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孔庆源 《工会论坛》2007,13(1):22-23
工会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切实发挥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企业劳动关系协调者、劳动法律政策监督者、劳动关系矛盾调处者的作用。为此,必须建立完善源头参与机制、职工权益维护机制、平等协商机制、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和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萃     
劳动部副部长谈劳动关系认为工会应发挥比原来更大的作用劳动部副部长令狐安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协调劳动关系时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协调劳动关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三方原则,工会作为矛盾中的一方,和雇主就劳动关系,如劳动者的利益、企业的权益进行谈判。政府则扮演协调的角色。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关系相当紧张,矛盾相当尖锐,罢工风起云涌,以后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3.
在贯彻落实《劳动法》中,企业工会依法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发挥代表、维护、支柱、桥梁和纽带作用,这对于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利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劳动法》赋予了企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身份和权利。关于工会的法律身份,《劳动法》第一章第七条规  相似文献   

4.
工会促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客观需要。要使工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不断规范化,必须建立六项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专门法律,突出和强化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工会在劳动关系领域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的权利主要是维护权、参与权、集体协商权和监督权等。  相似文献   

6.
南志斌 《工会论坛》2003,9(6):9-9,35
工会促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客观需要.通过建立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机制、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机制、法律服务机制、特困职工帮扶机制等六项工作机制,促使工会的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不断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李绍卿 《工会论坛》2004,10(4):23-23
在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凸现的新形势下 ,石油企业工会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宣传普及劳动法规 ,强化源头参与维护 ,以人为本 ,关怀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协调解决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 ,才能在新形势下肩负起协调劳动关系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高爱荣 《工会论坛》2003,9(1):46-47
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要以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作为基本任务 ,充分发挥在劳动就业市场化中的作用。工会干部必须具备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梁吉印  贾强  房伟 《工会论坛》2007,13(6):53-54
高校工会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创造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调解矛盾,工会维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完善教代会制度,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加强劳动法律监督,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工会维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发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把“对抗”变为“合作共赢”,从而把工会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主动、科学、依法”落实中国特色维权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天津开发区工会实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大协调格局,实现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发挥工会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随着劳动关系的变化,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是急需我们从理论上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工会运动的历史性转变,对于工会最主要的要求即是必须真正成为劳动者的代表,成为劳动者集体劳权的代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完成协调劳动关系的社会任务。一、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工会要在劳动关系的协调中发挥作用,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基本身份,这就是工会是以劳  相似文献   

12.
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前奏,法律发现能贯彻形式法治观的根本原则和精神,并阻止实质法治观对形式法治观的颠覆,因而成为法官坚守法治思维的第一步。根据法治思维的要求,法官在运用法律发现方法时,应当把非正式法源纳入正式法源中,把法源纳入整个法律体系中。运用法治思维协调法律发现和其他法律方法之间的关系,防止法官的任性和法律方法的滥用,一方面要用法律发现的结果限定其他法律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对法官运用能动型法律方法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法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法治亦表现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两种基本形态.形式法治的普遍性、一般性保障了法律适用的平等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保守、僵硬的缺点,实质法治正是在弥补形式法治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质法治以追求实质正义为目的,在法律适用时更多地是从规则所要实现的目的出发进行考量,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将诸如道德、政治、舆论等法外因素作为考量的对象,随之而来的是法律适用的标准变得主观和随意.本文通过对法治社会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法治社会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形式法治,实质法治只是为了弥补形式法治的不足而存在,且主要是在私法领域存在.同时,为保证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在适用以追求实质正义为目的的法律规范时必须遵循特定的客观标准和解释原则,以避免法律适用变得主观和随意.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工会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既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重要途径,因而是中国工会必须承担和努力完成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工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工会,要努力做好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工作,就需要找准和抓住几个工作着力点:加强民主管理工作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前提;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机制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基础;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关键;素质能力提升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平台;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则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群体劳动争议因其争议主体的集体性和组织性、争议内容的多元性和争议手段的集体对抗性而内在地需要工会作为劳方代表参与争议解决。然而,在行政主导的争议处理机制下,忽视了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工会的角色定位不明晰,再加上工会自身存在较大缺陷,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与群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不衔接,造成了工会难以参与群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困境。因此,需要完善相关制度,确立三方机制的处理方式,明确工会在群体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法律地位,制定工会参与的具体形式、条件和程序,克服工会自身缺陷,构建群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与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对接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任务、作用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理顺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才能在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来超 《工会论坛》2007,13(3):32-32
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积极参与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的协调,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大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力度,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努力维护弱势职工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立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和处理机制,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8.
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必须深入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二者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法律与道德因存在差别而有不可调合之矛盾,同时又因二者之间的联系使矛盾之协调成为可能。法律发展史亦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法治进程关系中国能否实现法治的总体大局。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社会进程中,中国农村的法治进程充满三大矛盾:一是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二是乡土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矛盾,三是臣民观念与公民观念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当是中国法治进程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薛志芬 《工会论坛》2006,12(4):12-13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工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依法治会是工会建设的基础,人才强会是工会建设的关键,民主建会是工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夯实经济基础是工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