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1934年初,在几次围剿红军遭受失败之后,蒋介石又一次亲自出任"剿匪"总司令,并在庐山召集了有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主席和军长以上指挥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会上,他公布了自己请德国顾问精心策划的"铁桶围剿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拟动用150万大军,包围以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包围圈半径距中心瑞金只有150公里,同时在包围圈内构筑火力网和碉堡群;一旦包围完成,便每日向瑞金推进1.7华里,且每推进1华里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及时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铁桶计划"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第5次"围剿"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在他的德国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策划下,制订了一个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该计划准备集结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分进合击""铁壁合围":以瑞金为目标,各  相似文献   

3.
秦风 《党建文汇》2001,(8):35-35
我爷爷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参加过北伐,1928年成为中共特科的重要成员。他和战友卢志英(1948年牺牲于南京雨花台)、刘哑佛(解放前夕牺牲)曾参加营救彭拜、方志敏,击毙叛徒白鑫的行动。他们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事,是在国民党元老英雄先生的帮助下,截获了蒋介石围剿红军的“铁桶围剿计划”(即国民党庐山牯岭军事会议计划).  相似文献   

4.
他叫卢志英,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1934年奉命打入国民党赣北区“剿共”保安司令部,任上校主任参谋,在此获取了蒋介石旨在彻底消灭中央红军的“铁桶围剿计划”。红军得到绝密情报后,迅速撤离苏区瑞金并开始长征。然而功勋卓著的情报英雄,解放前夕惨遭国民党宪兵毒手……  相似文献   

5.
组建红八团一九三四年四月,为配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第五次军事“围剿”,中央军委接受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决定派出几支红军独立团挺进敌人的侧翼,在苏区的周围开展游击战争,破坏交通运输,牵制敌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八团就是为此而组建的。四月中旬的一天,在瑞金叶坪中央军委办公厅举行军事会议。中央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反“围剿”,中,红军以3万兵力对付20万敌军,兵力悬殊形势非常严峻。中央军委和苏区中央局先后在江西的黄陂、青圹、东固召开了4次军事会议,研究反“围剿”对策。  相似文献   

7.
1934年1月,中华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王震作为湘赣苏区代表团党支部书记出席了大会。他这次来瑞金,还有向中央汇报湘赣苏区军事工作,讨论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问题的任务。此时,王震的心情是相当沉重的。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中共临时中央和李德继续推行军事冒险主义,强令红军“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积极防御路线,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完全抛弃了毛泽东在实践中给红军制定的一整套战略思想和军事原则,结果使红军很快陷入被动地位。湘赣苏区的情况也是十分令人…  相似文献   

8.
1933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代表李德相继来到瑞金。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发起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军事“围剿”。然而,就在这样危急的.时候,博古、李德剥夺了毛泽东、朱德的军事指挥权,使红军和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进行正酣之时,一支数千之众的红军队伍从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出发, 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向敌人的后方挺进,去执行中革军委赋予的“别动队及游击队的任务”,这支部队历史上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最为关键的时刻,中革军委将这支部队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红军长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今天,人们继续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其中关于中央苏区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过去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是没有准备的“仓促转移”.80年代后,一些研究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是有准备的,不能说是“仓促转移”.笔者认为,实行战略转移有一定准备,但对它不能估计过高.一、关于思想准备.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以对黎川发动进攻为标志,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在战略决策和指挥上的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就处于被动.1934年春天李德对博古说,“要准备作一次战略大转移”①.5月,广昌、建宁先后失守,国民党军队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中央苏区形势日渐恶化.六届五中全会成立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瑞金召开会议,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并将这一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为了准备红军主力的转移,书记处会议还决定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划有关工作,政治军事由博古、李德分别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施.②6月25日,共产国际回电同意转移.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月,党中央进驻遵义后,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党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等同志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会议最后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右”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  相似文献   

12.
正1933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中共临时中央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代表李德相继来到瑞金。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发起第五次"围剿"。就是在这个时候,博古、李德剥夺了毛泽东、朱德的军事指挥权,使红军和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翌年10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党史天地》2007,(8):33-34
毛泽东说项英的到来,是双喜临门 项英说: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苏区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准备第二次“围剿”。毛泽东也早有筹划。1931年1月5日,毛泽东、朱德在小布召集总司令部负责人会议。总结第一次反“围剿”经验,讨论下步反“围剿”准备,拟将红一方面军部署在宜黄、乐安、南丰、广昌、宁都、石城、瑞金一带分兵以发动群众,摧毁地区武装“土围子”,打土豪、分田地、加强赤卫队,扩大红军,筹集资财,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在当时中央“左”倾领导坚持错误的战略战术方针,致使第5次反“围剿”失利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跨过了人迹茫茫的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粉碎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数不尽的艰难险阻,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 1933年10月,蒋介石置日本帝国主义亡我民族于不顾,在对中央苏区4次“围剿”失败后,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率兵50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蒋介石一改过去“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法,采取了持久作战,“步步为营,堡垒推进”的新战略,以达到蚕食苏区,逐步消耗红军有生力量和物资储备,最后寻找红军主力决战,完全消灭红军和摧毁革命根据地的目的。这时,中央苏区根据地规模空前扩大,红军已发展到8万余人,广大军民在经历了4次反“围剿”斗争之后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士气高昂,如果坚持正确的作战原则和作战方针,是有条件打破敌人的“围剿”的。但是,当时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占统治地位,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等红色区域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5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把苏区全面包围起来,实行封锁,尔后逐步收缩包围圈。另外,用12个师的兵力突进苏区内进行迷惑战……1934年,自恃有万无一失“铁桶计划”的蒋介石不可一世地宣称:“对消灭共产党,本人已有极大信心和把握,当在不出两月内见分晓。” 在这危急时刻,出席国民党高级军事绝密会议的国民党江西德安地区“剿共”司令兼专员莫雄,火急将情报通报给项与年、刘哑佛等地下党员,并将一整套足有2公斤重的绝密材料交给他们。  相似文献   

16.
正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毛泽东受"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的军事指挥,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战略转移,史称长征。第五次反"围剿"迭次失利,红军几乎濒于绝境,与前四次反"围剿"形成鲜明对照。湘江之战,红军虽然突破封锁线,却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革命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清醒  相似文献   

17.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不屈的小红军1934年11月9日,在距瑞金城35里处的古城山道上,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8.
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后,面对国民党军准备新“围剿”之机,周恩来和朱德据理力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正确军事方针,但博古和李德却简单照搬苏联军事斗争经验,顽固坚持扩大苏区和夺取中心城市的战略方针,轻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在实践中总结的正确战略战术,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节节失败,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为准备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三人组成中央“三人团”,负责筹划和准备工作,尽管周恩来与博古、李德在战略战术上有分歧,却以极强的组织观念“相忍为党”,根据共产国际的战略转移指示,周恩来负责或参与了红七军团北上、红六军团西征、与粤军陈济棠谈判达成借道协议、组建第八军团和中央教导师、确定红军主力集结地等诸多秘密准备工作,参与指挥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集结于都、组织部队抢渡湘江渡口等军事行动,指挥红军西征通过四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长征的出发点在江西,这个奇迹的源头也在江西。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在陕北象鼻子湾对军委直属部队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长征是党中央多次研究确定的正确决策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犯了很大的错误,但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的决策却是正确的。长征的决策过程有四个关键点:5月中央…  相似文献   

20.
刘良 《党史文苑》2006,(5):44-50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