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喜欢把官员称作“父母官”,但是新中国强调人民翻身作主,于是将“父母官”的称谓改为“公仆”,把官员定义为人民的“仆人”。这种变化一直被视为社会的巨大进步。不过,联系现实,有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杨庆祥 《人权》2005,(2):56-56
在家庭里,谁是谁的父母,谁是谁的子女,其辈份关系,是不会搞颠倒的。在国际社会,没有一个国家的官员敢于放言自己是人民的父母官。然而,在中国的职场上,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官员为“父母官”,或者官员不经意间“坦然”地把自己比做“父母官”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在一次播报“三个代表”在基层的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画面:某县相邻两个村,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呢?原来是一条小河隔断了村民间的交往。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两个村的村干部们组织群众集资,修建一座“连心桥”,从此结束了过河难的历史,两地群…  相似文献   

3.
从“父母官”到“公仆”陈东升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把管理一方百姓的官员称为“父母官”,而今,称之为“公仆”。从“父母官”到“公仆”,表面上看是称谓的变化,而其实质却包涵着深刻的民主政治的内容。早在《诗经·小雅》里就有“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5月上旬出版的第12期《人民论坛》杂志的封面,赫然印着一个大标题:《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当读了这个标题下的内容后,发现这篇文章把网络与官员的关系以及当前官员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5.
某报近载,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在谈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说: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常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而一些群众也常把他们称为“父母官”,这就把相互关系颠倒了。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公仆”的主从关系问题。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共产党宣言》明确宣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宗旨就是“解放全人类”。1871年一巴黎公社”的实践.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府,马克思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应该成为人民的公仆的思想。以后.革命导师在阐明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时,对此都有过充分的…  相似文献   

6.
说起唐自辉副县长,湖南省会同县没有人不熟悉。这位在基层与农民群众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七品”父母官,在会同县连续遭受特大灾害的几年中,他把自己全部身心紧紧系在全县33万人民身上,哪里有危险,哪  相似文献   

7.
叶麒麟 《人大建设》2008,(11):50-50
近年,从地方到中央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官员问责的浪潮。并且正逐步走向制度化的道路。应该说,如果现行的官员选用制度未能把“如果你不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不让你坐在台上”这句话变为现实。那么,问责制便是不错的制度补充。  相似文献   

8.
江苏泗阳县对全县执法和经济监管部门及其所有官员举行大规模公开投票,选出“人民不满意的执法单位”和“人民不满意的执法官员”,结果两个单位和9名官员“高票当选”。那9名官员均被停职半年、减薪九成,处罚力度之大,在中国当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众多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仍以排斥、防范的心理居多人民论坛:据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地方政府讲好自己故事的整体水平偏低,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喻国明:如果我给中国官员整体应  相似文献   

10.
人们经常听政府的基层领导同志如是说:“我们这些当‘父母官’的,工作很难做。”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艰辛与责任感。其中的苦辣酸甜,自在心头。县(区)、乡(镇)、村长们站在为人民办实事的第一线,责任重大而光荣。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似乎很喜欢“父母官”这个头衔。岂不知这里的是与非,要仔细思量一番才好。“父母官”的称呼,无疑是对封建社会知县俗称的一种继承。在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1.
"我早就知道他迟早会出事.他出事正常,不出事才不正常呢!"这是合肥一位司机对王怀忠的评价,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他的"父母官"--一位副省长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某填人代会结束那天晚上就餐时,有人举起酒杯到新当选的镇长面前:“来,我敬父母官一杯!”笔者身临其境,当时欲言又止,事到如今仍不吐不快。笔者认为,叫响“父母官”的称谓没有什么好处,尤其是在举国上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今天,这种称谓更是对“人民公仆”应有之意的贬损,是对人民群众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3.
所谓权力,通常可从两个方面诠释,即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等;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分配上的决定权、业务上的审批权等。在我国,任何权力都是一定范围内的组织和人民赋予的,理当以大公无私为本分,以服务民众为天职。可现实生活里,不少地方和企业的当权者,大搞“权力致富”,制造“权力黑洞”,加剧了分配不公,极大地损伤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权力寻租”引发“官员暴利”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在对“中国收入差距为何拉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最富有的人中不仅有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和国际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非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机构的项目经理、个体工商户、企业承包者和技术入股者、著名影星等,而且一些长  相似文献   

14.
民众期待地方政府官员能把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精神落到实处。下级要让上级的决策者能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民间的真实情况,必须防止领导下来看到和听到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场合和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应有理念,同时也是各行业、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工作导向和价值取向,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系于官员之态度和作为。官员要按照"人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而不是"他们自己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的要求来为官。  相似文献   

17.
连琳 《前沿》2002,(6):12-14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已经历八十个春秋。八十年来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社会主义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把国家引向富强 ,人民带向富裕幸福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伟大变革。伟大的变革需要伟大的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 ,而实践的不断发展则要求理论不断创新。在二十世纪的变革实践过程中 ,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这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大科学成果。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官员为何爱低调调查在党政干部群体中引起强烈共鸣,在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电话采访中,有些官员大倒苦水,有些官员畅谈感受,有些官员建言献策。但不少干部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如果公开发表千万不要写上他们的真名实姓,因为此话题太敏感,怕不小心刺痛同僚神经,这也从另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官场文化。现摘编几位的精彩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要求我们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人为本"的改革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所在."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就是要坚持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人民,改革的主体定位是人民群众和改革成果要为人民群众共享.我们党己将执政的重点指向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从姚明现象我们可以联想,中国的形象为什么常常会被扭曲?为什么我们的官员到了国外,几句话能把别人的兴趣调动起来的人这么少?为什么中国官员的讲话里那么多大话、套话和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