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琳  周雨 《观察与思考》2023,(10):22-33
要追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生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就不能忽视马克思对不断自我放逐的现代性理性的批判与救赎。这个生成和批判的过程主要经历自我排斥、不回返运动、回归类本质的实践理性、置身性活动、可被精确计算的“交换”理性等几个阶段。可以说,黑格尔辩证理性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体现了历史性。唯物史观认为,只有通过历史性,才能体现历史与思想出场的辩证性和在场的资本现代性的暂时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出场史也就是一部黑格尔辩证理性批判史,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是第一个使现代性成为问题的人。他从思辨和理性的角度观照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以及现代文明的历史意义问题,在其艺术观、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中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反思意识。他使对文明与人性冲突关系的现代性批判在张扬理性的思路上发展到极致,黑格尔本人也由此成为疏远人类的存在本源最远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从历时视角考察,理性和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理性和主体性的互为援手实现了现代性从“前现代”的脱域,理性和主体性的共谋完成了现代性的自我确证,理性对主体性的遮蔽揭橥了后现代性的自反话语。黑格尔哲学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的虚假和解,后现代主义从批判黑格尔出发,揭示了理性原则对主体性原则遮蔽的现代性困境。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在批判之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虚假和解的现实根源——资本的主体性,在建构之维以其实践原则实现了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币口解。  相似文献   

4.
余卫国 《求索》2007,(10):125-128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和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所应当具有的本质属性、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现代文明的量度,也是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价值追求。从世界历史的历史观高度,完成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以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从而使人真正摆脱“理性”的控制和人对“物”依赖,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和终极关怀。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现代性道路,追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性意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其一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二必须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三必须坚持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化促成了监狱的改革、改良与变革,并在不断的改革、改良与变革中更加趋于理性和具有人文属性。尤其是现代监狱制度的构建,更是文化的产物,换句话说,是文化激活了监狱的现代性,当然,监狱的现代性又促成了文化尤其是监狱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监狱文化和现代性具有互动和互补关系。以近代以来世界监狱制度的变迁和中国监狱的改革改良为视角考量,便可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6.
文化促成了监狱的改革、改良与变革,并在不断的改革、改良与变革中更加趋于理性和人文属性。尤其是现代监狱制度的构建,更是文化的产物,换句话说,是文化激活了监狱的现代性,当然,监狱的现代性又促成了文化尤其是监狱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监狱文化和现代性具有互动和互补关系。以近代以来世界监狱制度的变迁和中国监狱的改革改良为视角。便可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7.
汪帮琼 《求索》2007,(10):121-124
批判现代性困境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基本原则尚未形成充分清醒的认识。“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探讨最终陷入悖论,未能真正超越理性形而上学。与此相应,“现代哲学话语”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戏剧性的解读,以致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显得自我矛盾,难以理解。面对“现代性哲学话语”,必须澄清唯物史观视野内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明确唯物史观与理性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分。否则,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更无法走出“现代性哲学话语”现代性探讨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9.
罗璠 《求索》2007,(5):135-137
无论是中国文化或西方文化,哲学和诗性都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在文化的历史之境中不断分化、交融,共同建构起人类的精神大厦。从西方历史文化语境来看,其分化与交融的历史轨迹可以从理性范畴的主奴关系;美学的抗争;思与诗的对话三个层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现代性是围绕现代性的两大根基——主体性和理性的展开而获得的政治旨趣,是理性在政治领域的逐步扩张得以实现的结果。政治现代性的内涵极其丰富,其发展向度主要表现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和政党政治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的内容是依次出现的,主要是围绕权利与权力的逻辑演变而获得了连续性的延伸,同时又具有"共时性"的存在和"跳跃性"的内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和政党政治的内容在这种层级架构中,呈现出的是递进性、延伸性和跳跃性。随着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深入发展,政治现代性获得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具体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批判和反思是当前理论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域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社会中资本逻辑盛行、人的主体性膨胀、社会理性分裂等西方现代性问题予以前瞻性揭示与批判,并指出解决方案只能是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扬弃了西方现代性内在的资本逻辑,以引导“公共人”成长来发扬人民主体性,其内含的公共理性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制度设计使其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本质差异,这为我们反思西方现代性以及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上下求索,以建构自我安顿之所实现超越的追求。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造成人的全方位异化和生存困境,由古希腊理性精神衍生而来的西方传统理性精神陷入了危机。而从批判传统理性精神片面发展基础上出发的非理性精神也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两者都没有给人们指明正确的人生之维。唯有一种超越两者的追求境界——实践合理性的出现,在认真剖析人类自我认识的复杂性基础上,帮助人们走出自我认识的困境,不断实现理性与非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历史理性、科学精神与人本精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和特质。随着现代性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面临现代性方面的侵袭,陷入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疏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背离、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隔离的异化发展困境。共同体是对高等教育现代性问题的"使命召唤"。高等教育要以共同体的理论工具消解高等教育的现代性困囿,要坚持技术理性和关系理性的统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个体理性和整体理性的统一,从主体、机制、实践、网络四个维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4.
