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但凡思维正常的人,都有显现自己光辉面,遮掩缺失面的本能,造成客观上识人优点易,察人缺点难。领导者首先要善于发现并发挥部属的长处,但只看到长处,忽视短处,同样用不好人,甚至会害了一个人。历史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赵国的赵括是个兵法通,但只能纸上谈兵,不会活用,赵王命他带兵打仗,结果,30万大军全军覆没。诸葛亮知道马谡“熟读兵书,谙熟兵法”的长处,却忘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短处,派他把守要塞——街亭,结果失守,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相貌和表情来了解人,是“识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如把它绝对化,把“识人”变成“相面”,那就大错特错了。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三国时,东吴孙权称得上是个善识人  相似文献   

3.
刘修春 《党课》2012,(22):74-75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识人。”但识人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识人之难,连千古一帝唐太宗都感到困难。为什么识人如此之难?因为在用人的问题上,用了忠臣,百姓幸福,社稷安宁;用了奸臣,百姓遭殃,社稷哭泣。可见识人用人之难。崇祯皇帝在大明帝国灭亡时说过一句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相似文献   

4.
用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从客观上讲,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其德其才难以用一切硬件的工具诸如度量衡、显微镜、X光机等度之、量之、衡之、映之、透之,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从主观上说,除却用人者的私心私意私欲私利不说,识人用人心理上的一些有害效应,也常常使人潜意识或下意识地犯下失察失误的错误,古寓言“人有亡斧者”一则所举者是一例,(韩非子)中“智子疑邻”一则所云也是一例。要看准人选对  相似文献   

5.
康熙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位具有行政管理才能、善于用人的封建君主。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曾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设官用人之法,著述颇多。他的用人思想集前人之大成,十分丰富。在他用人实践的诸多方面都体现了一个“慎”字。他的用人擢才主张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整顿吏治起了推动作用。他的“慎”于用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不易,不可不慎。康熙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体会到:“知人难,用人不易”。他认为,有许多情况使统治者知人难。一是许多官吏言行不一。许多下属为取宠君皇“常视上意向,而巧以投之”,增加了识人的难度。二是许多官吏不能洁身自好。而“瞻顾私情”,举贤任能时“皆举平素往来交好之人,但云办事有能,并不问其  相似文献   

6.
周永康同志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实施跨越式发展,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功立业的用人机制”。本文就如何创新选拔任用机制,树立人民公仆形象谈一点粗浅认识。建立“准确识人”机制。选人用人,关键在于识人、辨人,真正选拔出具有领导才能的人。要“准确识人”,必须认真考察“四性”:一是优异超群性,二是快速高效性,三是意志坚定性,四是开拓创新性。要准确识人,必须正确处理好“一双眼睛”和“多双眼睛”的关系。既要重视领导者的“一双  相似文献   

7.
朱岩 《求贤》2011,(11):1-1
识人选人,历来不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德”的评价标准,全面把握干部德才表现,提高辨德识才水平。换届考察中,重点是要坚持“八看”: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德在选人用人中的地位作用。相对于才来讲,德更具隐蔽性。在干部的考察上,往往是量才易、辨德难。不少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如何准确地辨德识人,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赵亚兴 《奋斗》2006,(1):63-63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辛弃疾在他的一阙词中满怀悲愤的一句语.或许他一生坎坷,壮志难酬,有个儿子又常惹他生气。才发出这般多少有些凄苦的感叹吧。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样的人生,自然难以让人快乐。不过。似乎也有例外,同样面对“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客观存在,民国元老于佑任淡泊名利,荣辱自安。写出这样一首勉励自己的对联:“不问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对呀,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剩下的一二,自然是如意之事,“常想一二”。 那结果不就是“如意”吗?  相似文献   

10.
识人的智慧     
《前线》2014,(11)
<正>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自古至今,善于识人都被看作是一种极高的智慧。对于识人这个技术活,聪明如诸葛亮总结了"问是非、穷辞辩、咨计谋、告以难、醉以酒、临以利、期以事"等七种方法,而曾国藩干脆写了一本《冰鉴》,用一本书的篇幅将自己毕生识人、用人的心得写得清清楚楚。可见,正确认识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事。孔子的高徒子贡也在这个问题上犯过糊涂。《论语》中记载,子贡看到社会上一些经常被标榜吹捧的  相似文献   

