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汉语汉字无疑充当着使者。先是汉字传入日本,后又吸收大量的日式汉语,与本国语文融合成为水乳交融的状态,中日语言上的相互影响,是语言接触史上一种独特的模式。语言的相互影响反映了以社会经济为背景的文化的相互交流。其动因和起点是文化上的需要;其过程则充满着渗透、交融和互动。这个历史过程是很值得研究和总结的。因笔者才疏学浅,在此只能做一下简单的探讨,以期对广大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在日本、韩国、越南的语言中,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汉语词汇.本文以韩国语为例,讨论汉字词在中韩、韩中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同源标记"的概念,对同源标记现象进行分类,并列举了在中韩、韩中口译过程中由同源标记所引起的误译的情况,提出能够正确认识口译中同源标记问题的好方法--"脱语化".  相似文献   

3.
《千字文》是中国语文教育启蒙课本,随同四书五经等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在日本,从早期的皇室汉语学习一直到江户时代寺子屋的教学,《千字文》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学、汉学教育的缩略版本,是汉字和汉语教学实用版本。文章首先澄清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发端和独有特征,确认《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其次说明《千字文》除了体现汉字、汉语教学的独有规律,还具有教材模板作用。最后阐述《千字文》对于历史上的汉语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当今汉语教学工作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文 《东南亚研究》2007,25(5):84-91
越南黎朝时期,统治者崇儒尚学,各种文物制度效仿中国,建立了一套上自国子监下至社学私塾的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因应科举选官制度的发展,广大乡村集资集田办学,科举士人充任老师,稍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乡村子弟入学识字学文.社学私塾的普遍开设,对于提高当时越南居民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嘉  国知非 《东南亚研究》2024,(1):113-133+157-158
人文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中越两国是文化相通的友好邻邦,在两国悠久的人文交流史上,文学交流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基于两国人民和文化间的高度认同,以及相似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中国文学作品在越南始终有很高的接受度。近年来,中国网络小说在越南被大量翻译出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中国网络小说在越南翻译出版及网络转载的统计数据,对其在越南传播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更好地开展中越人文交流活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网络小说在越南的传播虽然是越南文化市场的自觉选择,但因缺少专业性的引导和规范而存在种种问题。然而,它作为一种民间、草根式的中越人文交流活动,不仅拉近了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更为中越青年搭建了相知相亲的桥梁,对于推动中越两国的人文交流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越南向来是—个农业国家。土地问题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问题。它不但决定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其他各方面,而耳还决定整个社会面貌。对于帝国主义的统治,越南土地问题在他们的全部开发越南殖民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过去的法帝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三年底,美国出版了两本反映越南现状的新书,揭露了黎笋集团统治越南的罪行。 (一)《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二年共产主义统治下的越南》(Vietnam UnderCommunism 1975—1982) 该书主要揭露黎笋集团对越南人民的残酷统治,使越南陷入困境。全书共三百页,  相似文献   

8.
越南饮食俗语内容丰富,教益性强。文章拟从其中蕴涵的越民族传统民俗礼仪、道德文化及其体现的文化传承、社会教化功能做一探讨,旨在在进一步学习越南俗语和加深对越南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中积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识别、命名和用于交往的文化。不同民族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是世居于此的民众以其语言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地名的命名深深打上了其产生地的区域文化的胎记。但古代日本地名的表记是借用汉字或直接取汉语地名,表现出浓厚的汉字文化色彩。汉字创造了日本地名文化,没有汉字传入日本,丰富多彩的日本地名文化体系无法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0.
论越南科举制度柳艳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越南的科举制度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仿照中国的科举制度,但它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草创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是越南封建文化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越南社会民俗文化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明显受到中国民俗的影响;二是浓厚的越南民族特色的特征;三是多元文化的民间习俗。越南本土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改造与异化是造成其民俗社会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梳理二战后越南华人政策演变脉络的基础上,试图从宏观上厘清越南华人政策与中越关系、越南民族主义以及越南华人本地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通过分析认为:中越关系、越南民族主义等因素始终支配或影响着不同时期越南华人政策的制定,但随着中越关系的正常化和越南华人本地化进程的完成,其影响在逐渐淡化;越南华人政策与华人本地化之间具有互动性。  相似文献   

13.
尽管越南越族灶神信仰在其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受到汉族祭灶习俗的影响,但由于信仰的深层象征及各民族选取、发展文化材料的方式不同,两者仍呈现出较大差异。越族灶神信仰的形成过程即越族本土民间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与整合过程,它较为典型地反映了越族民间信仰乃至越族文化形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佛教在公元2世纪经过多种途径传入越南。在越南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状况,佛教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入世”特征。僧侣们不仅精通佛学,还谙通汉学。他们积极参与朝政、外交、文化教育以及文学创作事业。这不仅促进了越南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越南古典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被收集在《李—陈诗文》中越南11世纪至14世纪初的汉文诗歌为中心,分析了佛教在越南的传入和发展以及李、陈时期越南文学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佛教曾经对越南的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越南人食槟榔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槟榔深入到了越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越南人平日待客的小食品,还是民间传统庆典、庙会活动和家庭红白喜事中最不可缺少之物.本文试图通过对越南人食槟榔习俗的探析,以窥越南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石宝洁 《东南亚研究》2001,(3):55-57,62
高台教是越南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本文通过对高台教的基本教理、教义的分析 ,揭示了越南文化融合力强及创造力弱的特征 ,同时通过对高台教产生背景的分析 ,揭示了高台教包含了越南人渴望国家强大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李陈朝是越南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时期.随着国力不断增强、民族意识的勃兴,加之受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李陈朝也极力将周边国家如占城、真腊、哀牢等变为其藩属,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宗藩关系",我们可称之为"亚宗藩关系".李陈朝统治者充分利用这种"亚宗藩关系"逐步加强自身的实力,使越南的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