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谯龙  黄倩 《人民论坛》2014,(5):84-86
文章回顾了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历史沿革,探讨了包括兼业户、专业户、专业大户以及家庭农场在内的农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实践路径,认为发展具有适度规模的专业农户精准化农业是我国新型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后为创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出了: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大力推广农业技术信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土地流转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传统的"一亩三分地"的家庭农耕模式中走出,一个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经营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新型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使这里发生了巨大与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阐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育状况和运行模式,分析目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组织的基本思路,提出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娜 《人民论坛》2014,(9):93-9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阐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育状况和运行模式,分析目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组织的基本思路,提出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各具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茁壮成长,成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但随着经济发展,在农业生产领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难题,亟待创新思路,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创新补贴方式等,更好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新难题  相似文献   

6.
发展家庭农场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探究家庭农场的内涵,分析了家庭农场发展的有利条件,剖析了我国现阶段发展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存在的障碍,并从土地流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完善配套政策方面,提出了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茂刚  赵菲 《长白学刊》2023,(5):110-121
“三权分置”改革为农地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发展农地金融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本文基于我国已有的土地银行、土地信托、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农地与金融融合发展模式比较分析认为:农地与金融融合的运行模式呈现多样性特点,且具备基本的风险补偿机制,初步建立起农地与金融融合发展制度体系。但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农地与金融融合发展依然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制不完善、政府多环节介入以及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的问题。故而顺应数字乡村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提出“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机构+大数据技术”模式、“农户+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以及“农业大户+土地银行+龙头企业”模式三种农地与金融融合发展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8.
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是指从事粮、棉、油等生产经营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农地加速流转的背景下,种植业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湖北省种植业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发展面临三大困境,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是新型主体的规模经营。目前全省新型主体发展较快,但发展层次和质量不高;土地流转的障碍、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制约了规模经营发展的潜力;新型主体发展急需的融资、保险服务滞后;政府的财政支农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4,(6):56-56
福建省最近出台《2014年农业改革实施方案》。今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400万亩,占全省农户承包耕地总面积26%;建设2000家规范化农民合作社,评选150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100个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全面完成全省871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招聘500名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开展土地经营改革,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40家,培育土地托管合作社40家;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20家;对粮食产能区内土地经营权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种植水稻的经营主体,每亩给予100元奖励。开展土地确权登记,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今年在9个设区市各选择2个乡镇、平潭综合实验区选择1个乡镇、76个涉农县(市)各选择2个建制村开展试点。力争今年完成农村土地航拍调查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组织全省4000家以上合作社开展规范化创建活动,公布省级合作社规范社名录2000家,从中择定省、市、县三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0家。鼓励农户、农民合作社以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作价入股农业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全省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力争达到400家以上,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户、合作社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出台认定管理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制订《福建省家庭农场示范场认定管理办法》,组织市、县农业部门做好家庭农场示范场认定和管理工作,认定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00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今年选送1.2万名村主干、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种养大户和有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三年涉农专业大中专学历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安排10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25个县(市、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每个试点县认定100名。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今年完成871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招聘500名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各农业县遴选和认定2-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建制村遴选和培育3-5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示范辐射带动周边10-20个农户。开展涉农问题的专项治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执行村级组织“零接待”制度。重点监管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及搭车收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业的新型经营体制与模式,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土地流转不畅、融资困难、经营主体管理能力差、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等问题,也给现阶段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家庭农场经营者进行能力培训,以及发展更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和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以此为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小农户"这个名词在中央文件里出现,可能还是第一次。十九大报告强调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号文件浓墨重彩用一个段落专门讲这个问题。中国目前需要提倡或者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通过土地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现在所说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或者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这一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旁边还有两亿多小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广大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成为解决"谁来种地"的生力军,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但是,在对部分农村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深入调研后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制约了其发展,亟待破解。一是融资难,部分农业经营主体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13.
蒲小鹏  赵小强 《前沿》2013,(20):91-9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保障.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经营模式的演变,可以推知,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规模化经营,使土地适当集中,达到适度规模,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时,土地规模化也存在加剧社会贫富分化的潜在危险,因此应及时通过社会保障、法制、教育等措施抑制其负面效应,使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农场"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旨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推动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近日,孟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对该县家庭农场的发展现象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房方  阚双双 《人民论坛》2013,(2):106-107
农业企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农业企业化主要包括企业化经营农户、农业准企业和农业企业三种模式。针对农业企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留住人才,培养农村企业家;加强质量监督,实现"品牌"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营销网络管理;加强战略管理等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一种农民"走市场"的新模式,就是通常所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时也称作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围绕某个产业或产品组织起来的,在信息、技术、资金、购买、销售、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一种互惠互利的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各地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可以在农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架起桥梁,它既能保证龙头企业所需要的农产品数量或质量,也能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与传统相比,可谓"新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指明了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关系重大、影响深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就河南而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要闻     
《今日浙江》2013,(7):5-5
国务院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主要任务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壮大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差别化用  相似文献   

19.
覃志婉 《当代广西》2014,(21):M0002-M0002
正我国推行"三农"政策以来,农村发展呈现出日益良好的局面,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很滞后。《当代广西》第18期《"确权"释放土地活力》一文,全面、完整地描绘了土地确权流转后释放出土地新活力、新型农业经营欣欣向荣、农民获得更多收益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3日,兴化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为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言献策。为确保协商质量,市政协会前专题调研了部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泛听取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农技人员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商讨问题对策。同时,组织委员赴先进县市考察学习,借鉴新型经营主体认定、经营风险评估、政府扶持、产业联合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市政协主席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