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蔡吉臣 《求贤》2010,(11):35-35
人才派遣是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通过中介服务机构租借人才使用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人才派遣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是人事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产物.它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人才“非我所有.为我所用”的需求.解决了用人单位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就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就业与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新用工形式,劳务派遣既可以为用人单位降低用工成本,又可以减缓社会就业压力,因而是一种多赢的制度安排。但在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的情况下,劳务派遣极可能成为用人单位侵占劳动者权益、逃避社会责任、分化弱势群体的手段。本文对劳务派遣中的三类矛盾进行了分析,并从立法的角度提出规范劳务派遣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这种用工方式具有弹性化,受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欢迎,但是也带来许多实际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纠纷。结合我国劳务派遣模式实施现状,综合借鉴国外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及运行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劳务派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劳务派遣运行模式、加强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及用工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对完善和推进劳务派遣模式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涉及三方主体的用工模式中,劳务派遣由于其灵活性和便利性受到企业的特别推崇。近几年来,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趋之若鹜,包括铁路、航空、银行、石油、电信等行业的大型国企,也纷纷将一些非替代性、非辅助性和非临时性岗位工作的老员工改为劳务派遣,其主要原因是想以劳务派遣规避用工风险。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法律层面分析,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利弊有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已经成为各行业比较普遍的用工形式,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劳务派遣企业和用工数量呈增长趋势,在缓解就业压力、劳动力储备、促进企业发展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用工不够规范、劳务派遣职工权益保障欠缺和企业经营(劳务派遣)不规范等问题。必须根据劳务派遣相关法规政策,结合克拉玛依市劳务派遣的实际,探索有针对性的劳务派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红  张静 《求贤》2006,(10):38-38
人才派遣是指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由派遣机构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录取合格人员。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的全新用人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在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需要一些国际接轨程度较高的手段来革新和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人才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人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医疗卫生机构。  相似文献   

7.
试论推行人才派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才派遣制的内涵及特征人才派遣,亦称人才租赁,它是由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单位签订派遣合作协议,派遣单位和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用人形式。  相似文献   

8.
蒋玲 《企业党建》2012,(12):42-44
随着云南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云南电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理业务也迅速增加。为了满足用工需求,公司采取了劳动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两种用工形式。在新的用工形式下构建和谐的员工队伍这项工作,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临时工"用语的起源及发展我国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前,用工形式以"固定制"为主,国家按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把劳动者分配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用工数量、用工形式、用工办法均由行政手段控制。除极特殊的情况和行政调配外,职工基本上是一次分配定终身,生老病死也完全由国家和用人单位包下来,劳动者得以分配后,即捧上了那个时期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种用工无须签订合同,俗  相似文献   

10.
杨光 《求贤》2011,(12):41-42
劳务派遣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劳务派遣属于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相分离的用工形式,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规制,会影响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本文拟结合《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对劳务派遣作一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11.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3,(11):51-51
单位欠缴社保费可强制扣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明确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缴社会保险费。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08,(8):35-35
问:哪些人是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当事人?答: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问:劳动争议第三人参加仲裁活动有何规定?答: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问题和新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劳动关系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用人单位认为签订无固定期合同,容易导致用工制度僵化;缴纳社保费用,会增加用工成本;滥用劳务派遣,规避正常用工;为降低用工成本,返聘退休员工;非法裁员,不足额及时给付经济补偿金;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工,受歧视现象仍未改变;一定比例的外地务工人员签约和参保积极性低。出现以上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在误读;血汗工厂未被淘汰;对人力资源掠夺式使用尚未转变为可持续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模式很难改变,身份壁垒尚未破除;社会保险不能全国范围内转移。针对以上情况,亟需在立法、执法和守法过程中找到劳资双方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正>劳务派遣作为传统用工模式的重要补充,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劳务派遣工队伍规模的壮大,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工会必须研究的课题。一、当前劳务派遣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利益难以保障。由于劳务派遣行为中派遣企业与用工单位分离以及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使劳务派遣工不能与合同制职工同等享受用工单位的车饭补贴、住(租)房补贴等福利待遇,造成了事实上的同工不同酬。  相似文献   

15.
李畅 《学习月刊》2013,(16):19-20
一、科研院所用工形势面临的现状与特点 科研院所目前多为事业单位编制。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也开始步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由于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科研院所的用工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用人单位开始采取灵活的聘用方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6.
袁青川 《世纪桥》2008,(4):147-148
在劳动用工形式日益灵活的今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越来越复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也呈现增多趋势。减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冲突,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必须以经济、心理、法规等多个角度对员工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7.
问:现在还存在临时工用工形式吗? 答: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临时工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规定,《劳动、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如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  相似文献   

18.
论人才租赁——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事代理业务的发展带来了人才租赁业务的发展.随着市场化用人机制的全面推进,人才租赁业方兴未艾.如何通过业务的外包来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程序以及职能为组织所提供服务的有效性,这涉及企业用人机制的创新问题.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实践证明,人才租赁是人才、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三赢"的新型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问: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如何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答:2003年5月30日由劳社部发【2003】12号文件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部分对此做了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沂南县通过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执业行为,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与提速增效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县编办结合实际,针对关于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一、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现状目前,沂南县共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54项,进驻县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