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区分“真实的集体”与“虚构的集体”、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真实的集体”的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最初来源和依据。但是至今我们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某些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从当代伦理学的视角来剖析和审视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是很熟悉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理解”是重要的教学要求,在评价与考试时,“理解”是学习水平和能级指标。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来说,“理解”还是哲学认识论的一个范畴。黑格尔一句含义隽永的话:“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当我们把“理解”视为常识时,对什么是理解,以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伦理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西方,伦理学发源于古希腊,真正给出“伦理学”这个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并写下了人类第一部有严密体系和明晰概念的伦理学著作。在中国,“伦”和“理”的概念早在商周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伦理”二字首次出现在西汉的《礼记》中,“伦理学”这一学科范畴却是19世纪由西方引进、并经与中国传统思想对照而最终形成的。上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伦理学家对伦理学的实践意义兴趣倍增,到了上世纪下半叶,对各种实际道德问题的研究蔚然成风,变成了伦理学发展的主旋律,应用伦理学逐渐成为伦理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伦理学本质特征和应用伦理学本质特征的分析,进而提出笔者对于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文化“主体”、“主体性”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的“主体”、“主体性”?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实体即主体,一切主体均具有实体性,但真正的主体不是自在的,而是自为的.即,真正能够被称之为主体的,是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精神的.“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具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精神的“人”.[1]“认识你自己”是人类的永恒问题.“我是谁?”、“我应做些什么?”康德式的追问,永远摆在我们面前.对于一个民族亦如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精神之代表的儒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的哲学,或者说,是一种道德的形上学。因此,探讨儒学的道德精神,对于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视角。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儒学的道德精神。一、“成德之教”———儒学的理论出发点西方人也讲成德,也有道德学、伦理学,但其入手处,却是一种知识的眼光。比如西方哲学教人要“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也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叫“知识即美德”,在对德的理解上,是很具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家总要对“善”下一个抽象的定义,论证道德的合法性,也表现了这种思想。孔子…  相似文献   

6.
坚持“三个代表”,就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三个代表”与集体主义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三个代表”是判断人的各种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向善与否的一个根本性标准;从伦理学意义上来说,“三个代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表现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逻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铭英 《湖湘论坛》2002,15(3):59-61,68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它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从结束十年动乱、开始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新时期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发展主要是围绕要不要集体主义,即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有没有现实合理性而展开的。其具体表现是回应思想道德领域的否定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思潮。“文革”结束后,随着思想文化领域拨乱反正的进行,人们不满于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极左解释和实…  相似文献   

8.
从伦理视阈研究权力,必须抓住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学界对权力伦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争论较大,难以达成共识。事实上,权力具有两重性,即工具性与价值性。工具性解决的只是权力的效率,即“怎么办”的问题;价值性探讨的主要是诸如正义、公平、自由等政治价值范畴,即“为什么”的问题。从伦理学视角研究权力,价值性才是其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钱……” 与其对应的另外一句,是人人做梦都不想要有的: “什么都要有,就是不能有病……” 这,是相当多人对于“幸福”的某种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田浩  李一宏 《求索》2008,(11):94-96
当代伦理学理论体系中存在两大困境:道德起源原则标准上的功利论与道义论的对立,道德行为评价依据上的效果论与动机论的对立。当代伦理学理论力求化解矛盾达成统一,于是有“集体主义”和“动机与效果统一论”。本文认为,这没有走出理论的困境,且在道德实践上有误导。正确的选择是在道德起源原则标准的问题上应坚持功利论而反对道义论;在道德评价依据的问题上应坚持道义论而反对功利论。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话:成功与成功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是什么?什么是成功?成功意味着什么?这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许多成功学家都对成功的概念有过界定,但却似乎都很含糊。我更倾向于以下有关成功的论述:——成功的内涵是普遍而永恒的。成功并不是表面的现象,而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它显露于外的只是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应该是内在心理和外在形式上的统一。——成功不只是幸运的问题,就像“赢”不是简单的第一,或者幸福不仅仅意味着拥有大量的金钱一样。金钱只是成功的外貌或衡量成功的尺度,而不是内核和根本。在拥有金钱的成功之余,我们也要拥有心灵的宁静。——成功是…  相似文献   

