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问中国,并签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在访华期间,尼克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次会晤使尼克松喜出望外,因为当时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好,原定会谈只有15分钟,但这次会晤却延续了将近1个小时。然而4年之后,已经下台而且在美国声名狼藉的尼克松再次访华时,毛泽东已是颤颤巍巍,说话都不清楚,却又同尼克松会谈了1个小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2.
30年前的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越过辽阔的太平洋向中国人民伸出和解之手,前来北京进行他自己称为震撼世界的“打破坚冰”之旅。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30年后,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于2月21日~22日访华,适逢中美两国签署《上海公报》30周年。通过这次访华,中美双方又把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美关系风雨30年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超越分歧、寻求共识,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当时,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公报中有关的重要内容,至今仍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石。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13,(1):5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一个集装箱从美国运输机上秘密卸下并安放在首都机场。这是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尼克松访华期间的一天,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起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尼克松对周恩来说,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旁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他指着身边美国国防部安全军官手中拎着的黑皮箱(即微型活动卫星地面站的终端)说:"从我踏上中  相似文献   

4.
朱洪 《党史文汇》2000,(3):24-25
第一次拜会黄镇初次见到尼克松,是在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吊唁仪式上。这时的黄镇和尼克松近在咫尺,但因为当时中美的特殊关系,两人相见不相认。黄镇和尼克松相会巴黎的一个月后,即1970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明确表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亲自同他商谈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1972年3月,尼克松访华。1973年2月,黄镇被任命为中国政府驻美利坚合众国联络处主任。1973年5月30日,飞抵华盛顿的第二天黄镇去拜访尼克松总统。位于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白宫,是美国历届总统的官邻和办公处所。它是一座白色墙壁的…  相似文献   

5.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双脚踏上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了举世瞩目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随之解冻.尼克松访华,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打破了中、苏、美三个大国相互抗衡、互相制约的平衡,表明中美两国为了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存异求同,开始联合抗苏.鉴于中美高层接触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使尼克松访华顺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政府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煞费苦心地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毛泽东采纳四老帅联美抗苏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一波三折的建交历程1972年2月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宣告了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与敌对态势的结束。尼克松访华结束临走时,曾向中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希望能在美国与毛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6,(9):63-64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隔绝20多年的状况,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美国对中国政策由此后退.尼克松遭到蔑视,蒙受耻辱,辞职后深居简出.  相似文献   

9.
万强 《党史文苑》2004,(7):40-41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北京握手,标志着相互敌对几十年的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解冻。尼克松在华期间,中美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尽管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仍不肯轻易放弃其在台湾的影响,将其划在了他们的“核保护”之下。台湾问题仍是横亘在中美两国之间的一道巨大障碍。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谋求解决办法。正是他的这次来访,使周恩来遭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厄运。不速之客基辛格成为周恩来挨整的导火索基辛格这次访华受到中方高度重视。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亲自同他进…  相似文献   

10.
1971年7月中美北京密谈的主要目的是筹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就包括台湾在内的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中国领导人在会谈之初订立“互惠”原则,迫使美方为实现总统访华而必须在台湾问题上作明确表态.美方在先军事后政治的“两步走”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遭到中方否决后,又试图以“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相威胁,实现延长在台驻军、维持美台军事防御关系的目的.但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以高超的外交智慧,最终迫使美方进一步作出反对日本军事实力进驻台湾、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的承诺.  相似文献   

11.
孟红 《党课》2011,(2):90-9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  相似文献   

12.
四、中美建交对台湾的影响 1969年10月,尼克松在联大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驱逐台湾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1972年2月27日,中美公布尼克松访华的《联合公报》。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它标志着一个时  相似文献   

13.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双脚踏上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了举世界瞩目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随之解冻。尼克松访华,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打破了中、苏、美三个大国相互抗衡、互相制约的平衡,表明中美两国为了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存异求同,开始联合抗苏。鉴于中美高层接触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使尼克松访华顺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中国政府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3,(1):40-40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敏锐地觉察到了美国的变化,抓住时机发起了“乒乓外交”,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拉开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此后又向尼克松总统发出了访华邀请。  相似文献   

15.
孟红 《世纪风采》2007,(5):30-3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为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期间相关的外交活动步步紧逼、幕幕精彩。其中中国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位具有学者风度的外交家棋逢对手,就《中美联合公报》中的台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6.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的大门豁然开启。但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脚步显得十分沉重和  相似文献   

17.
李鸣生 《实践》2014,(2):29-29
1974年5月19日,周恩来写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批示。这就是著名的“5·19”批示。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几天,美国的一架运输机提前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运输机刚停稳,一个集装箱便从飞机上卸了下来。这个集装箱被迅速打开后,露出的是一个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的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首都机场。  相似文献   

18.
引子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鉴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提出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外交战略,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坚冰虽然开始融化,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却并不平坦。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和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至1978年12月16日两国建交,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其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相继于1976年逝世,美国总统也换了两任。  相似文献   

19.
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伟人邓小平向美国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政治家的非凡风度。 邓小平说:“美国必须遵守中美《上海公报》,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新格局。在此期间,依靠“与中国对话”、“结束越南战争”的竞选口号而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反共斗士”尼克松频频发出愿与中国接触的信息。   1971年 7月 9日,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大张旗鼓地到西贡、曼谷、新德里做“了解情况的旅行”,在达伊斯兰堡以当代外交史上最了不起的遁身…  相似文献   

20.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然而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更多的是服从于美苏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步履艰难,从尼克松总统的辞职,到福特总统的无奈,直到卡特总统上台并经历了一年多的犹豫之后,才完成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主要在美国方面,美国因素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