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率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应该形成有效市场利率,有效的市场利率应该满足:充分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影响金融市场上投资和融资行为主体的资金运作行为;对货币政策和投资决策的变化能作出相应的调整。有效的市场利率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商业银行、非银行...  相似文献   

2.
培育金融市场的几点思考王昭怀,王春林一、调整利率结构,启动利率机制,形成市场利率利率作为调节资金供求和流向的杠杆,应具备强化投资约束,增强资金配置效率的功能,体现风险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然而,尽管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商品价格已经放开,但作为资金价格的利...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利率制度由管制到市场化的改革中,既有的制度系统能否保证在新的利率制度条件下合理有效的利率水平的形成,直接决定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推进。从合理利率的形成看,资金供给者———商业银行合理定价的能力、资金需求者———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监管者———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这些条件并不具备。因此,从政府、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企业、中央银行等方面推进各项相关改革,为利率市场化创造各种条件无疑是目前最优而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抑制现象长期存在,其主要表现为:利率管制、金融市场结构缺乏效率、金融机构结构不完善和资本形成机制不健全。在金融抑制的影响下,我国城镇化率始终滞后于工业化率,城镇集约化程度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为此,我们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建立“市场主导型”的资本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币贷款利率正式放开 ,国际资本流进、流出的规模日渐加大 ,我国将根据“十五”规划的目标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即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 ,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 ,并按经济政策要求 ,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夏斌 《瞭望》1992,(33)
金融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展望中国的金融市场,认为若干年后,其发展可能有两个层次,低层次的金融市场,就是财政仅限于现行的信贷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资本市场不可能有长足进展;而高层次的金融市场,就是打破现有的投资决策体系和资金低效行政分配制,通过经济杠杆制约整个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决定资金的流向。在此基础上,有可能形成规模较大的国库券市场、银行同业拆放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部各类市场。七八年过去了,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达到了那一个层次呢?  相似文献   

8.
国债利率又称国债发行利率 ,是指国债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根据国债利率计算得出的国债利息是债务主体的主要债务负担 ;而对于国债的债权人来说 ,国债利率就是债券投资收益率 ,是衡量投资者参与国债发行市场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国债发行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债的发行和政府发行国债的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信用程度。一、影响国债利率的因素(一 )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国债的利率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 ,也就是说国债的利率必须与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相一致。国债利率之所以受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是因为若国债利率的确定不…  相似文献   

9.
日本银行(央行)最近力排政府 异议,终于在8月11日决定 解除了从去年2月以来实行的零利率政策。此事引起很大反响。不过到目前为止,日本股市和汇市等金融市场因利率仍微乎其微而平如静水,并未出现大的波澜。 所谓零利率政策,是指日本银行为了诱导金融机构向短期融资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而将银行间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降至零的金融政策。90年代初期,这种利率曾高达8.5%左右,后来逐渐降低,直至为零。很明显,零利率政策有助于企业筹措资金,以便为扩大再生产进行投资。 日本银行于一年半前决定实施零利率政策时,正值日本经…  相似文献   

10.
决定利率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平均利润率、资金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分析未来这些因素在中国经济环境条件下的可能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对存款利率走向的影响,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的息差,推测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范围。在中国国情条件下,一旦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将导致存款利率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构建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基本目标,是使作为微观经济基本主体的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崇独立、找市场、趋利润、重效能,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能灵敏地接受市场利率信号的调节。这一基本目标实现以后,利率市场化具备了基本的微观条件,市场利率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才能得到真正发挥。一、以产权为核心构建企业自我制衡机制1、产权改革并不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产权概念,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界有多种解释,据…  相似文献   

12.
利率机制是一个内部结构同外部功能相统一的系统。利率的功能是传递经济信息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利率的功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价值规律和信用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具有自动调节资金供求及流向的特点,对存款者、贷款者、金融机构三方都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充分发挥利率功能必须放松利率管制,提高利率弹性 (投资弹性和储蓄弹性 ),硬化利率约束。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深圳特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深圳金融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按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转换和强化中央银行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灵活有效的特区金融调控体系;健全金融运作机制,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直接融资,健全包括外汇、黄金、金融期货等子市场在内的特区金融市场体系;加快金融对外开放步伐,把深圳特区建设成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为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深圳金融产业发…  相似文献   

14.
张军善 《民主》2008,(1):24-26
2007年11月29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媒体宣告《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已经省政府批准并颁布实施。这是河南金融界的一件盛事,也是郑州挺进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在各地纷争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道路上,郑州跃马挺进。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在最 近召开的上海市金融工作 会议上提出,到2005年,上海力争实现“四个基本确立”的目标:基本确立金融在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运作中的核心作用,金融业增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20%左右;基本确立国内外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的地位,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体系;基本确立国内体系完善、辐射力强的金融市场中心的功能,成为资本营运中心和资金调度中心;基本确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金融环境,全面实现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和依法监管,用10至20年时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区域资金流动是区域金融成长的重要表现与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根本途径.我国当前各区域经济增长与资金流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东部地区资金流动渠道多样,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资金流动增长速度较快但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中部地区目前金融发展较为落后.要改变东中西部资金分布不平衡的局面,应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健康均衡的发展、区域差别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面入手,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黄翠玲 《学理论》2009,(31):40-41
当前,各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已于2004年10月29日放开,进一步提高各银行对贷款利率定价的研究水平和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提高银行经营发展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历经五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还未放开,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这无疑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和发展,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本文对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及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能否搞活资金或能否搞活金融市场,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能否得以高速度发展的重要问题。市场和竞争是密切联系的。只有竞争的市场才是活的市场。在我国,我们很难想象在国家银行一统天下、垄断经营的态势下能够搞活金融市场,更不可能期望在旧的资金供给制的情况下来搞活资金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因此,要搞活我  相似文献   

19.
金岩 《学理论》2010,(19):76-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快速增长,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多极化趋势,在此条件下,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在此轮竞争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探讨全球化竞争格局下,中国金融崛起过程中资本市场发展应当顺势而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长)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