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语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榕江等七八个县境,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和大苗山也有一小部分。 水语属侗台(kam—tai)语族,侗水语支(目前在我国一般称为壮侗语族)。水语的语音结构与同语族的泰语、老挝语、掸语、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等基本一致,只是声母系统是整个语族中最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壮侗语族(Kam—Tai Languages)又称黔台语族、侗傣语族,包括壮傣语支的壮语、布依语、傣语;侗水语支的侗语、仫佬语、水语、毛南语;黎语支的黎语;仡佬语文的仡佬语,此外还有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所说的拉珈话和海南岛的临高话。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东部的掸语、越南北部的侬语、岱语、土语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与壮侗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有一百四十多万,主要聚居于黔湘桂三省(区)毗连地区。侗语属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两大方言地区,由于大山阻隔,相互间交往较少,因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就拿侗族曲艺来说,北部方言区除“说故事”部分村寨用侗语外,其它曲艺形式多借用汉语了;而南部方言区侗语曲艺则十分丰富。本文拟谈南部方言区的侗语曲艺,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4.
水语是汉藏语系侗泰语族侗水语文中的一种语言。其在构词法方面有一些特点,本文就水语合成词中附加成分的方式和特点介绍如下。 在水语中实词素与附加成分相结合的合成词数量比较多,附加成分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5.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剑河 锦屏、天柱、镇远、三穗、岑巩、玉屏、铜仁、万山、石阡,湖南省的新晃、通道、靖州、芷江、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融安、罗城以及湖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自治县)。人口约一百五十余万。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一种语言。侗语内部分为南北两个方言,方言中又各自分为三个土语。侗语是一个分歧较小的语言,不仅方言内各士语间通话无阻,而且两个方言皆可通话。 侗族自称[Kam~(55)](近似金字或(黑甘)字或黔字古音),意如“遮掩”“荫蔽”。有的地方自称[am~(55)]、[n~(55)]。据史籍记载,侗族属百越,可能是骆越人中的一支。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对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市、荔波县、独山县和榕江县等地的水族使用的语言,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其中说阳安水语的水族自称sui~3,他称“水家”,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水语第二方言,约有两万人。主要分布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西部边缘的阳安乡和相邻的塘州乡羊洛寨,以及与阳安乡接壤的独山县的塘脚、董渺一带,居住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7.
侗语,在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语言中是声母比较少的语言,但有十五个声调,其中九个舒声调,六个促声调。从汉藏语系语言历史上声母与声调的密切关系来看,如把舒声调以1至6的数字参照壮侗语族语言以及汉语的同源词调类来排列的话,其中2调、4调、6调我们称之为双数调,双数调调值一般比同类调中单数调调值低,以车江侗话为例,如:2调为‘皮肤’‘风’。4调为‘碗’、‘母亲’。6调为  相似文献   

8.
毛南族     
《今日广西》2010,(5):42-42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这些地区都使用毛南语。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相似文献   

9.
水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全国共有322,562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分布在贵州省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榕江、丹寨、雷山、剑河、福泉、平塘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宜山、融水、环江、都安、来宾、河池等县、市.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聚居的中心,有164,987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51.15%.水族有自己的语言,自称ai~(33)sui~(33),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并参照水族的居住地区和生活情况,水语可划分为三个方言:三洞(三都水族自治县内)为第一方言;阳安(三都水族自治县内)为第二方言;潘洞(都匀市内)为第三方言.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亲友交谈、开会、赶集等各个方面,都用水语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交际工具.在农村中,除干部以及读过书的青年外,水族人民会说汉语的还不甚  相似文献   

10.
1990年《贵州民族研究》第4期刊登《浅谈佶伶与侗水语支诸民族的关系》(简称《浅谈》)一文,开宗明义地说:“宋代史籍已有‘佶伶’(仡伶)作为族称的记载,并分布今湘黔桂毗邻地区,到明代逐渐发展为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诸民族”。结束语云:“总之,宋代的佶伶(仡伶)与壮侗语族侗水语文诸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乌浒、佶僚的后继族称,并与瓯骆有渊源关系”,“是古越人后裔侗水语支诸民族在其起源过程中特定历史阶段初步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侗台语系属的争论 侗台语(Kam-Tat Languages)的系属一直是国际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早在1937年著名的语言学家李方桂先生在《中国年鉴》上发表题为《中国的语言和方言》一文,把侗台语族归列到汉藏语系(Sino—Tibetan)。1954年罗常培、傅懋勣两位先生联合发表的《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进一步明确了李先生的分类。直到现  相似文献   

