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数字化等诸多特征已对现行隐私保护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目前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基本处于观望阶段,有必要根据我国国情,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立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成 《河北法学》2007,25(12):85-90
网络信息隐私权是网络环境中产生的新问题.从隐私权涵义入手,阐述网络环境中隐私和隐私权的内容,分析国外网络信息隐私权保护现状,分析我国网络信息隐私权的保护情况,对法律保护模式及立法架构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了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对网络隐私权予以立法保护不仅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网络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公民实现其基本权利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了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对网络隐私权予以立法保护不仅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网络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公民实现其基本权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浅谈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伟 《法制与社会》2011,(20):209-210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网络也使得人们的隐私变得更加透明,让现实空间里个人隐私权的问题延伸至网络空间。因网络具有互动性,网络隐私权一旦被侵害代价极大,所产生的后果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侵害。针对当前网络隐私被侵犯之现状,本文从网络隐私权保护出发,分析了网络隐私权的内涵与侵权行为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赵清新 《行政与法》2012,(8):109-11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个人隐私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性受到了挑战,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对网络隐私权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了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大网络隐私权的立法模式,提出了构建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空前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话与生产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拓了一个广阔而贴近的空间,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信息的不当收集和使用产生了"网络隐私权"和构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问题,以及我国的信息保护制度不完善,更要求我们积极的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不法公开。  相似文献   

8.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中的延伸,当今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对网络隐私权进行法律保护的紧迫性,而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只是通过名誉权的规定对其进行保护,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更属立法空白。因此应试着借鉴相关国外保护模式,结合我国国情,以立法规制为主导,辅之以行业自律,技术保护和政府监管,同时,树立公民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以实现对网络隐私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伊珊  崔析宗 《法学杂志》2007,28(4):155-157
网络隐私权是在网络时代传统隐私权的一种延伸,由于隐私对民事主体日常生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同样也应当受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视.本文简要阐述了网络隐私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网络隐私权的内容、保护现状和进行立法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林泽 《法制与社会》2010,(32):65-66
21世纪,人类步入了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个人隐私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性不断受到威胁,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对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侵权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模式,提出了构建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劼 《河北法学》2008,26(6):7-1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个人隐私权正在被严重地侵害,面对这种侵害,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讨论美国和欧盟的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模式和规则,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成为信用经济社会。因此,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个人信用体系运营围绕的核心就在于个人的信用信息,而这无时不与个人的隐私相联系,进而牵涉到个人的隐私权保护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从信用记录的原则、范围、使用规定及个人信用记录的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立法中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彩信"手机侵犯隐私权之法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振华  崔艳 《河北法学》2004,22(2):148-150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公司正式推出融合彩色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彩信"业务,即媒体短消息业务(MultimediaMessageService,"MMS")。该业务使用户能用"彩信"手机拍摄照片,通过"MMS"网络系统将照片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到其他"彩信"手机上或者发送到互联网上。信息获取和传输技术创造性的革新将人们的生活私事进一步公开化地暴露在他人面前。"彩信"手机和业务的出现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分析"彩信"手机侵权方式的特点、性质和我国立法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小冬 《法律科学》2007,25(1):127-133
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录制的视听材料有可能涉及被录制者的隐私.之所以规定不得采用法律所禁止的方法收集视听资料,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传统理论认为侵犯被录制者隐私权的私录资料不具有合法性.但隐私与隐私权并不相同,对私录资料证据能力的认识须从解释论与立法论的角度分别考虑.从解释论角度,如果私录资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那么该证据资料便会因不具备合法性而被排除在诉讼之外;如果只涉及隐私而未侵犯隐私权,便可具有证据能力.而在立法论,那些即使侵犯了隐私权的私录资料也同样具有证据能力,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但这并不妨碍隐私权人在本案诉讼结束之后对侵权人另行提起诉讼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过程中,弘扬人的主体性,保障人格尊严、生活自由、个人权利之不可侵犯,是民法学与时俱进的使命。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和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践中网上侵权事件,尤其是侵害网络隐私权的事件频繁发生,使得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大立法模式以及目前我国在网络隐私权方面的立法状况,对构建我国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峰 《河北法学》2008,26(7):108-114
以民法为中心的隐私权立法不足以保护劳动者,应构建契合劳动法理念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劳动关系的从属性限制了劳动者隐私权受保护的范围和程度,同时也对雇主提出保护劳动者隐私权的要求。保护劳动者隐私权必须对各种社会利益及其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核心在于实现雇主利益与劳动者隐私权的平衡,其一般标准可以区分为四项原则:职业区分原则;利益衡量原则;最少损害原则;合法限制与合意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个人信用征信势在必行,而在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存在着信用信息的流动与隐私权保护的矛盾冲突。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平衡这对矛盾,但是笔者认为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完善隐私权的一般规定、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构建个人信用活动的具体规则,才能真正保护个人信用征信中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8.
曾娜 《时代法学》2013,11(1):82-87
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裁判文书的公开方式呈现出从纸质到网络的发展趋势。加大了隐私扩散风险。针对法院是否应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及公开的程度等问题,存在着三种观点:禁止说、区别说及同等说。为平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冲突,对裁判文书中记载的敏感的个人信息或有损声誉的事实,需依据裁判文书公开的目的,决定是否将之公开在网上。同时,法院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公众对隐私问题的关注,同等对待纸质公开和网上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