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讯问谋略是由谋略主体、谋略对象、内容和谋略场四个要素有机地构成的整体。以讯问谋略主体为核心,各要素在整体运行当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侦讯谋略的结构体系是由讯问谋略、讯问方法、讯问语言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搭配、排列而构成。  相似文献   

2.
情感感化是侦查人员在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情感需求,唤醒其正性情感,削弱甚至去除其负性情感,最终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讯问方法。作为一种“软审讯”方法,情感感化在讯问中能更好地迎合新《刑事诉讼法》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讯问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整体功效的发挥离不开构成它的每一个内部要素。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是情感感化整体功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的前提。也是实现讯问目的的充分条件。情感感化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实施主体、被实施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讯问谋略是指讯问所依据的计谋方略,其目的是以最少的人力、时间和物质消耗获得最佳的讯问效果。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讯问实际上是讯问主体和对象之间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而进行的心理较量,其过程充满了竞争性和排他性。这种竞争性和排他性决定了讯问谋略在讯问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如果谋略实施不当,就很容易变为"诱供"。可以说讯问谋略和诱供之间只有一纸之隔。因此,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最适宜的讯问谋略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情感感化是侦查人员在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情感需求,唤醒其正性情感,削弱甚至去除其负性情感,最终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讯问方法。作为一种"软审讯"方法,情感感化在讯问中能更好地迎合新《刑事诉讼法》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讯问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整体功效的发挥离不开构成它的每一个内部要素。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是情感感化整体功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的前提,也是实现讯问目的的充分条件。情感感化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实施主体、被实施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侦讯对策具有谋略、用谋方式、讯问手段、对话技巧、气氛调节等五大构成要素。侦讯谋略可分为虚实、时机、造势三大类型。侦讯用谋方式包含起点、方向、步骤、突破点和突破口等要素。侦讯用谋方式的步骤类型可分为纵横耕耘式、自由交谈式,直接攻突式、迂回包抄式,循序渐进式、四面出击式等三类六个。侦讯用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只是一类谋略一种方式,往往有几个谋略的交叉使用和多种用谋方式的组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讯问谋略是侦查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诉讼技巧,有助于获取口供这种重要的证据。它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智谋性和策略性特征。由于"谋略"天然带有威胁、引诱、欺骗的成分,且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讯问谋略的界限,因此讯问谋略很容易演变成非法讯问。新《刑事诉讼法》在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中并没有明确排除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式获取的口供,因此,应正确厘清讯问谋略与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式进行的非法讯问的界限。要防止讯问谋略演变为非法讯问的措施,应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明确排除威胁、引诱、欺骗方式获取的口供,严格执行并完善讯问过程中的录音录像制度,引入辩护律师的讯问在场制度,加大对违法方式取证的侦查人员的惩罚。  相似文献   

7.
