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本的界限》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从空间视角系统重构马克思《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级危机理论”,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从其理论逻辑来看,他转换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即在逻辑起点上不同,他从商品的价值转向商品的使用价值;从逻辑分析过程上来看,他从可变资本分析转向固定资本分析;从最终逻辑结论上看,他从资本经济关系分析转向空间矛盾分析.由于哲学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色彩,这种逻辑转换的最终结果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升级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从而忽视了马克思三大“拜物教”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2.
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福 《唯实》2002,3(1):3-7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仅仅是把 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自然观 或物质本体论。本文提出,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 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样,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或 本体论,就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才真正揭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江振丽 《世纪桥》2009,(15):52-52,62
符号政治经济学作为鲍德里亚的一个重要术语,一方面,鲍德里亚曾经围绕这一概念阐发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批判理论,显现了其与马克思之间的密切关联,并形成了一部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专著——《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另一方面,这一概念的形成又处于鲍德里亚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上,是鲍德里亚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向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转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姜喜咏 《求实》2008,1(1):29-32
作为哲学问题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探讨科学发展观在什么意义上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念的合乎内在逻辑的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念体现为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内在逻辑的批判中彰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历史性的批判中凸显科学的发展理想.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理想,其哲学内涵主要表现为这样一种全新的现实发展观念,即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原则的共同富裕为现实目标,以扬弃"物化"为运动过程,实现物(包括社会关系)的人性与人的物性的和谐交融,体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基本特征与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直接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5.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从而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这几乎成了一个习惯性观点,布鲁诺·鲍威尔对于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型的作用因而被忽视了.一方面,通过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哲学马克思准确地捕捉到了德国的时代精神脉搏;另一方面,布鲁诺·鲍威尔的理论失足从否定的角度为马克思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秉持的无产阶级立场使他洞见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幻之处,从而抵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场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革命改造和发展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三个主要理论来源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和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相统一的,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为主线,将城市批判和资本批判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批判。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政治批判和经验观察为起点,以“经验模式”为主导,逐渐拓展出社会历史和城乡关系的双重逻辑;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展开社会历史批判,完成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的独特思想范式。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对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刊精粹     
正《求是》2020·16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继承历史上经济学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通过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入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0.
董新春 《理论学刊》2012,(5):123-126
在鲍德里亚看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性概念的历史规律,并非像人们所认为和理解的那样具有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其中蕴含的决定论思维也难以成立.它们都是遵循着“生产的逻各斯”,笼罩在“生产”、“生产力”等“商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预设“阴影”下的意识形态概念.20世纪,“消费”占据了现代社会的统治地位,“符号的政治经济学”取代了“商品的政治经济学”,以往“生产之镜”中的历史规律理应被彻底否定和解构.鲍德里亚的“解构”对象事实上只能是传统中教条化的历史规律观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理论,但他从“消费”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产”之根的摇撼及所作的“片面而深刻”的批评,对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深化马克思主义及历史规律问题的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9.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20.
平安北京是首都政法系统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开展平安北京建设对于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首都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首都社会的和谐.从人文北京视角审视平安北京建设就会发现,由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的京城二元社会、迅速到来的陌生人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弱化是困扰平安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三大难题.给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实现社会公平;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找准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发挥道德约束的威力,既是破解这三大难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平安北京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应把平安北京放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全局中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