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了犯罪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与现场的联系,侧重从命案现场勘查,尤其是法医学现场勘查角度分析犯罪行为人的常见动机,并列举了常见的犯罪动机的伪装现场,旨在为法医、侦查等技术人员重建命案现场和侦破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确杀人犯罪动机能够为侦查工作指明方向。杀人犯罪动机不明,一般是受到杀人犯罪行为、被害人情况、现场勘查情况以及非常见杀人动机存在的影响。要准确判明杀人动机,需要侦查人员在深入调查、细致勘验现场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反映事物本质的痕迹物证和线索,去伪存真,排除干扰,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3.
犯罪通信痕迹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犯罪通信痕迹现场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表象无形性、时间严格连续性、空间广域性和环境可变性等突出特点。犯罪通信痕迹现场勘查,区别于传统的现场勘查。侦查技术人员为了获取犯罪线索,分析并弄清案情,依法运用相关通讯探测工具,以提取、固定现场留存的与犯罪有关的通信终端、中继节点、无线电磁数据、即时通信数据、服务器信息数据、传统物证和其他信息;通过细致分类剖析调查访问、本地现场勘查、远程关联现场勘查等各个勘查环节的实施过程,明确侦查人员在勘查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内容和操作规范,明确犯罪通信痕迹现场勘查的侦查思路。  相似文献   

4.
现场勘查失误不但会使现场上的痕迹、物证被遗漏、灭失,导致犯罪信息获取匮乏,还可能将无关的痕迹、物品引入侦查工作,以致干扰、妨碍案件事实的认定,诱发冤案。因此,从侦查阶段现场勘查入手,提高勘查人员从现场挖掘有效犯罪信息的能力,提升对勘查中无关、虚假信息甄别、排除的水平,是降低现场勘查失误率,遏制冤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进行现场重建,从而确定未成年人被杀后抛尸。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广泛运用于刑事案件立案、现场勘验、现场调查、现场分析、侦查措施、侦查讯问等侦查过程中。但在实际运用中 ,存在着或怀疑 ,或盲从 ,或认为只有在特别复杂、疑难、久侦不破案件中才能使用心理测试技术等误区。应从法律上对心理测试的主体、客体以及程序进行明确、统一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一起野外命案现场的勘查和侦破,分析了野外命案现场复原的方法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涉计算机案件现场既包含电子证据也包含传统证据。勘查现场前应做好收集信息的准备和有关计算机的物质准备,使用专业人员寻找证据源,对证据进行固定、复制和保全。涉计算机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是计算机周围、计算机外部连接情况、计算机软件系统情况、日志和造成损失类型。  相似文献   

9.
犯罪时间伪装是一种典型的反侦查行为,具有隐蔽性、迷惑性、反常性和局限性。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个人单独活动时间十分有限,利用犯罪时间排查嫌疑人一直是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犯罪技能的提高,军队刑事犯罪呈现出预谋化、智能化等新特点,犯罪计划严谨周密,手段花样翻新,对策大胆灵活,普遍采用伪装手法掩盖犯罪事实,企图干扰侦查视线,逃避法律制裁。识别犯罪时间伪装要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吃透现场,刻画犯罪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犯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欺诈性,难以及时发现;其成员具有年轻化、智能化的特点;犯罪现场一般选在金融、证券部门、电信枢纽、终端以及一些举办大型商务活动较多的酒店和会议中心等处.犯罪现场先期处置工作应做到:对现场实行人、机隔离;保证正常供电;到电信部门查明、监控并记录现场及周围各种电信设施运行状况和数据资料;检查消磁、防磁设施,安全运送扣押设备;对现场进行即时照相、录像;不得随意触碰各种开关、键盘等设备.  相似文献   

11.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方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涉及民用爆炸物品的各种案件和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涉爆问题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愈来愈重视,出台了新的规范,加大了监管力度,但即便如此,涉及民用爆炸物品的事件还是屡屡发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机制的,也有认识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犯罪的行政从属性在环境刑法中广泛存在 ,这使得危害环境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将全部或部分地取决于该行为是否违反行政法的规定。由此在环境刑法与环境行政法之间形成了某种关联 ,而这种关联直接决定着对当事人危害环境行为法律性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在以股票为媒介的现代金融业出现以后 ,它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财富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它在短时间内给少数幸运儿带来巨大财富。这种“不劳而获”、“一夜致富”效应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金融行业的极少数“白领”自认为占据“发财致富”的“天时”、“地利” ,在金钱的蒙蔽之下 ,被投机心理所驱使 ,从而丧失理智 ,铤而走险 ,将手伸向国家银库。金融行业白领犯罪案件已成为经济犯罪案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法律、制度、管理机制上探讨遏制此类案件的方法 ,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监管场所的刑满释放人员中存在“释放难”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个问题不仅严重地困扰了监管场所.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目前,对“释放难”的处理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应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检察机关应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畅通诉求渠道,创新监督方式,为破解“释放难”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同罪刑均衡原则的契合问题离不开责任理论的展开与探讨,现代刑事法治所提倡的责任多元化被刑事和解积极引入并充分发挥。但是,责任理论本身的拓展仍不能回避关于责任的来源、归责、裁量等具体问题的考察与追问,刑事和解在这些方面碰到的固有问题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涉网犯罪在刑事案件发案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利用网络为犯罪提供各种服务的刑事案件越来越普遍.文章结合各种形式的涉网犯罪,对涉网犯罪案件利用网络寻找犯罪对象、准备犯罪工具、联络同伙、实施犯罪、销赃等情况进行仔细剖析,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涉网犯罪,发现犯罪与网络具有的联系,为研究涉网犯罪侦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亲告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与非亲告罪是刑法中犯罪的一种重要的法定二元分类,从立法例上看,我国历史上,以及目前国外都存在关于亲告罪自首的特别规定,作者通过比较、分析、论证,建议我国应对亲告罪自首作出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8.
涉众型经济案件中罪与非罪的定性问题是处理该类案件的重要难点之一。通过对“福鼎会案”与“万家购物网”案的考察,可知对涉众型经济案件的实体认定,需要剖析经济行为的运行模式和获利来源的实质,并分析其正当性和合法性,再据此对其予以罪与非罪的准确定性。与此同时,亦应当从三个方面规范经济行为、加强对经济行为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监督和防范、遏制经济犯罪苗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实现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实施以来,入罪案件屈指可数,论文从阐述构成要件入手,分析本罪入罪难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在农村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发达的农业 ,没有繁荣的农村 ,没有殷实的农民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是 ,建设现代农业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