12.
侗族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之一,人口一百四十二万余人(1982年),聚居于黔桂湘三省(区)交界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玉屏、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散居于三穗、剑河、镇远、岑巩、芷江、会同、靖县、绥宁、城步、融水、罗城和湖北省宣恩、恩施等县。 侗族住地连成一片,政治经济发展基本一致,风俗习惯大同小异。侗族有共同的语言,属汉壮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但差异不很大,彼此间仍可通话。  相似文献   

13.
汉藏语系     
从狭义来讲,汉藏语系包括汉族语言和藏缅诸语言,从讲这一语系语言的人数来讲,它属于世界第二大语系(仅次于印欧语系),包括300多种语言以及许多方言。从广义来说,汉藏语系还包括傣、克伦以及苗瑶诸语言,甚至还包括西伯利亚北部的叶尼塞奥斯加克人(Yenisey-Ostyak)语言(其关系好象有些勉强)。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东南亚语系或南岛语系(美拉尼西亚-波里尼西亚语)与汉藏语系有亲属关系,或者该两语系均与汉藏语系有亲属关系,因此有人建议使用一个尽可能把这些语言都包括在内的术语-“汉澳语系”(Sino-A…  相似文献   

14.
水家人的歌     
水族有二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还有部分水族儿女居住于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黎平、凯里、麻江和广西的融水、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水族聚居的地区也有部分汉、苗、布依、侗和瑶等兄弟民族。 水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侗水语支。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学艺术,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尤以歌谣更为突出,多彩多姿,别具一格。水族儿女常说:水乡的歌,赛过林中的画眉鸟,美如那凤凰的羽毛;水乡的歌,多得象那流不尽的都柳河。  相似文献   

15.
漫话藏语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其语言分为三大方言区:卫藏方言、康巴方言、安多方言。卫藏方言流行于西藏地区,又分为5种土语。前藏土语集中在拉萨和山南专区;后藏土语流行于日喀则专区;阿里土语仅在阿里地区使用;夏尔巴土语流行范围更小,只在聂拉木县樟木口岸一带使  相似文献   

16.
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语在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之创新和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之地位两个方面论述其科学和创新价值,认为侗语、侗水语和侗台语在追溯和揭示南方族群文化和历史上有关键意义,侗语则是侗族文化的最核心成分,并且应该成为文化保护、整合申遗工作的核心资源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布依语表示数目“一”的数词有两个——it和deu′。本文准备探讨布依语数词?it~7和deu~1的用法特点,同时通过它们与同语族和汉语异同的简略比较,表现布依语数词“一”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彤彤 《传承》2008,(9):44-45
温州人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全世界的商界闯出了一片天,拼来了一个"东方犹太人"的称号。而温州话跟随着温州人走南闯北,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的关注和好奇。秦汉以前,温州是瓯越地,属于百越民族的一支,百越人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汉书·地理志》臣瓒注:"自交阯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主体民族为百越人,说的是古越语。据考证,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  相似文献   

19.
语言年代学是以亲属语中基本词汇保留率的多少来推算其分化的年代。由于无确 凿的文献记载和过硬的考古发现,对于侗台诸民族的分化迁徙年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 过语言年代学对侗台语的研究得出:在百词表中,黎语同侗台语的百分比为31,其从侗台语中分化 出去大约在3000年前;侗水语同台语(壮泰语)的百分比为56,其分化年代大约在1500年前;临高话同侗水语的百分比为63,其分化年代大约在1000年前。  相似文献   

20.
拉祜族是云南省的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两市,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也有分布,约80%的拉祜族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拉祜族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拉祜族人民长期与汉族、傣族密切交往,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