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8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辉煌,为世人瞩目。从文体分类研究的角度看,诗、词、小说最盛,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其实,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姑且不说其它,仅以唐宋散文来看,作家作品之多,实在令人惊叹。要对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和研究,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就以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为例,近四十年来,围绕“唐宋古文运动”的问题,发表过不少论著,其中又多半集中在韩愈、柳宗元身上。这些研究成果固然应当充分肯定,但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宋散文作一些新的探  相似文献   
2.
殷光熹 《思想战线》2014,(2):120-122
学术界采用综合法研究楚辞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有的学者从考古学切入,结合文字学、考据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书面文献资料,将甲骨卜辞、简帛文献、墓葬实物等,与楚辞文本相互参证,破解了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些疑难问题;有的学者用文化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理论,理清楚辞与南北文化的关系,从而再现楚辞本色;还有的学者用天文学、物理学、光学、地质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理论,对楚辞进行开拓性研究,探寻其文字符号中隐藏着的答案密码,试图揭开其千古奥秘。诸多实例表明,在楚辞研究中,综合研究法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值得肯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天问》题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光熹 《思想战线》2004,30(1):49-54
《天问》是"天"来"问"人,而不是屈原"问天"。这个"天"并非神秘的天(上帝),而是屈原艺术构思中特指的"天民"。屈原采用借天设问手法,问各家对各种问题的解释、论述以及各种文字记载、口头传闻,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真实可信、有何依据、能否验证、如何求证?这样解读,《天问》题名与作品内容就一气贯通了。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词中的文化心理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照词中的文化心理剖析殷光熹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交替时期。从现存作品看,她的创作成就主要是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三岁以前(1107年前)为第一个阶段,有词十三首。基本上处于模仿《花间集》和《尊前集》的阶段,但也有创新的名篇,《如梦令》(二...  相似文献   
5.
一战国中期的楚国,总的形势是不景气的。这个时期,秦国越来越强大,楚国经常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但还有相当实力,如果怀、襄二王能够发愤图强,举贤授能,听取屈原等人的正确主张,君臣上下齐心努力,楚国的局面是会大为改观的,统一中国的希望也是有的。屈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关乎越国兴衰存亡命运的关键时期。起初,他曾想凭借怀王对自己的信任,在改变楚国现状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他“入则图议国事,草为宪令;出则应对诸侯”。对外,他力主联齐抗秦,并穿梭于齐楚间;对内,  相似文献   
6.
楚辞的歌节变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在当时能歌唱吗?它的歌节变化及其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它的性质与作用又是些什么?这涉及到我国古代音乐尤其是楚声与诗歌的关系,涉及到诗人怎样对待诗歌形式的问题。但是,由于楚声失传,对楚辞的唱法已无法了解,今天我们只能从楚辞的歌词形式入手,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欣赏楚辞这一艺术作品。楚辞的歌节变化,最有特点的是“乱”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招魂》的作者是谁?各说不一,基本上可分两大派:一派从司马迁说,主张屈原作,主要依据《史记·屈原列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一派从王逸说,主张宋玉作,主要根据《楚辞章句》:“《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散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这两种说法中,以司马迁说更为可信,王逸的说法大可商榷。先就《楚辞章句》本身来看,王逸对《招魂》的作者问题,前后就有矛盾之处,例如《楚辞章句》的目录,除《离骚》标明作者是屈原外,其它的作品,凡是未标明作者姓名的篇目有:《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之所以略而不列作者姓名,显然是把它们算在屈原名下。《离骚》列在第一篇,标明了作者屈原;第二篇至第七篇未标明作者;  相似文献   
8.
说来凑巧而有趣,苏轼先后三个妻妾都姓王(王弗、王闰之、王子霞)。“三王”均与苏轼相处和谐,患难相共;都曾生过孩子:王弗生子迈,王闰之生子迨、过;王子霞(即朝云)生子逐(不幸早死)。“三王”死后,苏轼均分别为她们写过墓志铭、祭文。“三王”在苏轼作品中都曾涉及,如在词作方面:与王弗有关的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因王闰之有“真诗家语”而作《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与朝云有关的词五首《(歹带)人娇·赠朝云》、《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浣溪沙·端午》、《南歌子》(“云鬓裁新绿”)、《蝶恋花》(“花褪残江青杏小”)。  相似文献   
9.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贽在云南的情况充分说明,他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进步思想家。李贽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二七——六○二年)。这时,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在农民起义的推动和影响下,意识形态领域里逐步形成了一股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潮。李贽就是这一思潮的卓越代表。他以“我头可断而我身不可辱”的英勇气概,以“掀天翻地”的斗争精神,向孔孟道学及其变种的程朱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和研究,大致可分为魏晋和南北朝两个阶段。魏晋人学“骚”、拟“骚”者不乏其人,但无突出成绩,亦少精到或警策之语;至南北朝,评“骚”、拟“骚”又显活跃,诸家言论,有誉有毁:誉者视《离骚》为“奇文”,赞曰:“屈平联藻于日月”;毁者将屈原视为“狂人”或“轻薄”之人,认为其死不足惜。无论是誉是毁,是对是错,在历史上均产生过一定影响。今天,随着楚辞研究领域的扩大和深入,对于这个历史时期楚辞研究的情况,有必要加以全面、系统地搜集和梳理,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估价。魏晋人论及屈原并有所评价者有:曹丕、刘毅、挚虞、谢万、陆云、曹摅、皇甫谧、葛洪、陶渊明、萧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