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竺彩华 《外交评论》2010,27(6):143-158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速了中美相对经济实力变化,同时更加深了美国对华经济依赖。相对实力下降加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导致美国仍将对华采取"遏制性"经济政策,中美经贸摩擦不可避免。同时,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上升和中美经济依赖关系的加深,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合作性"也在不断增大。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这种"两面性",决定了后危机时代的中美经济关系必然会在摩擦和调整中不断扩展和深化。对此中国应有清醒认识,并从战略高度上采取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美经济相互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之前,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美国在双边贸易、贸易结构以及投资关系三个方面占有相对优势,中国只在国债购买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美国拥有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权力。但是,由美国2007年8月爆发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使中美相互依赖关系出现了新动向,中美之间至少在经济领域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命运共同体”。为此,中国应当借金融危机深化两国经贸关系,提高美国政府利用对华贸易为政治或安全服务的相对成本,进而达到校正中美相互依赖中的非对称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危机活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美国频繁介入国际危机 ,危机活动遍及全球 ,主要目的在于谋取全球战略利益 ,突破和塑造国际规则。近年来 ,美国危机行为多次涉及到中国。随着世界多极化和单极化继续推进 ,中美之间的矛盾还会增多。为此 ,中国要采取措施 ,防范美国利用危机牵制中国。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政治正重回“大国竞争时代”的背景下,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全球、全方位、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政府对华军事战略包括军事战略目标、地缘战略重点、军力资源配置、作战思想、军事装备技术竞争等多方面内容,在美国对华战略判断日益消极的前提下,中国军力的发展、战略空间的拓展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将受到深远影响。针对中美实力对比、管控中美战略竞争、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中美军事冲突等,我们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自主回应“大国竞争”,军、政、经等多领域配合,“拆解”美国对华军事战略、努力寻找和扩大中美共同利益,缓解美国对华敌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美国国内焦虑情绪蔓延,其对华政策由此前的竞争合作转向全面遏制,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接触西方文化、并具有广泛国际视野的青年大学生对美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也在发生显著变化.本论文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总体形象认知中,负面印象明显高于正面印象,对中美关系的总体发展态势判断并不乐观.影响中国大学生美国观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中美在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的对比反衬、美国对华对抗政策的刺激、新冠疫情下中美社会治理模式的鲜明反差以及大学生获取美国真实社会状况信息渠道的全面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调整之前遏制中国的政策,开始实行对华接触以共同应对日益增长的苏联威胁,这一战略历经反复曲折而最终在90年代末定型。美国接触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接触",即通过大力发展对华经贸关系,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朝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演变。奥巴马政府时期,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经济接触增加了一些"经济防范"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其接触的方向没有变化。从2015年开始,美国国内掀起了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其核心论题就是美国的接触政策是否已然失败。2017年底,美国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随后中美在2018年爆发了空前的"贸易战"并持续至今,这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美国经济接触的终结,新的"经济竞争"态势拉开序幕,标志着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型。经贸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因而经济接触的终结和经济竞争的开始和演进,将会深刻改变中美双边关系乃至整个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7.
危机一缓和一发展是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运行的基本规律 ,中美之间综合国力对比悬殊及美国的称霸战略和冷战思维 ,是美国在对华关系上不断制造麻烦、危机的根源 ,中美两国利益上共同点大于分歧点 ,决定了两国关系冲突而不对抗 ,危机而不破裂。  相似文献   

8.
经济民主问题一直是影响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重要因素。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国内围绕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议以及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中美WTO谈判,乃至当前美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否认,其根源之一即美国认为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不符合其所倡导的以私有化和自由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原则。中国应积极寻求中美双方的合作点,在加快自身经济民主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与中国经济民主进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并不断升级。美国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根源。本文从中美贸易摩擦现状着手,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经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形势,回顾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商品结构失衡、产业结构不匹配以及经济制度的差异等是诱因,经济不景气引起的贸易保护主义为贸易摩擦提供了重要背景,中国出口市场过于依赖美国增加了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在分析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原因及其对中美和世界经济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并推动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向价值链上游经济体寻求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养老基金面临巨大的保值增值压力,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效率与容量也较为低下,养老金保值增值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社会福利化水平稳步提高的经济良性发展之路值得探索。私募股权投资也是我国养老基金发挥企业家才能﹑获取丰厚回报的投资渠道,更是避免政府投资被市场无效消融的一条渠道。尤其在当前,我国处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包围之中,一些关键性的行业﹑企业更需要来自政府的直接引导,从资金、技术、经营思路、市场责任等各方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我国涉外经济净出口成为负数,外资增加,汇率贬值,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与股票市场发展较好;现实生产率高于潜在生产率,政府以大幅度降低垄断价格和扩大国防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危机管理学由欧美传入中国后,在本土化、务实化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基本概念、危机分类等方面尚存在不同的认识。这些差异,使得中国的危机管理与国外的操作理念也有很大不同,但近年来,中国处在大发展、大变迁的重要时期,政府每天必须应对大量的危机事态,因此,危机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展,如危机管理的基本评估、管理方式以及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本土化、哲学化倾向。但是还要看到,要想使中国的危机管理进一步向前发展,还必须解决目前存在的缺机构、缺学者、缺人员等“十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东盟而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逐年递增,中国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日益加大,而成立自由贸易区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促进东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东盟希望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而进行分工与协作,进而避免在对外出口与吸引外资方面的直接竞争。  相似文献   

15.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名义上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已对我国经济产生许多不利影响,而且容易诱发金融危机。为防范金融危机在我国出现,我国急需完善现行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已进入后危机时代,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由复苏走向可持续增长,不但是中国本国福利提升的需要,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起的作用与责任所在。需要从需求和产业两个视角出发,考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分析表明,促进内需与外需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门洪华 《外交评论》2006,27(1):28-35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战略观念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中国崛起的宏观战略设计。表明中国在设计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而且这一道路和模式是融入世界发展大潮、全面开放、全面创新。这些战略思想是对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总结和升华,代表着中国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中国战略由内向性转向外向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责任行政意味着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意味着权力与监督的匹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责任行政意识、法律至上和官民平等意识等内部控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公正的程序制度、问责制度、不作为的追究制度和监督制度等外部控制方法,体现责任行政理念,维持责任行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所以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并使其长期化 ,与中国经济发展外需依存度高 ,而国际经济环境趋于严峻又导致外需大幅波动直接相关。近年导致中国外需大幅波动的国际经济背景包括东亚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减速和日本经济衰退等方面。为化解外需波动的消极影响 ,中国从 1998年起实行了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扩大内需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不仅对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 ,而且也对全球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包括缓解东亚金融危机、加速东亚经济回升和减缓全球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20.
弗里德曼"法律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研究法律文化的学者打开了一个视域上的新窗口,但此概念也招致了不同层面上的质疑与批判。而这些质疑与批判从根本上看是对弗里德曼"法律文化"这一概念所面临的方法论困境的呈现。一方面,旨在考察诸如观念、态度、价值模式等因素在形塑法律制度上的功用时,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概念只是一种"理想类型",其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上不尽使人满意;另一方面,作为实证化研究方法的"法律文化"概念又面临价值性功用上的危机,其在满足法社会科学"用法律改良社会"的理想方面以及解释多元性法律文化方面显得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