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修身之学是一条自我觉醒、渴望寻求终极真理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为己、由己、求己的觉悟之道。修身是一个自我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真理的自我展开、绽放的过程。道只能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实现自身。在长期的修炼之中,通过诚敬守拙、克己慎独、安贫乐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持戒循礼和笃行弘道,改过自新,不断完善自身,逐渐实现固本、正心、明志、致知、正行和利人的目标,最后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这一自由之学,含摄丰富的人生哲学、精神哲学、宗教哲学和实践哲学,可为当今各民族之思想源泉,以对治时代的症疾,从而构建新的中国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修身立德,儒墨道圣贤精心专研,留下了浩如烟渺的宏篇巨作和经典论述,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大学》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静以修身",晚清名臣曾国藩总结出"修身十二法"等等,不胜枚举。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垂范、认真践行,涌现出了无数严以修  相似文献   

3.
<正>"三严三实",修身为先。"严以修身"是其它"严、实"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要,为政之道。身且不修,何言其它?因此,修身这一基础性问题,从本质上就是做人问题,就是要解决做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好"人"的问题。修身之本,首在做人。当前,在"严以修身"问题上存在着几种值得关注的偏向。一是修身目标虚高化。一些人一讲到修身,就是"立功、立德、立言",所谓修身者,为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3,(9):56-57
<正>"道",其本意为"一达谓之道",说白了就是人走的路。但在中国古代,"道"却有着广泛的含义。"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说的"道",是指宇宙的本原和规律。"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所说的"道",是指独立自存、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至于孔子所说的"道",其核心是仁  相似文献   

5.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是指高校德育所面对的,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影响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人际关系所构成的环境。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观的体现,是德育活动开展的场域,是德育取得实效性的基本保障。同时,德育的人际环境作为德育环境系统的子系统,不同于其他子系统,具有稳定性、实践性、心理性、发展性、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杨简是南宋浙东"四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心学思想的重要阐述、拓展和实践者.他以心体的无限广大、无限能动和"本心"至善的思想,追求并实现着他"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在修身问学中,他主张以"毋意"、"从简"、"省己"等作为内圣的工夫,从而为人们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境界提供了一套独特的指导方法.本文对杨简的"内圣"方法论进行了探讨,以感知其系统的修身问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3)
正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时常告诫子孙后人,要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心存远志,经世济民。54岁时,诸葛亮给年仅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诫子书》,告诫儿子修身、养德、立志的做人做事之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一个有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8.
社会互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商品交易中的人际互信,对其构建的探讨建立在三大理论准备和预设前提上,包括实力、均衡以及扭向力,而均衡是最核心的思想。由此导出的商品交易人际互信模型揭示了人们进行买卖行为时双方互信的发生机理,它以对互信影响因子的面目出现,重要的有传统的信任文化、买卖双方的对称性、交易两方的心理承受强度等指标。互信发生机理的清晰为互信构建描出了一幅"路线图"。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与人际心理氛围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德育人际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人际环境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的文化本质特征、文化形式特征、文化结构特征和文化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0.
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识来认识。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是有着现实的内涵的,即自然无为;庄子则注重无,而否定有。老子的知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知识,是真善美智的统一体,而不是制度化的、经验性的有限的知识。老子的"无为""无知"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的起源与人的需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振吉 《理论学刊》2003,3(5):25-29
在伦理思想史上 ,许多思想家都曾对道德的起源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并取得了一定的认识成果 ,但从总体上看 ,都未能正确揭示道德的起源。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 ,实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调节机制和协调方式 ,也是一种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方式。它是人类为了满足个体与群体生存与繁衍的需要 ,协调相互关系、求得共同发展的需要 ,以及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而确定的一种平衡机制和实现方式。不论从道德的本质来看 ,还是从其功能与作用来看 ,道德都是人的需要的产物 ,人作为主体的需要是道德得以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列宁在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同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列宁认为发展生产力是更困难更重要的事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立即领导俄国人民采取了诸如调整生产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等措施发展俄国经济。纵观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可以看出,发展经济的思想贯穿于列宁这一思想的始终,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轴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人的能力看作本质力量的表征,并从个体能力的实现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自身能力,确证本质力量。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能力和需要能力发生了全面异化。一方面,劳动异化造成主体压抑,引致自由自觉劳动能力的丧失和全面发挥个体潜能条件的匮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仅仅以物为中介的社会关系带来需要的异化,并由此产生货币崇拜,即货币成为人外化的能力。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扬弃私有财产出发,旨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实现人对主体能力的重新占有和个体才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实现好这一要求,就必须把注重人文关怀作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既要把握人性化、差异化、民主化、平等化原则,又要坚持融入时代内涵、讲究工作艺术、注重灵活实效。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把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深刻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二是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方向;三是全面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党政分开、精简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探索中国农业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他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对于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步伐的明显加快,西部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农村社会稳定是指农村社会处于相对平衡发展的状态,包括各种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具有稳定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的思想相对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等等。  相似文献   

18.
张闻天与共产国际关系密切,他早年在苏联接受教育,回国后成为中共中央领导成员,一度迷信共产国际指导,犯下了严重的"左"的错误。从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教条主义的严重错误,在遵义会议后,灵活变通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并对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进行总结,认识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张闻天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和振兴实业等内容,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民生主义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有机结合,注重发展生产力与强调变革生产关系并举,时代性和发展性并重。从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来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有相似之处,为中国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方向性的蓝图,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是其重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外交思想可概括为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确立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四项原则 ,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如下实践性成果 ,一是争取到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二是形成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有序格局 ,三是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起了务实密切的合作关系 ,四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发展中有了突破 ,五是具备了独立自主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