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语体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法律语言以其特有的文风和格调 ,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体。而立法语言作为法律法规内容和条文的外在表现形式 ,对语言体式的选择运用是由法律规范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笔者认为 ,立法语体具有以下特色和风格。(一 )准确、规范准确 ,是法律语言尤其是立法语言的生命 ;规范 ,是法律本质的内在要求。所谓准确规范 ,首先是立法的词义、语义准确 ,不生歧义。法律规范的任何含混或歧义…  相似文献   

2.
彭莉 《台湾研究集刊》2006,(4):46-53,69
基于两岸经贸交流的特殊性,行政立法在台湾对大陆经贸法规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在两岸经贸关系问题上,台湾方面行政立法“泛化”与“缺位”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立法院”立法与行政部门立法严重失衡,行政法规在相当程度上掌控着两岸经贸交流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直航、陆资对台投资、复委托机制等两岸经贸交流核心议题上,相关配套子法始终付之阙如。这一现象已严重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明 《重庆行政》2015,(4):88-89
“好人出在嘴上,好事出在腿上。”人们言谈举止要得体,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反映语体,选择语句,注意语气,就会“良言一句三冬暖”,反之,就会“恶语伤人六月寒”。领导干部要成就精彩人生,也必须掌握说话技巧,语言得体。  相似文献   

4.
法律语体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法律语言包括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法律语体风格是法律语体对法律语言的风格要素的综合归纳。它是一个稳定、完整而又自足的系统。法律语体具有庄重性、准确性、稳定性和简明性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10,(4):90-91
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讲的是相同的语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在分离数十年后却有不少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合格的立法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这也是笔者常常思考的问题。从专业角度上讲,法律知识功底自然是首要的“看家本领”,除此之外,下面几个学科领域也是从事立法工作所必需和贯通的,也可以说是对立法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第一,语言学基础尤其是语法方面的知识。这不是小题大做,一些地方性法规甚至是国家立法中语言不规范乃至存有“病句”的情形并不罕见,说到底还是起草者的语言、语法的基本功问题。小而言之,如介词结构、动宾搭配、无主句乃至“的、地、得”的使用,在立法起草中都是常常遇到的。立法语言的基本要求便是准确、…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诗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而“白话”作为新诗赖以存在的语体,它是在当时人们日常口语的基础上,经过传统白话语言和欧化语体等多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尽管白话诗中的“白话”不等于口语,但它与口语的关系最为密切。“白话”本质上就是一种叙述语言,所以,白话诗具有赖以存在的叙述基因和要素。虽然白话、口语一直是百年新诗史上最为重要的焦点话题之一,并且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但真正能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相提并论的,也只有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口语写作思潮。无论“前口语”还是“后口语”,实质上都是一种叙述语体,并且以此前后呼应、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诗歌叙述风气和思潮。如从历史过程看,无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叙述诗,还是新时期启蒙年代的口语叙述性写作,均为中国现代诗的叙述学提供了典型文本和叙述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近二三十年来,台湾的分裂势力在多元文化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旗号下利用语言文化问题推行其“台独”主张,对两岸文化“同中求异”“同中显异”“化同为异”,试图切断两岸的文化连接纽带,误导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都图谋推动文化“排中性”的加剧演进,路线图是由“语言台独”过渡到“文化台独”再迈向最终的“政治台独”和“法理台独”。  相似文献   

9.
语体是目前修辞学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但绝大多数学者都以单一语体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交融语体。笔者认为,交融语体也是现代汉语语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在《修辞学发凡》中,陈望道就提出了“三境界”说,其中“糅合的境界”正说明了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以后出现的许多修辞学著作也有人阐述了语体间  相似文献   

10.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中,开创性地先后提出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两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论述,构建了国家统一大业重要理论。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主张,不仅着眼于解决当下台湾问题,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同时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着眼于台湾问题解决的同时,推动两岸同胞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语体,是指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使用语言的特点的总和.政论语体属于书面语体,它的功能是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的阐述,动员广大群众,为本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事业积极地进行工作.由于政论语体更直接地为政治服务,其宣传鼓动作用极强,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也比较复杂.它同口头语体中的谈话语体、书面语体中的科学语体及艺术语体都有一定的联系,但又表现出独特的语体修辞风格. 第一,论证的逻辑性.任何语体的构成和使用,都必须遵循思维逻辑.但思维的方式又是多方面的.政论语体则是遵循正向思维即常规思维方式的.政论语体为政…  相似文献   