侦查现代化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侦查现代化是一个传统型侦查制度向现代型侦查制度转型和进化的历史过程,其根本精神要旨在于侦查程序制度的理性化。作为法制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侦查现代化研究通常有类型学、西方化、多元化三种范式。侦查现代化评价标准的导出语境是现代性理论有关理性精神的探索,作为现代性精神枢纽的三种理性历史范型,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交往理性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侦查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各自的实证性标准要求。结合社会进化所提出的以目的为取向的回应型法律发展目标,侦查现代化的基本趋向将是一条回应社会、以实现社会秩序、安全和自由为方向的进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法律现代性问题的呈现是历史演进和知识形态变迁的结果。法律现代性作为一种批判性的理性工具,在其自我确证、自我展现的过程中,孕育了自己的对立面,弱化了自身的批判力。因此,重塑理性体系,恢复法律现代性的批判力,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共时态意义上的,一种是历时态意义上的。这两种意义上的现代性是相互冲突的。共时态意义上的现代性要维持秩序,而历时态的现代性要摧毁秩序。现代性的两个根本性的标志,理性和主体性也是自我矛盾的。理性和非理性、主体性和反主体性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越是强调理性就越是激发起非理性,社会越是强调主体性就越是激发其反主体性。主体性本身就是反主体性的。理性本身就是反理性的。现代性中所凸显出来的这种矛盾是从现代文化的根基中引发的,这就是阿多诺对同一性逻辑的批判中表明的,同一性的东西必然会凸显非同一性的东西,现代文明越是把一切东西都纳入同一性的框架中,非同一性就越是突出。同一性会摧毁同一性本身,这就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所揭示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主体性与现代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  王成华  武正雄 《前沿》2009,(3):60-62
现代性和主体性皆源于启蒙运动且两者以理性为其核心内容。从当前农民主体性要求、农民主体性价值以及获得主体性的难易程度来看,农民是当前主体性最不发达、处于现代性层次最底层也最难以获得现代性的群体,因而农民主体性的完全确立标志着一个国家现代性的最终实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性之标杆。农民主体性已经历了并将继续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农民主体性的建构艰巨,现代性的实现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探讨     
李赞萍 《前沿》2013,(22):41-42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层面的矛盾和冲突的焦点,也是一个为近代西方学者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现代性及其内涵,学者们也都做出了自己不同的解读,但不管是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从哲学角度来看待现代性,现代性发展目前面临困境且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而人类也必须以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对待现代性,人类才能得以长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9.
马秋穗 《求索》2010,(11):144-146
自黑格尔以来,现代性问题在争辩与交锋中,分野成几种不同的思想样式。首先,黑格尔的现代性论域有一个"时间"的维度。其次,黑格尔曾尝试建立"和解的理性"突破主体哲学的困境,但他最终的选择是"绝对精神"。再次,黑格尔左派和右派尽管采取的路径不尽相同,他们却从未想过抛弃启蒙理性,而尼采一派则以彻底地抛弃理性来克服理性。后结构主义思潮所具备的颠覆力量显然承继了尼采一派,但他们依然面临着相同的理论困境。最后,现代性交织着奠基与解基、自我确证与自我怀疑的争论,哈贝马斯重构了理性的坐标。  相似文献   

20.
齐格蒙·鲍曼通过对大屠杀的研究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鲍曼认为,德国纳粹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仅仅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化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集体行动。从鲍曼对当代的历史和社会结构极为深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后现代理论对政治和历史研究的巨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