作为侦查取证的重要手段,讯问对于公安机关能否有效查明案件事实,全面收集证据并准确追诉犯罪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取得讯问的成功并非偶然,需要较多相关要素的支撑。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通过实战调研并结合自身工作体会,笔者对成功讯问的七大基本要素构成进行论证,对易于导致讯问失败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冀盼对我国的侦查讯问工作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贿赂犯罪的特点决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在侦查证据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必须使用谋略,以智取胜。贿赂犯罪侦查讯问谋略可分为攻心,造势,虚实,迂回四个方面。攻心策略要注意时机、针对性以及信任感的建立等几个要素;造势策略则要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威慑、控制和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的"势";虚实谋略有避实击虚和以虚示实两个方面的应用;迂回谋略有循序渐进,投石问路,断其后路和迂回围歼等几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缴械投降,坦白交代,往往要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在使用讯问谋略时如果不把握好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入非法讯问的泥潭。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我国应设立适合国情的限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促使犯罪嫌疑人坦白交代,就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如果在使用讯问谋略时不认真把握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八非法讯问的边缘。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的精神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限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化、集成化、可视化、扁平化、精确化、协同化为特征的公安信息化指挥体系,是对原有警务机制和作战模式的全方位颠覆与冲击,是引领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化指挥是由信息引导、指挥决策、谋略应变、战术协同四大要素构成.探讨四大要素的内涵结构和功能特征,有利于公安机关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犯罪,促进社会治安综合管控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程度上,侦查讯问可以被视作是一种特殊的说服过程。社会心理学上的说服模型从传播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整个说服过程,它对侦查讯问中促使犯罪嫌疑人改变拒供态度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侦查讯问中同样可以构建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说服模型,其构成要素中的讯问者、讯问信息、讯问对象、讯问情境对讯问的说服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定程度上,侦查讯问可以被视作是一种特殊的说服过程。社会心理学上的说服模型从传播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整个说服过程,它对侦查讯问中促使犯罪嫌疑人改变拒供态度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侦查讯问中同样可以构建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说服模型,其构成要素中的讯问者、讯问信息、讯问对象、讯问情境对讯问的说服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讯问笔录中案件事实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清案件事实是讯问的根本目的。如实、清楚地反映案件事实是讯问笔录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案件事实由各个要素组成。充分认识事实诸要素的作用并熟练掌握其记录方法,对提高讯问笔录的质量和提高办案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侦查取证的重要手段,讯问对于侦查人员能否有效查明案件事实,全面收集证据并准确追诉犯罪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取得讯问的成功并非偶然,需要较多相关要素的支撑。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由于个案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案件的讯问工作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就取得讯问成功的一般要素而言,则具有一定普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侦查讯问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即:讯问全程录音录像资料的属性及全程监控下的讯问能力提升问题,讯问笔录的制作技巧问题,威胁、引供、诱供与讯问谋略的界限问题,讯问室的设置问题,同步录音录像下的讯问能力培养问题,对此可以设计一些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要以“三教”评价改革这一目前最为活跃的子系统为抓手,实现高质量的、系统的“三教”统筹。基于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三教”评价改革系统中的主要动力要素包括由政府、学校、社会组织构成的主体性要素、由法律法规与评价惯习构成的制度性要素以及由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资源配置构成的环境性要素。三大动力要素在系统中呈现出推动主体共同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与服务全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三个方面的价值表征。推进“三教”评价改革系统发展,应遵循统筹主体要素协同先行引领系统整体发展、统筹制度要素持续整合保障系统稳定发展以及统筹社会环境要素生态构建支持系统和谐发展的逻辑路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禁止诱供,但适度利诱是侦讯谋略不可或缺的内容。区分诱供与适度利诱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运用坦白从宽政策。坦白从宽政策在司法实践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法律依据的缺失和侦查讯问机关职权限制,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保障坦白从宽政策的贯彻落实,使侦查讯问人员在讯问活动中把握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我国侦查讯问程序法治化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其价值取向和宏观研究方面尚有缺陷,需要进一步剖析其程序的构成要素,理顺其中的法律关系,完善相关法律,真正实现我国侦查讯问程序的法治化。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侦查讯问程序的法治化及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讯问策略的运用可极大地提高侦查效益.但其中含有的一些欺骗、引诱、威胁等性质的策略的运用颇具争议。法律应当对欺骗、威胁、引诱等性质的讯问策略保留一定的容许度.主要原因在于讯问主客体之间固有的对立关系、提高侦查效益的需要以及讯问策略谋略性的必然体现。而国外对此类讯问策略也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给予此类讯问策略一定的容许度。我国目前的相关解释对于威胁、引诱、欺骗的法律界限问题仍未详细规定。对于非法欺骗、引诱、威胁及其他非法讯问策略的认定,应坚持以下标准:不能限制或剥夺被讯问人的自由供述意志,不能导致虚假供述.必须符合公序良俗原则.必须恪守司法诚信原则.且在普通社会大众所能容忍的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