特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9,(33)
正旺盛的诗情从她的生命中流溢出来,两者相互映衬,光彩照人。她既能扛起个体的坎坷命运,也能扛起大时代里中国诗词的命运。她,是叶嘉莹。"唯有自己有充沛之生命的人,才能体察到洋溢于其他对象中的生命,唯有自己能自内心深处焕发出光彩来的人,才能欣赏到其他心灵中的光彩。即使二者并不相同,而这一份生命的共鸣与光彩的相照,便已具有极强的相互吸引之力了。"对于叶嘉莹先生而言,  相似文献   

13.
饮马潇湘唱大风──记湖南天心炸鸡实业发展公司经理张达陈立荣如果说女人是一部书,那么,张达就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或许是女人特有的于练和素质,才磨炼出了她那敢于创新的个性;或许是女人自立自强的强烈愿望,才铸就了她那敢于搏击风浪的傲骨。她凭女人坚韧不拔的毅力...  相似文献   

14.
迎春个性懦弱、命运悲惨尽人皆知。她的消极个性主要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她不是道教徒,看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并不是想修炼成仙,而是追求尘世生活幸福,出嫁前一段时期她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太上感应篇》不是她的悲剧成因,相反还曾使她淡泊物欲、心灵更加宁静自由。宗教正教及其劝善书虽不是万能的,但有助于提高信奉者个人道德、促进社会和谐,不宜全盘否定,但要保护弱势群体,更主要的还是健全各项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吕小琴上台了。她纤细小巧,雍荣华贵。音乐起处,优美的歌声从她的心底流淌而出,似轻风徐来,顿时倾倒了全场无数听众…… 一个炎热的下午,笔者采访了吕小琴。身为国家二级演员、首届四川省十佳演员的她,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歌唱表演的天赋和倔强好胜的个性,正是这两者,使吕小琴在四川省声乐艺术界异军突起,成为获奖次数最多和获奖档次最高的女演员。  相似文献   

16.
青春与靓丽,执着与热情,有着花样年华女孩所特有的个性,一只从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而今又飞回来;从“泥腿上岸”到“金风还巢”,从感恩乡亲到改变乡村,她在家乡广阔的天地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书写出别样的青春。她,就是大学生村官、扶绥县渠旧镇驮迓村村支书、主任甘仙凤。  相似文献   

17.
海南历史上的几位才女冲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樊篱,闯进文明古国的诗词殿堂,以独特的诗情赢得人们的敬重,以匍匐在封建礼教桎梏下的爱情得到人们的同情。冯银、丘浚夫人、林淑蕴、黎瑜娘、苏微香、吴小姑和许小韫的诗词作品已经成为海南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明代才女冯银是琼山那邕人。她的父亲冯源先后担任福建龙岩和江西新城教谕。她出生在龙岩,长大之后,嫁海南府城东厢蕃诞村的岁贡生唐继祖。冯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人独享长辈的恩爱。父亲教她中国古典诗文,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唐诗宋词,并动手创作。可惜留下的诗稿很少,只有五首流传…  相似文献   

18.
“前世约定”的浪漫邂逅1978年,王燕出生于潜江市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均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学教师)。受家庭环境熏陶,她从小便酷爱文学,尤其是对当代的言情小说情有独钟。她常为琼瑶、三毛笔下人物的感情纠葛而黯然神伤。也许出于上述原故,原本聪慧的她于1995年高考时却只考中了当地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她谢绝了亲朋好友“复读再考”的劝告,带着“行行均能出状元”的信念走上了人生的新里程。职院学习期间,她汲取了往日的教训,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因而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才貌双全加上热情爽朗的个性,使她赢得了同学们…  相似文献   

19.
邓在军,这位当代中国的著名电视编导,以她辉煌的艺术成就、鲜明的创作风格和对电视艺术的执著追求与开拓精神,享誉艺坛,为世人称道。 仅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她连续担任中央电视台兔年、龙年春节晚会、国庆40周年大型文艺节目和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电视转播、21集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总导演,调集“千军万马”和各界名流,导演出一幕幕气势磅礴、格调清新的高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梁凤仪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凤仪小说所反映生活的切入点虽是香港工商界,但她创作的主题或焦点却始终不离商业活动背景下女性们的生存境况和以女性为中心的百态人生。因此.梁凤仪小说透露出的女性意识是极为浓郁的。本文从梁凤仪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及其富有个性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特别是就梁凤仪小说中礼赞现代女性自信、自尊、自强而传导出的对女性世界和命运的深层思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