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誉翔是台湾文坛近年来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新秀,她的短篇小说《洗》获台湾第十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第一名(载《联合文学》1996年11月号)。自80年代以来,以表现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女性角色和女性体验的女性主义文学潮流一直是台湾文坛的一道壮丽的景观。总的来说,80年代的女性作家主要关注的是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问题,探索女性的性爱、情欲、成长、责任,追求在两性交往中女性的平等地位,如李昂的《杀夫》、《爱情试验》、朱秀娟的《女强人》和袁琼琼的《自己的天空》等都具有代表性。进入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天下》是一本非常有名的财经杂志.在台湾知识界和决策层都有很高的公信力。而这本杂志的总发行人.总编辑殷允芃女士.多年来更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被喻为智能女性的代表.被香港媒体评为亚洲最有力量的女人。殷允芃跟《天下》的关系恰似“连体婴”.只要提到《天下》.就会谈起殷允芃.讲到殷允芃自然就会联想到《天下》。本期“台湾丽人行”,将带您一起走近这位洋溢着智能风采的杰出女性——殷允芃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妇联一直都在关注涉及两岸婚姻的女性,在商议"第三届海峡妇女论坛"研讨议题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关注两岸婚姻·关心台商眷属"列为研讨的议题。台湾媒体也十分关注这一议题,但更关心的是,台湾女嫁大陆郎的情况。其时,我们代表团一行还没到台东,台湾的《苹果日报》、《联合报》、《中国时报》等多家媒体就争  相似文献   

4.
原籍江苏盐城的朱秀娟,是1936年出生的台湾中年女作家。她虽早于1969年与1971年先后出版《雨荷》、《破落户的春天》等长篇小说,1976年又创作了《梧桐雨》,但其作品蜚声台湾文坛是在80年代。她倾力于创作描写女性生活的长篇小说,先后出版了《归雁》、《晚霜》、《女强人》、《花落春不在》、《没有明天的女人》、《万里心航》,《握不住的情》、《再春》、《丹霞飘》、《那串响亮的日子》等10多部作品。本文仅以其中几部为例,对  相似文献   

5.
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台湾、香港和北京的三地女性分别好像天上的月亮、星星和太阳。台湾女性柔情如水;香港女性光彩夺目;而北京女性却热情似火。 同宗同文的中国女性,因着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地域习俗,却个性迥异,风情万种。一如滋养着她们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多姿多彩。 自本期起,本刊特地开设名为“台湾丽人行”的专栏。旨在为海峡两岸的读者架起互相了解,彼此沟通的桥梁。倾听、关注、记录并分享台湾各界知名女性的职业发展历程,生活感悟,以及情感困惑,种种。 我们要表达的,不仅是她们在各自领域的高度,更要彰显她们个性的深度。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全球华人女性读者通过该栏目,一窥台湾女性的迷人风采。  相似文献   

6.
新女性主义和台湾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70年代初,经济的起飞和社会的转型,为台湾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新女性运动的兴起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而当时西方激进的女权运动,尤其是1970年美国爆发的大规模妇女解放运动,也对台湾妇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台湾新女性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致路德维希·库格曼》)。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的提高,妇女获得了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为开展与推动台湾问题的研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与鹭江出版社于1985年共同编辑“台湾研究丛书”。几年来,已陆续出版了《台湾海外经济法概要》、《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展望》、《战后台湾对外贸易》、《闽台民间艺术散论》、《台湾新文学概观》等。现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该丛书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丛书。为加强对丛书的指导,最近成立了以陈孔立教授为主编,汪慕恒教授、游斌副编审为副主编的编委会,以利整体规划、优化选题,提升丛书的学术品位。即将陆续出版的有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台湾经济研究室承担的系列书稿《战后台湾企业集团》、《战后台湾金融》、《战后台湾工业》、《战后台湾农业》、《战后台湾财政》和《战后台湾经济发展史》等。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9日,在台湾成功刮起青春风暴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正式登陆,不仅在不到一个月内狂揽3亿人民币票房,其清新的风格更是成功唤起了大陆观众对几年前另一部成功的台湾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回忆。但相较于《那些年》中的男性视角,《我的少女时代》所采取的女性视角更能反映台式青春片的细腻,也因此俘获了万千大陆观众的"少女心"。近年来,在大陆成功的青春片中  相似文献   

