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华夏大地上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而彪炳千秋。70年岁月的流逝,不朽的长征精神更凸显出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也为世界人民所称颂。近日,本刊记者就如何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问题,采访了著名长征史专家李安葆,并编发相关资料,以期对基层广大党员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四川是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长征精神形成的最重要之地。80年的沧桑巨变,曾经红军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发展如何?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备受世人瞩目。10月8日,记者寻着红军当年的足迹,踏上了当年的长征路,去实地拜谒后,惊喜地发现当年的长征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老区的人民继承并发扬  相似文献   

4.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为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弘扬长征精神,对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琪 《广东党史》2016,(6):9-11
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1935年2月召开的扎西会议,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新起点,一是1935年9月召开的榜罗镇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两个重要的拐点在红军长征途中以及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萧光  王凡 《党史纵横》2006,(10):14-17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在他的家中,倾听了他对长征的追溯。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70年前,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70年,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纪念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浓缩了革命前辈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抚今追昔,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纪念先烈,重温历史,感召未来,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激励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本刊特辟专栏,展现红军长征中最动人的故事,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毛泽东根据形势和党的工作任务发展需要,多角度的总结长征的经验,提出了治党治军治国的真知灼见,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红军长征经验和长征精神的概括,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了新长征。江泽民在长征胜利60周年时,对长征的历史作用、意义作了高度评价,对长征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对新长征内涵作了更明确的规定,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长征是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在长征的伟大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长征军事文化。长征期间红军将士坚定的理想信念、高超的军事谋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符合实际的法规制度均推动了长征的胜利,也直接体现了军事文化在长征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考与运用》2006,(10):F0003-F0003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我们重温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弘扬光耀千秋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全市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新长征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70年前那场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红军之所以能奇迹般地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指战员有一种“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这种精神始终鼓舞激励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勇往直前。《长征组歌》中的那句“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对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之时,中央因何组建抗日先遣队和红军挺进师?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与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有何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先遣队组建和北上的战略意图是为了实施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挺进师的组建和入浙,与先遣队北上一脉相承,是战略策应长征的需要;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战略上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06,(11):26-26
在红军长征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移中,我们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以长征的胜利推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的曙光,开辟了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劲松  李艳 《世纪桥》2012,(9):9-10
红军到达遵义后,遵义人民满怀革命情怀,不怕牺牲,采取各种不同形式热烈欢迎红军,全力拥护和支援红军,使红军给养得到补充,兵力得到充实,部队得以休整,信心得到提振,战斗力得到增强,革命声威不断壮大。遵义人民对红军的支持和信任,配合红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为红军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先进性建设。在不断变化的各种形势下,永远保持先进性,是我们党领导革命、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革命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既充分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又使党的先进性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7.
张文成 《世纪桥》2012,(13):22+64-22,64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关键时刻拯救了中国革命,在这次重大战略转移之前红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本文从间接筹备和直接筹备两个层次尤其侧重在思想、组织、人员、物资、军事等方面对红军长征的筹备工作加以概述,从而揭示出这些战略筹备工作对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褚银 《北京党史》2006,(5):34-37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正式作出了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和红军长征落脚点放置到陕甘苏区的重大决策,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长征以来始终困扰党和红军的战略目的地问题,而且在政治上彻底肃清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党和红军的消极影响,事实上确立了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伟大转折的政治路线和行动纲领,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在思想、政治和军事上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常程 《新长征》2006,(9):59-59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只是从教科书和影视作品中对70年前的红军长征略有了解。仅仅如此,我已经深深地为当年红军将士们的历史性壮举所感动,更为长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所鼓舞。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当年红军将士们的无畏无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和战无不胜精神,更是一种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和为国为民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永远是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