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属性王伯军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术”①,资本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它。所谓市场经济的特性,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为谁服务”的问题。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②邓小平同志在199...  相似文献   

2.
简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谁优谁劣、社会主义能否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至今仍然是政治理论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其中直接论及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的段落就有23处之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系列论述,言简意赅,涵义深刻,针对性甚强,是打开难点之锁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它还会走向社会主义吗?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相继出现,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又推动了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等人,到处发表演说、文章,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鼓吹“全盘西化”。方励之说,“从马克思、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这种正统的社会主义到现在这种结果是失败的。”王若望说,“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问题,这恰恰是我们中国需要的,紧迫的需要。这是我分析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刘宾雁说,“七十年了,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能够象样的说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示的,而且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这样一种国家,一种制度。”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否!我国一百多年来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是使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法  相似文献   

5.
一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内容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逐步过渡。在一国民族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尚且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整整一个历史时代,时间要相当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历史趋势只说明发展方向,不说明实现时间。社会主义事业只能发展,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如果说十八、十九世纪是资本主义世纪,二十世纪是帝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有助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章认为 ,当代资本主义虽已“改头换面” ,但却“本性未变” ;资本主义存在“看似柳暗花明” ,实则“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能够“为我所用” ,但要“高度警惕”。资本主义最终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张治龙  潘宗保 《新东方》2008,(11):13-15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个必然”及“两个决不会”规律,社会主义应该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必然归宿。但吊诡的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设想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反而在落后的中国等东方国家成为现实。现实与理想判断的反差,迫使我们去开辟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8.
“西化”论     
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进行“西化”是西方一些国家多年来的政治图谋。冷战结束后,“西化”战略重点对准中国。其实质是要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去,恢复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动摇,保持清醒头脑,警惕和抵御“西化”战略,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它所固有的矛盾暴露得更加充分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发现了“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一条重要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个结论不仅为伟大的十月革命所证实,而且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证实,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历史告诉我们:不懂得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已是人们所共知的了。现在,历史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是:社会主义建立以后,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呢?我们以为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正确地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简要回顾和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认识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的启示,资本主义在体制方面的改革和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失误在于固守僵化体制,全盘否定资本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同样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启示。“一球两制”将长期共存,社会主义需要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相互对抗、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摧垮社会主义,世界没有其他前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作为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旧世界构成了严重冲击。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使资本主义制度免于灭亡,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交替使用“武力颠覆”与“和平演变”战略,不断地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攻势,以图一举消灭社会主义,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在使用“武力颠覆”战略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失败以后,便开始探索对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应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我们党和广大的干部群众来讲 ,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弄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 ,都是同等重要的重大课题。笔者理解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 ,是要求对资本主义进行全面的认识。不必讳言 ,过去我们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上曾犯过片面性的错误 ,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同样也无须回避 ,当前有极少数人对资本主义进行美化肯定其一切 ,这…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述中,早已解决了的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问题,现在却重新提了出来。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挫折;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在腐朽停滞总趋势下,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比较快和多种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优谁劣的认识出现了一些混乱,因而有必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含义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是指两种制度的基本特征而言的,应从三层意思上理解: 一是指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优越的,而不是说一切具体制度都尽善尽美。所谓社会主义的根本制  相似文献   

14.
积极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努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一条早已为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但时至今日,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我们仍有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不那么坚决,不那么大胆,甚至有的还采取否定与拒绝的态度。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加速经济发展,我们有必要在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澄清模糊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一、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  相似文献   

15.
钱是不是姓“资”的? 政治经济学上把钱叫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连系着生产与消费。钱是为“我”所用的,钱在谁的手里就为谁服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所拥有的钱,是靠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得来的,这“钱”是剥削的象征,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手里的钱是靠自己劳动创造得来的,这“钱”是劳动致富的光荣标志。这怎能说钱是姓“资”的呢!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国的经济政策混乱,到处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深怕人民群众手里有钱。“四人帮’极力鼓吹谁阶级斗争搞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待西方议会民主的科学态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对待西方议会民主的科学态度李爱华当今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了,但“一球两制”的基本态势并未改变,仍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的共处。与之相适应,仍然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民主形态并存。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奉行社会主义民主,但是能不能...  相似文献   

17.
在讲授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时,学生往往认为:帝国主义“腐而不朽”,社会主义“优而不越”。总喜欢把我国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那么,怎样正确看待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呢? 一、不要只看到今天的差距还要看到过去的基础当前,我国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比如钢的生产,从清朝末年到北洋军阀搞了38年,蒋介石又搞  相似文献   

18.
“新冠资本主义”一词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揭露新冠疫情中西方借疫生财与危机交织的“灾难资本主义”现象;二是对新冠疫情重塑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化总结;三是描述资本主义与新冠病毒的共生关系。新冠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包括:一是孕育灾难。资本主义不利于应对突发灾难、降低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与增加新病毒暴露;二是利用灾难。资本主义将疫情视为牟取暴利、强化新自由主义、扩大剥削和修复意识形态合法性的良机;三是扩大灾难。客观上资本主义加速病毒传播,主观上利益集团倾向继续维持、扩大灾难经济。为抗争新冠资本主义,西方学者们提出“绿色新政”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和构建“共同免疫”机制等对策。“新冠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科学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坚定社会主义信心等方面有一定借鉴价值,但也存在忽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夸大疫情效应、偏离资本逻辑分析框架与变革方案陷入空想等局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究竟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根本对立。 1 宣称两种制度将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制度”,是“趋同论”的要旨之所在。 西方学者将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说成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划分,“趋同论”企图论证两种制度在一切领域出现“趋同”的不可避免性:在经济领域,“趋同论”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本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被逼出来的”,是沿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如何认识执政党建设,如何认识当今时代六条轨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分析研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们才能做出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合作竞争的战略选择,不断地深化对吸收和借鉴当代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