9.
郭权 《政协天地》2013,(8):56-57
连横,台湾著名史学家和文人,所著《台湾通史》、《雅言》和编著《台湾诗乘》、《台湾诗荟》等至今颇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1998年5月15日至6月底,我应台湾政治大学的邀请,由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赞助,赴宝岛作学术访问,为我的研究课题《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搜集台湾女作家资料。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等待春天》是台湾女作家杨小云近年的一部力作,曾获台湾“中兴文艺小说奖”。该作思想内容健康,结构严谨舒展,文笔细膩饱满,尤其在人物塑造上,更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文学即人学。好的题材和深刻的主题,总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杨小云是一位关心女性命运的作家,她的小说通常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表现当代台湾妇女的处境、遭遇以及她们的追求与向往,真实地反映台湾的现实和社会问题,具有一  相似文献   

12.
姚同发 《黄埔》2014,(6):93-96
正戚嘉林,1951年生于台湾,祖籍湖北沔阳,毕业于辅仁大学商学系,中国文化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曾长期在台湾外事部门任职。现在台湾佛光大学、世新大学任教,为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台湾史》《台湾史真相思索》《李登辉两岸政策十二年》、《中国崛起与台湾》《台湾六十年》等,主张台湾前途在于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3.
1995年2月号的台湾《中外文学》刊出一《台湾文学的动向》专辑,刊登了三篇论文:陈昭瑛《论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一个文学史的考察》、陈芳明《百年来的台湾文学与台湾风格——台湾新文学运动史导论》、黄琪椿《日治时期社会主义思潮下之乡土文学论争与  相似文献   

14.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09,(9):20-20
澳门《新华澳报》温家宝向崔世安面授“锦囊三宝”;台湾《天下杂志》要命的水;台湾《商业周刊》台湾“富二代”的故事;香港《亚洲周刊》菲律宾首位戈总统科拉桑逝世;《台湾光华杂志》阿里山拨云见日。  相似文献   

15.
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2006年10月25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经济界》杂志社主办的“女性、艺术、台北”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忠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等领导,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江丙坤及夫人陈美惠等台湾和大陆各界人士120多人出席开幕式。此次参展作品近70幅,均出自台湾女画家之手,作品主要以女性情怀、家庭亲情和人类关爱为主轴,展现台北人的思想生活与现代情感。“女性、艺术、合北”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张宏微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9日,著名导演、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行因心肺衰竭病逝于台北,享年91岁。李行导演上世纪50年代涉足影坛,至80年代共导演作品数十部,包括《王哥柳哥游台湾》《养鸭人家》《汪洋中的一条船》《早安台北》《心有千千结》《彩云飞》《海鸥飞处》《吾土吾民》《原乡人》《小城故事》等,是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开创者和台湾电影半个世纪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本所又有四篇论文分别在台湾和日本发表。1月28日台湾《中国时报》刊登文章,详细介绍了杨锦麟助理研究员撰写的论文:《近来台湾党外组党情况之研究》。今年2月出版的台湾《当代》杂志,转载了邓孙昭助理研究员1987年发表在本刊的论文:《试论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民主与地方自治要求》。今年4月本所有两篇学术论文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表。由小林进编著,日本出版会出版的新书《台湾之前途》。收录了范希周助理研究员撰写的《台湾的总体外交》,林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以后,随着大陆人民的大量渡台,许多大陆的乡土神(?),尤其是福建民间的乡土神也纷纷传入台湾.关于这些神(?)的来历,不少台湾学者已作专门的研究和介绍,如刘枝万的《清代台湾之寺庙》(以下简称《寺庙》)、钟华操的《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以下简称《由来》),仇德哉的《台湾庙神传》(以下简称《庙神传》)、吴瀛涛的《台湾  相似文献   

19.
一等奖:(1篇)1.陈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互动的性别行动研究——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二等奖:(4篇)1.王爽(毕业于南开大学):《“五四”女作家的女性观及其创作》2.廖冬梅(毕业于厦门大学):《一种“僭越”和“突围”的写作——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探析》3.张杰(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论陈家林导演的女性审美理想及性别文化心理》4.张洁(毕业于上海大学):《增权模式——虐妻之社会工作应对》三等奖:(9篇)1.谷正艳(毕业于郑州大学):《论中国近代产业女工(1872-1937)》2.李娜(毕业于南开大学):《飞翔与穿越——9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20.
书讯     
▲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和鹭江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的《台湾研究丛书》,1987年又推出《战后台湾对外贸易》和《台湾当代小说艺术采光》两部专著。《战后台湾对外贸易》由厦门特区经济研究所张贻达撰写。这是我国大陆有关研究台湾对外贸易的第一本论著。作者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从台湾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过程入手,进而对台湾外贸外部与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内部与农业、工业、运输业等部门的相互联系,进行了纵横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