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美国全面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韩国一方面表现得十分积极,希望全面参与其中以提升本国在美国盟国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韩国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总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种种因素干扰,使其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受到约束。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以及期望中国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为关键外部因素;朝鲜核问题也是制约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外部因素;日本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的态度立场也使韩国在军事领域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顾虑重重。韩国政府、民众对韩国是否加入TPP以及"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是否应当部署韩国存在巨大分歧,是制约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内部因素。这些掣肘因素对中国反制美国亚太战略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美国曾多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与核威胁。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与尼克松等美国总统都对中国实施了核讹诈与核威胁。美国在冷战期间将核武器纳入其针对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盟友的全球战争计划,以维持美国在战后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是促使中国发展自己核武器的重要因素。美国频频对并没有与美国处于宣战状态的非核国家中国进行核威胁并准备实行核打击,公然违背国际法,始终遭到国际社会包括美国盟友国家的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3.
江天骄 《外交评论》2020,(1):125-154,I0004,I0005
冷战以来,美国就始终坚持推行延伸威慑战略,并将其视为最重要的防扩散工具之一。然而,这种基于经验的政策逻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获得美国延伸威慑保护的国家或约束自己的核扩散行为,或走上研发核武器的道路,抑或推行两面下注的"核避险"战略。在获得延伸威慑保护与核不扩散行为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因果关系。因此,延伸威慑究竟是不是一种有效的防扩散手段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起到防扩散的作用,便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控制外部威胁以及供给侧因素等干扰变量之后,本文发现延伸威慑的可信度是影响受保护国核扩散行为的中间变量。而可信度的变化又与美国和盟友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确保机制相关。确保机制包括口头或书面承诺、前沿部署、核分享以及核磋商这四类措施。不同的确保措施对延伸威慑可信度的影响不同,同时也会对美国在核安全以及受牵连的问题上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美国及其盟友往往在确保机制的选择上有着不同的利弊偏好。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和韩国在同时受到外部安全威胁和美国延伸威慑保护的情况下,却采取了不同的核扩散行为,对此延伸威慑可信度及其确保机制理论做出了合理解释。总体上,由于美国与不同盟友所建立的确保机制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延伸威慑的可信度出现差异,并最终导致盟友之间出现不同的核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亚政策形成于二战后,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东亚以日本、韩国等国家支点,拉拢这些国家,从而威慑苏联、中国等,寻求其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就中国而言,台湾的特殊地位,包括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等,对美国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一次台海危机则奠定了美国在华的东亚战略,也开始形成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就是以保护台湾为由,使台湾脱离中国大陆,形成对立局面,意在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借台湾牵制中国,也同时牵制苏联,从而更利于其全球战略的推行。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乃至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因素 ,而美对台军售问题则是该问题的重中之重。小布什上台后在对台军售上 ,又有了新的动作 ,这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刘丰 《外交评论》2014,(6):90-106
美国在全球各地区数量众多的正式和非正式盟友对于美国维持主导地位和推进其全球战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使盟友采取美国所期望的特定立场、政策和行动,美国长期以来利用说服、诱导或强迫等多种手段进行协调,强化对联盟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霸权护持和防范潜在对手的总体目标。面对中国实力崛起和地区影响力的提升,美国实施联盟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国与相关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中国在勉力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应促使美国在争端中管控好自身盟友,同时与美国的众多盟友建立更加稳定而紧密的双边利益纽带,避免受到美国联盟管理的干扰和冲击。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正积极构筑面向2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新世纪的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是以日本国家利益为旨归、基于对21世纪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而确立的.同20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呈现一些新特征,无论是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定位,还是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手段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这些变化和趋势改变了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美国重返东南亚与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东南亚国家的区域安全环境。因政治回旋余地差异,东南亚国家在应对中美这两个大国时采取了不同的对冲战略。泰国在平衡中美力量过程中使用了强劲型对冲战略。新加坡由于对美国的依赖形成了谨慎型对冲战略。越南由于缺少平衡中国力量的预期而使用了脆弱型对冲战略。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轮廓日渐清晰.特朗普政府推崇"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战略,"美国优先"成为其对外政策的主基调,新孤立主义倾向显现.特朗普政府不愿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单边主义倾向有所抬头."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是特朗普的执政目标,经贸关系和国防安全是其重中之重.特朗普政府用印太战略取代了亚太战略概念,重视印度所发挥的作用.特朗普政府将继续维护亚太同盟体系,但希望盟友承担更多的自我防务义务.特朗普政府更加重视支点国家,包括发展与新兴大国的关系,而对东南亚国家的重视程度下降.在经济层面,特朗普政府弱化乃至摒弃多边经济合作框架,强调双边谈判.特朗普更加强调现实利益,理想主义色彩淡化.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朝核问题、经贸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是当前中美间颇为棘手的主要问题.尽管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两国对抗和摩擦的风险在上升,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矛盾可控.中国要从战略高度处理好对美关系,采取恰当举措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一、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态势(一)创新型国家(地区)概览目前,世界公认已有2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步入创新型国家(地区)行列——美国、瑞士、丹麦、瑞典、新加坡、芬兰、德国、荷兰、日本、加拿大、中国香港、韩国、奥地利、挪威、法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比利时。这些国家(地区)一般都具备四个基本特征,据此可确定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2.
