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经济预期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近日出台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我们勾画了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是黄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以上的发展目标,把自治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审议讨论《中共天津市委常委会2005年工作报告》、《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天津市委2006年工作意见》,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建设,推动天津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姜春英  田恃玮 《奋斗》2005,(12):14-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篇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了人们的意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建议》从“十五”计划的完成情况、“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三个方面,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十一五”规划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总是给人惊喜。岁末年初,记者从海西州“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看到了这样几个主要经济指标:至“十一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和地区财政收入42亿元。比“十五”末,三项指标均要翻一番。也就是说,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在“十一五”5年中.以上各项指标年均要保持18%、20%和16%的高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6.
刘洪久 《奋斗》2011,(5):18-19
“十一五”时期,呼玛县经济逆势上扬。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4621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91.3%,年均增长13.9%。全口径财政收入8032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40.6%,年均增长34.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7.61倍。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5,(10):45-4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 专家认为,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前两年高能耗产业投资过热,产业发展中一味追求规模、产量。五中全会的新精神可谓是一种及时的纠偏,《建议》将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发展目标继续“放低增速” 《建议》提出,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对此,国家发改委参与“十一五规划”起草部分工作的权威专家指出,这一增长目标的制定既符合我国的长远发展规划,又完全具备可行性。 他说,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404亿元。如果  相似文献   

8.
张延昆 《前线》2011,(1):27-28
顺义作为首都国际机场所在地,是北京重点新城、首都临空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一五”时期,顺义区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民生改善卓有成效、区域形象全面提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80亿元,年均增长25%;常住人口人均GDP突破1.5万美元;属地财税收入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30.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2亿元,年均增长50.8%。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以临空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导、多点支撑的经济格局进一步巩同,顺义成为首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05,(12):47-47
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思考与运用》2006,(12):10-13
“十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为“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创造了好的基础。2006年,我市在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旱灾、农业生产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20.64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8.98亿元,同比下降7.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02.93亿元,同比增长1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8.73亿元,同比增长13.9%。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下降4%,第二产业增长16.2%,第三产业增长13.8%。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06,(4):28-2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2005年经济增长实际结果,“十五”期间国内生科总值增长速度比原来预计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长7.5%,将会超过中央《建议》提出的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要求。“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无论是量还是质的变化,都将对世界产生新的,震撼性的影响。本刊特选发有关权威人士对“十一五”规划的解读,供大家在学习贯彻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共重庆市委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市委《建议》,重庆市人民政府编制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经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成为我市“十一五”即2006年至2010年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审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其方法特征已由中期计划转变为中期规划.而其内容实质则由转型发展上升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谭美蓉  庞涛 《当代贵州》2008,(24):78-79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是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的第一条。现如今三年过去了,在美丽的黔中地区—平坝县,这里的农村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5,(22):1-1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九届十一次全会指出:“十一”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描绘出了宏伟的蓝图。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刘晓梅 《新湘评论》2005,(10):26-28
经过“十五”时期近五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将超过1300美元。“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之中,国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能力和环境,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对于处于“千美元”关口的我们来说,这是难得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十一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为8%,比“十一五”的目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从而首次“赶上”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南昌十一五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7%;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0年,经济总量再翻一番,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把南昌建成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商贸、职教中心,基本建成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0,(12):19-19
一、最近召开的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回顾总结了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期在“特别报道”中刊登了《薄熙来:把咱重庆建得更美好让百姓的生活更幸福》、《黄奇帆解读重庆“十二五”主要任务》、《重庆“十一五”十大亮点》等文章,  相似文献   

19.
李健 《求贤》2008,(2):32-33
人事部最近印发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大留学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的政策措施。这是人事部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金晔 《新长征》2006,(2):34-35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搞好文化产业的谋篇布局,已经进入了各地区和部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