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这个跳槽普遍盛行的时代,为什么美国微软公司能够“生产”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且使其对公司忠心耿耿?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微软建立了一套网罗顶尖人才、珍惜顶尖人才的机制,建立了一种“宁缺毋滥,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模式。难怪比尔·盖茨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也许,这就是微软成功的秘诀所在。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明确界定了“知识经济”,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报告一发表,敏感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对我们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机遇和挑战是多方面的。从全社会范围和广大群众来说,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抓住知识经济的机遇,最重要、最紧迫和最直接的就是要进一步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提高国民素质,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很明显我们今天之所以强调学习,一是由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推动了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知识不仅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强大动力,而且掀开了时代的新篇章,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  相似文献   

4.
我们面临的时代不仅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而且是一个人才竞争、知识竞争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革命,也将是一场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24):18-18
美国微软公司目前正式发布“视窗8”操作系统,这是它自17年前推出“视窗95”以来对其电脑操作系统进行的最大幅度升级改进,将给众多消费者使用电脑的方式和微软的未来发展带来影响。与微软之前操作系统明显不同的是,“视窗8”在用户界面等方面主要围绕配备触摸屏的平板电脑等移动装置设计。  相似文献   

6.
人类即将步入一个新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来的论断。实际上,邓小平在此前两年就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观察和思考,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共十五大向国内外发出了我国准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是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元斌 《求实》2000,(5):26-27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审视、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 ,使之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是十分必要的。一、图书馆信息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与作用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 ,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消费 )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简而言之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 ,学习和掌握知识 ,将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 ,图书馆信息服务所担负的生产、汇集和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但是在他的许多谈话和著作中对知识经济的本质与特征作了深刻而精辟的阐述,进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较为完整的知识经济思想.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三次经济浪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无限扩散和全球经济工体化的日益推进,知识经济正以它无比巨大的力量,把人类推进辉煌的二十一世纪,带人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当中国还未来得及实现工业化社会时,又面临着滚滚而来的知识经济,在世界经济发生新的巨变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这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不仅创造性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和特点 70年代以来,世界上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美国的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后工业经济”,接着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这种新型的经济作了界定。 “知识经济”所表达的是一种新型的复杂的经济状态,具体地说,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也就是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16):59-59
美国微软公司日前首次对外展示了其下一代操作系统“视窗8”,该系统首次尝试将移动设备的操作体验融入台式电脑界面。“视窗8”的界面和传统“视窗”操作系统差别很大,看起来更像微软手机操作系统界面。各种应用程序的操作管理是“卡片式”,更适于触摸屏设备。微软希望这一系统能够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上通用。目前,微软与英特尔、超威半导体、英伟达、高通和得克萨斯仪器等五家芯片商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一)我们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必定以人才开发为其发展的动力,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则又是衡量人才的一个主要尺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培育人才的希望在于文化市场的开发,普遍成才的希望在于读书活动的开展,所以改善书市经营相当于启动第二个“...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2000年第1期刊登郭耀煌、林立公的《20世纪留给人类的思考——访著名学者刘吉》。刘吉认为,20世纪最突出的大事之一是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丹尼斯·贝尔最早发现了这一趋势,提出“后工业社会”来临,托夫勒提出“第三次浪潮”到来,来斯·皮特提出“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的说法,近年又有“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概念产生。对于这一由新的科技革命引发的人类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中国学者需要做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概括,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他对此的看法是:这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正在形成产业,并最终成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中国新政》 经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革命建国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立国两个时代,中国进入了崭新的第三时代。以科学发展和和谐富国为纲领的第三时代,既是对前两个时代的继承,又是对改革过程出现一系列问题的纠正和改良。新的时代中国改革发展面临十大陷阱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来考察,得出了不同于过去的鲜明的结论,认为当今的社会主义是处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第一,当今社会主义是处于信息革命即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阶段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三种经济。第一阶段是劳力经济即农业经济阶段;第二阶段是资源经济即工业经济阶段;第三阶段是智力经济即知识经济阶段。随着各阶段的更替,有两次经济革命,即工业…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取之不竭的资源和动力。人类已进入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OECD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是支撑OECD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知识经济的主体是具有高人力资本存量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载体是知识本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信息是其生存的血液和动力。鉴于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必须站在全球的高度,从全面性、科学性、前瞻性几个方面去认识其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特殊内涵。(1)主导要素不同。农业经济的主导  相似文献   

16.
观念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领导干部必须率先摒弃旧的观念,坚持和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一、政治观念 政治观念亦即政治意识、政治思维,是指政治的坚定性、敏锐性和鉴别力。对共产党人来说,“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干部的政治观念具有更特殊的意义。 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人们通过互联网这一“视窗” 可以尽情浏览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各种色彩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三次浪潮”在我国引起轰动以来,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等新概念也如同浪潮般涌来。经合组织(0ECD)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系统阐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其中对知识经济的界定是:“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我认为,其中关于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以及把“以知识为基础”与“以物质为基础”相对而言,是与唯物史观相矛盾的,因为我们至少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还不能脱离物质的基础。知识不是在头脑中自行生产和再生产,而是要通过…  相似文献   

18.
对知识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现将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及 含义的确定有一个发展过程。 本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 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 中将其称之为“后工业经济”, 1982年奈斯比特在《大趋势》 中称之为“高技术经济”,1990 年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才提 出了知识经济之说,直到1996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才第一次给这种新型 的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 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 之上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革命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时代 ,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面对知识经济社会 ,高校人才培养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育过程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包办 ,学生处于服从的地位。这种“包办”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活动和创造精神 ,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拒之门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旨在弘扬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叩响广世纪之门,人类将进入一个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新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而深远影响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一场新的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方式的革命。这种改变是质的改变,多方面的改变。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与其他类型经济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特征。第一,知识经济的生产主体是具有高素质的人。第二,知识经济的核心因素是知识和信息。第三,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