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国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的变化,是激发这一波东亚民族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渔利,但美国并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确实在加深,同时对美国也心存疑虑。从各国国内看,日本和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政治精英的煽动,越南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民众的自发情绪,韩国的民族主义则同时受到大众和精英的推动。在东亚地区,民众的力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因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大众民族主义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冲击。中国要妥善应对周边关系中的民族主义因素,对内应该培养开明的国家利益观和冷静、理性的外交观,对外应该提倡建立互利、互敬的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13.
北极理事会5月15日在瑞典召开的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来自5个北欧国家、美国、加拿大及俄罗斯的部长级官员一致同意,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意大利等6个国家获得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身份。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运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其改革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日本、韩国、美国等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历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获得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高调实施重返东南亚战略,全方位重返东南亚.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既是对以往相对忽视东南亚政策的矫正,更是美国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和遏制中国,主要手段和策略就是强化美菲同盟.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背景下,美菲同盟强化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军事合作不断加强,防务合作更趋务实和灵活,经济合作不断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美菲同盟强化将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致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成极大压力,完善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挤压中菲经济合作空间.中国必须积极应对美菲同盟强化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主要对策是: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的经验,坚持矛盾双方直接和平谈判原则,实现矛盾双方利益的和谐,把解决边界问题作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任务,最高领导人发挥大智慧和大魄力,增强自身实力与消除中国威胁论并举,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和区域组织,积极开展软实力外交,积极改善与菲律宾的关系,削弱美菲同盟的利益基础.应对美菲同盟强化及相关联的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应警惕国内激进民族主义倾向,不能反应过度;应讲究策略,坚持同菲律宾进行直接、和平、平等的协商.  相似文献   

16.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研讨会将于2012年6月30日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会期一天。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美国奥巴马政府自上台以来加快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亚太地区出现了国家间利益重组与秩序变迁的新趋向,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在发生不容忽视的新变化,中国国家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外交评论》2017,(4):106-134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以"美国优先"为纲持续调整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经济民族主义"、"以实力保和平"等若干取向,战略态势上总体有所收缩,政策手段上以获取实利为导向。上述特点在美国亚太政策调整中也有所体现。特朗普政府倾向于"从中国看亚太",以"互惠"等为原则寻求推进"以结果为导向"的对华政策。在处理与亚太盟友关系方面,特朗普政府采取"交易主义"思维和策略,将安全承诺更多视为"商品",对同盟的价值观基础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军事优先"成为特朗普政府亚太政策调整的突出特点,面对朝鲜核问题等地区安全挑战,美国更趋强化战略威慑。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仍未定型,未来发展将受到国内执政状况、热点问题走向、与亚太国家互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中国的国家身份定位自2001年以来经历了一些变化。911事件之前,小布什政府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之后,美国出于反恐的需要,把中国定位为“若即若离的盟友”。2011年底,美国对中国的国家身份定位调整为“亚洲的恃强欺弱者”,这一转变能部分地解释美国在2011年的11月为何高调宣布“重返亚太”。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国家身份定位再次处于一个不是很确定的时期,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贸易伙伴、发展模式的竞争者以及潜在的敌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美国利用说服、诱导等多种手段方式积极强化对联盟的管理与控制,实现自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最终目的。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美国也逐步调整并强化自己的战略联盟,制约着中国周边安全、经济影响力提升以及国家形象塑造等。为此,中国应该在积极发展与中美友好战略伙伴关系的进程当中,促使美国控制好自身的盟友,并且同时与众多的美国盟友也建立起相应的友好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制定对策与方法,最大限度内避免美国战略联盟带来的干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后,美国和日本成为争夺中国东北的主角,双方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角逐。在这场竞争中,美国不敌日本而败下阵来。美国的失利是其对自身远东实力不足的主动选择,是这一时期美国在东北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没有重要到必须与日本兵戈相见地步的结果,也包含着政治家个人的考虑和对美国不利的外部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