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社会民主党150年来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工人阶级革命党到魏玛共和国时期议会中的社会主义工人党再到纳粹时期的地下党,二战后的建设性在野党,再到改革后的人民党,屡次经历了指导思想的改革和组织的分合。德累斯顿学派的演进制度主义为制度演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分析范畴,在演进制度主义视阈之下,这些制度演进的原因可被解释为制度模因系统内部选择和小环境外部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饭稻羹鱼与粿条肴糅--泰人接触羹食文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接触并从汉人的饮食文化中引进了羹食文化,泰语中的汉语借词是其体现。传统泰式餐食——味重的kaeng33饭,源于上古到先秦时期中原汉人与南方百越民族的接触,受中原汉民族配菜羹食的影响。泰语 kaeng33是上古的借词,借自汉语“羹”,清淡kaeng33食则源于汉唐以降中原汉族的羹食之糁食法的演变和汤食文化的传播。 kao33lao24借自汉代中原话“肴糅”,kuai24tiao24是宋以后潮汕移民带进暹罗的“粿条”。  相似文献   

3.
一、所谓借词 借词又称外来词,即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借用的词语。作为语言三大要素(即语音、语法、词汇)之一的词汇则对社会的反映最为敏感、最为活跃、最为突出,对文化的传播最快捷。而借词是丰富和发展词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日语自他动词是日语语法中的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汉语的两用动词和日语的对应自他动词的使用方法上。在表示"动作—结果"这一意义时,汉语通过两用动词与其宾语的顺序来表示;而日语却要使用两个具有对立概念的对应自他动词来表示。两者既有对应关系,又极为相似,因此使用时常常出现误用现象。通过从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及文化心理方面对其进行探析,发现两者不同的使用倾向及日语对应自他动词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它既关系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也关系民族精神与民族团结,可以说,语言文字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的语言文字状况十分复杂,汉语、日语以及西方外来语对韩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为维护韩语的纯粹性,韩国开展了持续性的语言醇化运动,但是从效果上看,它解决了旧问题,却也带来了新的语言文字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世界上学习日语的人数不断增多。在日语教育国际化的推广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完善体制、设立推广机构、制定发展战略等举措,推动了日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日语教育国际化不仅传播了语言本身,对促进海外了解日本、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语汉字在越南的传播既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出于统治和开发边境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越南封建王朝加强自身统治的需要。汉语汉字通过多种途径在越南进行传播,对越南社会政治文化以及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包容的文化意义也就因此呈现出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所谓汉语,《国语大辞典》(小学馆,1982)是这样解释的。①汉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普通 话。②汉音。③与和语相对的,以汉音,吴音为字音的词语,以及汉字复合语,字音语。在 《角川国语辞典》(久松潜一,佐藤谦三编)总的60,218个词条中,和语有22,366个,占 37%。汉语词有33,143个,占55%,汉语词以外的外来语有4,798个,占8%。另外,《言 海》(国语辞典,明治24年刊)里所收录的单词中,汉语词及汉语式构成的单词占了将近 42%。根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由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已占日语词汇量的半数 以上。(《讲座日本语と日本语教育6》明治书院1996)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人类认识、加工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通过隐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能揭示出不同语言理解事物时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日语「流れ/流れる」的用法为例,从"隐喻广度"和"隐喻深度"两个维度,研究、透视日语和汉语在名词概念化方式上的差异,会发现:虽然汉语也能够通过流体思维对"时间"等名词进行表征,但在日语里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基本认知模式,因此,日语对"政治""故事""比赛""沉默"等抽象名词的理解均建基于流体隐喻思维。通过跨语言对比不难发现,借助流体隐喻思维对外部事物进行理解是日语的一大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法国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文化交流和推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近几年来,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孔子学院数量增长基本停滞,缺乏稳定和高素质的师资,文化传播中现代和当代部分缺失,媒体的报道影响其在法国民众心中的形象等等。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更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基本理念,同时也要着力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学内容等,更要处理好传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问题,不断深化孔子学院教学理念,充实其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