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民主》2017,(4)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的时候曾态度鲜明地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代表中华民族巍然独行于全球各民族人文世界中的,便是诗的教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内在的深层体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繁荣发展文化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革命文化遗存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生活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文化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理论视野》2021,256(6)
具有鲜明历史观照和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能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壮阔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领导文化建设以救国、立国、兴国、强国,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开创与推进,到社会主义文化的确立与巩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全面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凝练的民族文化,是经受了实践多次检验的优秀文化,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内涵和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常明  王倩 《学理论》2009,(18):95-95,132
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点、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  相似文献   

6.
冯驰 《学理论》2008,(13):I0002-I0002
金源文化,是我国历史上金朝开国初期以金上京所在地的阿什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女真民族文化。它以女真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广泛吸纳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中的优秀成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女真民族特色的新北方文化。金源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东北黑土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70年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既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70年奋斗实践中大踏步赶上时代并走进时代前列、成功书写人类发展史上伟大传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生动反映,又鲜明地展现为当代中国创造性走出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不断迈向并坚定文化自信的伟大历史进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发展进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是新中国70年文化发展历程给予我们的基本结论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作为一种时代特征、社会特征、地域特征都很鲜明的文化体系,既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规范模式。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不同文化协调并进、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有机文化体系。云南的实践证明,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既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维护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有机整合、良性互动的一体化格局的有效途径,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澄 《学理论》2012,(10):140-141
按照原哈尔滨市市委书记盖如垠关于《挖掘金源文化,提升哈尔滨城市知名度》一文的批示,我们加强对金源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就一些专题设立科研项目,本文是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金源文化作为哈尔滨地区曾经辉煌的文明历史的代表,是哈尔滨历史的骄傲。金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源多流而一体的特色。本文研究了金源文化的起源和内涵、金源文化所包含的文化遗存、金源文化与现代哈尔滨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并在金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为我们解决新时代民族问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有益启迪。以"共同体"的相关阐述为视角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能够进一步认识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理论基质,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现实的巨大实践价值,创新了以发展共享构建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责任共担建设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情感共鸣创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建铸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智慧新方案,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我国古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 ,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 ,也十分重视对于为政者本身的道德要求 ,并把“德治”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理想。这一传统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在评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地区的时候 ,无不把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水准尤其是各级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古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在地包含着四个层次: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民族整体在世界各民族中的影响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找到了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穆玉杰 《学理论》2008,(9):5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今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本期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百年奋斗史: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凝聚了民族团结共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以中国梦凝聚思想共识,文化自觉是基础,文化自信是关键,文化自强是根本。培养文化自觉,在中国梦的航程中明确方向文化自觉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知、规律遵循和责任担当,体现为一种内在的自我发现和外在的向往追求。社会的发展,首先是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点、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  相似文献   

17.
鲍永娟 《学理论》2009,(20):48-49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是人在外界事物刺激下内心产生的羞耻感受。中国古人将这种心理感受加以发掘、升华,形成耻感文化,用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郭文雅 《学理论》2013,(1):32-33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先进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坚实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向心力,而创新先进文化,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杨未 《学理论》2014,(6):148-149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当代大学生是儒家文化重要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他们对儒家文化是否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深切地影响着民族认同。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为例,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文化认同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审慎地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以期能够为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增进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提供某种积极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