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利益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而且更深层面地、更具根本意义地表现在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转型呈现的多元化格局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本身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并使人民群众焕发起在旧体制下被泯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恢复了活力和动力。但与此同时利益转型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认为必须重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体系,具体的方法思考是:协调和整合多元利益:强化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利益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而且更深层面地、更具根本意义地表现在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利益转型呈现的多元化格局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本身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并使人民群众焕发起在旧体制下被泯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恢复了活力和动力。但与此同时利益转型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认为必须重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体系,具体的方法思考…  相似文献   

3.
傅治平 《新东方》2001,10(3):33-40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协调社会利益的一种公共准则。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因此,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按一定阶段、一定层次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从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转型,从道德整合中实现道德创新,从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完善,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相似文献   

4.
孙美兰 《求索》2007,(11):92-95
物权法起草过程中,多数人主张规定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以及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但物权法最终未作规定。物权法关于遗失物制度的设计,损害了拾得人的正当利益,更损害了遗失人一方的利益,同时还牺牲了法律的效益和公平价值。其根源在于:中国历史上所有统治当局所推行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然而,由于它严重扭曲了现实利益需求的本来面目,以法律强制支撑的道德秩序并不能在现实中被维持,社会道德反倒会因此而沦落。  相似文献   

5.
道德建设的利益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星 《理论月刊》2001,2(10):23-24,93
本文从利益供给水平、利益占有秩序、利益构成要素、利益补偿机制及利益赏罚制度五个方面,揭示了利益与道德建设的效应关系。旨在从理论上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展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自利和利他相结合的集体主义是利益主体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道德基础,也是培养青年利他行为必须坚持的道德原则,因为集体主义本身就内含着利他性的自主意愿、行为方式和客观结果.  相似文献   

7.
德是规范个人行为、调节人际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的有效形式。要发挥道德的应有作用,必须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道德标准。一、反映人的根本利益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们之所以从事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即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离开了人的利益需要、特别是没有了经济利益的引导和驱使,人的行为就会因缺乏目标和动力而终止。道德是在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而人的社会活动又时刻受着利益的支配。因此,我们在确定现实社会道德标准时,一定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建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利益为基础的利益导向机制。这种利益导向机制要求以人们最关心、最敏感的“利益”为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中,从物质利益、精神利益、长远利益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利益导向,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实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  相似文献   

9.
经济利益多元化与道德自律芦建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使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更加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方式、利益模式和利益格局,从而形成全社会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新格局。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客观上...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发生了由整体、美德到个体、功利的变迁,这种变迁的动因在于社会生活背景的变化和人的地位、生活目的的转变,并且表现出了"物化"、非道德化和过度的个体功利主义等偏颇性.从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事实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需要等角度看,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的应然抉择是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由利益相关者与道德规范交织而成的一张网,道德建设决定企业生存,道德健康决定企业寿命,只有培养道德型领导者,才会造就有道德的企业,才会造就百年老店。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中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除需有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节外,还需要经济道德的调节。经济道德只有渗透到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其力量才能得以实现。为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则要求经济主体对效益道德、竞争道德和利益道德有一种理性追求,以及对义利现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彭精卫 《前沿》2012,(17):15-18,91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过多关心的往往是利益的得失,而对于道德层面上的关注程度却很低,从而造成了利益与道德严重失衡的现象.但是,气候变化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必须要在利益与道德之间保持某种平衡,一种不顾他者利益的伦理论断是虚幻的,同样,一种只是考虑自我利益的行为也是没有道德基础的.通过反思道德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严重缺失的现象,我们就能够更加清醒地去思考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张力,进而构建一份兼具道德性和可行性的气候变化协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 ,道德都是利他的 ,即使利于道德行为者 ,也只能给其带来某些精神利益。其实 ,作为道德基础的道德利益不仅指他利 ,也包含着自利 ,自利的内容既有精神性的 ,又有物质性的 ;道德利益作为道德的本质是他利与自利的统一。同质性的自利和他利分别构成了道德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15.
崇正义     
“正义”,即中华传统美德强调的“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精蕴,是传统核心价值观对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意蕴十分丰富。“义”可为仪,包括礼仪和风貌;可指适宜、正当,“义者,宜也”;可为善、公正,“唯无不流,至平而上,义也”;可为道德原则的总称;亦可指“有利、利益”。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麻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最有利于美国的战略利益、政治利益和道德利益的政策是,不仅寻求制止中国大陆使用武力完成统一,而且致力于确保台湾与中国大陆的重新统一继续是一种选择。对这种政策最迫在眉睫的威胁是陈水扁所提出的旨在改变观状、走向独立的"公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各阶层利益日益失衡,这极大地影响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加了其利益整合的难度。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正义作为最高道德追求和执政理念,通过一系列措施和环节构建起公正为核心价值导向的动态均衡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竞争是激烈的,在利润面前有时候道德会变得不堪一击。企业的道德标准不是要追求完美与高尚,而是要恪守底线,要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叶勇 《人民论坛》2011,(8):72-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因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呈现出特殊的道德认知冲突、道德情感冲突、道德行为冲突和利益追求目标冲突、利益获取途径冲突、现实利益差距冲突。通过加强教育和机制建设,实现领导干部道德冲突和利益冲突的协调,是解决领导干部道德失范、腐败堕落现象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堕落” 有学者这样描述原始儒家和犹太教道德的相似之处:“犹太教是一种典型的主流伦理学体系,它不是康德式的孤独个人立于宇宙中按理性原则自我选择,而是由民族国家立法者为民族国家的利益,从那里秉承绝对命令,一次性确立各个方面的道德原则。这些极为详尽甚至有些繁琐的律法,与中国的礼一样,在后世常为人非议,认为僵硬、可笑、外在、形式主义,但律法——礼文化有其优点,它使道德生活化或美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