12.
杨峻琳  赵奕 《两岸关系》2023,(10):45-46
<正>8月中上旬,“爱越海峡情融江苏”2023两岸婚姻家庭江苏行暨第二届全省两岸婚姻家庭交流联谊活动在江苏南通、盐城、南京等地举行,来自苏台两地100多位两岸婚姻家庭成员欢聚一堂,共叙情谊。启动仪式上,江苏省台办副主任封志成表示,去年首次举办的全省两岸婚姻家庭联谊活动,以“爱越海峡情融江苏”为主题,突出“爱”“情”两个字,今年延续该主题,相信爱的无价和情的力量一定会将彼此的心贴得更紧,一定会化解两岸坚冰。  相似文献   

13.
“克隆”技术是生物学的一项高新技术,曾被媒体炒得很热。但新近传来信息,说“克隆”出来的羊衰老得很快,生命很短,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克隆”技术的价值。立法工作中,有些同志也很热衷于搞“克隆”,结果发现其立法质量也是大有问题的,“克隆”出来的法也往往没有多大生命力,应当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14.
法庭言语的功能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素青 《前沿》2009,(5):155-159
话语只有通过言语功能和言语环境才能实现其意义。法庭言语的社会功能是审判。审判是一个以言行事的“大言语行为”,其目的是“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作出判决”。法庭言语活动的主要语境因素有物理场景、审判场合、角色、话题和时间等,它们都具有制度性特征。法庭言语的功能使得它具有语体的独特性,在法庭特殊语境因素的影响下,语言的使用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吴黎静 《人民政坛》2011,(11):12-13
构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法治环境建设是重要基础工程。在这个基础工程的营造过程中,应当更多地换位思考,更多地关照到台湾地区人民的需求,研究台湾人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使立法、执法、司法的各项制度都能更好地体现共同家园的“共同”属性。  相似文献   

16.
正是通过海峡论坛搭建的畅通平台,两岸基层民众拥有了面对面对话与交流的机会,正是这一平台效应不断地积累发酵,将两岸的民间的“通心之梦”编织得越发牢固与丰满。  相似文献   

17.
两岸保险代理法律制度有着多方面的差异。立法体例方面,大陆立法显得不尽合理,台湾立法体例可供借鉴。执业资格方面,大陆立法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台湾立法有关内容足资参考。执业管理方面,两岸立法各具特点,可以取长补短。执业担保机制方面,两岸立法均须进一步完善。此外,大陆还应增订外国保险代理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金芒 《台声》2002,(9):6-8
8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通过视讯直播的方式,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第二十九届年会”强调说,“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是别人的一省或地方政府,不能成为第二个港澳”,“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又说,“要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完全暴露了他的“台独”面目。这是他兼任民进党主席后发表的一连串“台独”言论中最露骨的一次。此语一出一片哗然,让希望看到两岸问题和平解决的人们无不为之痛心,刚刚有所缓和的两岸局势、稍见曙光的“三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法律语言中的灰色信息是指内涵和外延具有非单一性、非确定性、非完全性状态的信息,造成这种灰色的主要原因有:自然语言的局限对法律语言的消极制约;某些法律语言缺乏相应的语词对象形成的灰色;语体转化过程中形成的灰色;社会现实的无限复杂性造成法律概念的灰色。这种灰色信息在立法和执法中既有负面影响,又有正面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并正确地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切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着语体意识的问题,以语言为本位,语体意识的习得后于语言的习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住、民族分布和民风习俗,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情况是多元立体的.当地民汉交际使用的语言类型是民汉兼用型,其汉语中介语是当地突出的语言特征.因此,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适切的汉语语体培养策略,这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办公能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言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消解交际带来的言语失误、话语失体及交流阻隔等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和谐、推动边疆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