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曾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资本主义持辩证肯定态度,前者隶属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后者隶属于新经济政策理论。学界关于后者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鲜有人从宏观上去考察这两个理论的内在逻辑。从理论形成的依据或逻辑起点来看,二者具有同质性,体现为具有共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最大限度维护工农群众利益的价值诉求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向。从理论层次或逻辑发展来看,后者在应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中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不论在理论范畴的归属上,还是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实践方式上,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这种逻辑发展背后体现出来的理论创新精神与理论批判精神,则体现了二者在理论精神上的一致性。厘清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列宁的发展观,而且对于现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昕  顾洪英 《前沿》2008,(9):57-59
从政治哲学的视域看,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因应社会与时代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就理论内涵而言,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建共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价值、方式与目标,这四个方面完整地建构了以“和谐”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理论架构,体现着深厚的政治哲学意蕴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五重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是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是现实逻辑,是积极回应并成功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三是实践逻辑,是在变革世界中勇于创新、推动发展;四是价值逻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五是思想逻辑,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深入,"和谐理论"呼之欲出,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世界图景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基础.在吸收传统文化与应对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催生了基于对"和谐"的认同之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说,和谐理论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思考,突出地表现了以人为本、塑造和谐新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不只是一种解决当下矛盾的政策性主张,更展现出反映当代中国政治智慧和社会景观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冯彦波 《求索》2007,(4):150-152
金岳霖是中国最早系统深入地讨论逻辑哲学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本文对金岳霖的逻辑哲学思想一逻辑、逻辑系统和蕴涵进行了论述。研究金岳霖先生的逻辑哲学思想,对于推进中国逻辑学、逻辑哲学和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景民 《人民论坛》2014,(11):194-19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其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是与"学习"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体现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学习型政党给予知识的供给和能力的支撑来形成政治智慧;内在逻辑体现在政治文明进程中政治知识化的发展要求;内容逻辑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逻辑体现在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价值哲学逻辑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其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9.
张良 《求索》2012,(11):145-14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一个从康德、费希特人学开始,历经黑格尔人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在现实前提中探索人学到形成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类解放"是其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以求真务实为内在精髓,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坐标,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逻辑构架,以科学发展为核心内容。这一创新体系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