11.
唐朝时,礼部尚书郑惟忠曾经向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呢?刘知几回答说:“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刘知几的回答被时人评为笃论。后世很多学者对“才、学、识”的说法进行了研究和阐发,多认为关键是“识”。“识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人都有优点和长处,也都有缺点和短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衡量一个人的优缺点、长短处,固然有其客观标尺,但与“掌尺人”度德量品衡才的角度和方位也有一定关系。用灰暗的心理看人,瞳孔中阴云密布,看到的缺点往往要多于优点,短处常常会多于长处;用明快的心态度人,目光里阳光灿烂,看到的优点通常会多于缺点,长处一般会多于短处。看准一个人的缺点和短处,然后“避之”,将其放在最适  相似文献   

13.
高炬  刘凯 《党的建设》2015,(1):14-15
见到才让扎西,是在他的墙上挂满与领导人合影和各种奖状的办公室里.他正在地里和农户一起挖中药材时被喊了回来,满身的泥土只是简单地扫了扫.或许是经常在地里劳作的缘故,人看上去很黑.说起合作社的名字,才让扎西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时,我就给合作社起名为庄稼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4.
三木 《廉政瞭望》2012,(23):58-59
他要成为“狼爸” 如果没有接受“狼爸”的教育论,今年30岁的河南省许昌农民张永财,或许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女儿。但现在他没有机会了,因为她的女儿张小如已经被他逼死。在看守所里的张永财在懊悔之余只能用记忆来回想那一幕幕往事。  相似文献   

15.
认识自己     
老子说 :“自知为明。”苏格拉底说 :“你要认识自己。”东西方哲人两千多年前说的话竟然如此相似 ,可见“认识自己”是何等重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一般人来说 ,认识自己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因为这关系到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的选择是否正确。正确的选择可以确立一种自信。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地作出选择的一生 ,而缺乏自信 ,便什么事也干不成。但认识自己 ,最难的还在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短处。权越大、位越高、名越噪 ,认识自己的短处就越难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多的是。即使是普通人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短…  相似文献   

16.
荐贤贤于贤     
从“荐贤贤于贤”这句话,足见荐贤实属难能,弥足珍贵。难怪古往今来都把荐贤奉为亮节高风,誉为懿行善举。有道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在思想多样、品格参差的人群中识贤、选贤、荐贤,比之于伯乐相马,无疑会困难得多,也高明得多。更何况人无完人,在同一个人身上,常常是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和短处同在,如此,混迹在芸芸众生中的贤才要识得出,选得对,荐得准,谈何容易。荐贤者之所以必须贤于贤,基于此。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为人说项”的典故,极雄辩地印证了这一点。项斯,晚唐诗人。此公诗品人品俱佳,但因无人荐举而长期默默无…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懂人情世的奇怪人”;有人说他是一个“舍得花钱的守财奴”;有人说他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可是有他这么一个敢于坚持原则“奇怪人”,才使得城北的干部们直气壮地一次次抵制了腐败歪,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他这么一个反对铺张浪费的“守奴”,才使得今天的城北村集体产高达上亿元,不欠国家一分钱款;正是有他这么一个牢记“两务必”的“苦行僧”,才使得他所领的一班人能够立党为公、执政民,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清廉本色。他就是山西省高平市城北居委党总支书记尚民红。(一)作为地处繁华闹市的城北村“一把手”…  相似文献   

18.
尹光 《世纪桥》2003,(3):50-50
领导者在使用考评干部时,首先要了解被使用或考核对象的特点和长处,在使用时尽量使其长处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发挥,在考核时注意其特长是否真正的发挥出来。如果一个人首先着眼于别人的短处,“求全责备”,那必将会抑制他人的长处,同时也不利于其短处的克服。 一、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尽可能使之与自己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9.
由“贪污犯重当厂长”想到的……王振源据《湖南法制报》报道.一厂长与同伙贪污公款8万元被依法逮捕.但他提出退清赃款,到该县亏损最大的另一家企业发挥专长,将功赎罪,检察院作出了暂缓起诉的决定,因此出现了"贪污犯重当厂长"的新闻。笔者以为法律的天平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画     
胸无墨、口无才的父亲,常常说自己除了满身是泥,别无他有。当然,左邻右舍不认同,说他谦虚。邻居问:“你儿子是不是升职了?”父亲瞪着眼睛没叽声,因为叽声,找儿子办事的人或许会越来越多。邻居问:“你儿子是不是发财了?”父亲皱着眉头不吭声,因为吭声,说三道四、添油加醋的语言或许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