12.
集体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科学内涵自阶级产生以来,几千年的文明社会一直是私有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私有观念占统制地位。只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或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①,这种个人的生存、解放以社会、阶…  相似文献   

13.
1985年8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①对于在此之后他又多次提出的这一论断,不少人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常常多有忽视,不是当作“引言”轻轻带过,就是当作“背景”和“缘由”提提了事,很少有人加以深入研究。我认为,邓小平这番话不是什么“白话”,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论断。弄清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在进入阐释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之前,作为后者的前提和依据,预先要论及的。有鉴于此,特以拙作向同仁们请教。问题的提出邓小平这…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0月17日《工人日报》刊登张海英的文章,最近,央视推出“你幸福吗”大型调查采访活动引发了许多议论。面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莫言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这虽然不是对幸福的标准解释,但是却比较真实,也切近现实。也就是说,尽管幸福在很多人看来很抽象,但如果从身体、精神等角度来分析,还是可以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以及一个人究竟幸福不幸福。这是莫言“幸福论”引发共鸣的原因之一,即幸福既抽象也可以具体。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3,(18):26-27
“疑罪从无”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尽管见仁见智,但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这对我们如何有效防范冤假错案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应当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是不难理解的概念,但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疑罪”呢?我们为什么要主张并追求“疑罪从无”呢?那就让我们先从余祥林、赵作海、张高平等案件开始说起吧。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举国不占少数的普通家庭来讲,应该是和我家一样有着共同的“特色”,即不是“不花钱”而是“太花钱”。  相似文献   

17.
邓名瑛 《湖湘论坛》2003,16(3):55-56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的伦理学研究缺乏一个共同的理论平台 ,这导致了我们所讲的理论伦理学或伦理学原理 ,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原理” ,即它不能为我们现在所规定的应用伦理学提供带有普遍性的指导 ,而应用伦理学显然也不完全是对现行理论伦理学所提供的“原理”的运用。为证实以上结论不虚 ,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例证来说明。一个较为典型的例证 ,是发生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论争 ,即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透过这一论争 ,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现有伦理学原理之诠释力的缺乏。众所周知 ,在生态伦理学的研究中 ,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8.
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以 28金名列参赛各国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三位,金牌数比上届奥运会整整多出 12枚。是什么力量促成“中国龙”在悉尼的腾飞 ?是运动员奋力拼搏加上发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即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利益和目标融为一体,每个队员都胸怀集体和祖国,他们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人,而是作为集体和国家的代表参赛,因此他们能够自觉地做到互相砥砺、互相帮助,让每一个人在拼搏夺金时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智慧和温暖,以及为祖国荣誉而战的自豪感。请看吧,在中国体操队向金牌冲击的时候,队员们都相互击掌,彼此鼓劲。当队员做出一个漂亮动作时,他们开怀大笑,高喊“加油”;当一个队员完成全套动作归来时,其他队员立即迎上前去与之热烈拥抱以示祝贺与安慰。这种同仇敌忾、相互勉励的集体主义风范,正是鼓舞队员奋力拼搏的巨大精神力量。无疑,中国队员是为夺金而来的,不想赢的队员不是好队员,如中国体操队领队张健所说:“当然,我们想赢,但我们也想体现奥林匹克精神,那就是团结合作。”说得多么好啊 !连美国女子体操队员都羡慕中国运动员,他们在与中国队作对比总结其失败原因时,得出的答案是缺乏像中国队那样的团结一致精神。“团结就是金”,事实确实如此。   “国运...  相似文献   

19.
对“人是什么”的分析与解读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然而早期的马克思在对“人是什么”问题的思考上还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对人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的人”的水平上。但是在经过一番艰辛的探索之后,马克思开始立足于现实的人,并对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即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由它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人的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了对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0.
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是建国以来我国理论界所取得的共识。然而,自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这一信念却在部分人中产生了动摇。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有人认为,历史上市场经济是以个人主义为精神支柱的,市场经济就是尔虞我诈、坑蒙拐骗,没有什么集体主义可言,只能讲利己,不能讲奉献,二者是绝对对立的。鉴于此类种种观点、看法,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有进一步分析研究之必要。集体主义是随着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价值观念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