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入迷地看着陆天明的官场小说《省委书记——K省纪事》,冷不防妹妹从我背后走了过来,一边拍了我一下,一边大喊了一声:“哥!”把我吓了一大跳,闻声立马从靠椅上站了起来,看见妹妹一脸笑呵呵的,我说你中彩了啊,看你美的。  相似文献   

2.
李小林约我为纪念她父亲李雪峰写点东西,这使我有点为难。小林的意思,自然是写李雪峰和我父亲纪登奎之间的往事。可是对我父亲过去工作上的事,我知道得很少,对李雪峰和我父亲之间曾经有过什么工作关系和交往,也了解不多。只是从1988年起,我才去看望过李雪峰。不过,从一些不多的接触中,对这位老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想,我就从李雪峰最初在我心中的印象谈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09,(9):49-51
我叫王昭懿,是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一名演员。从1999年到现在,我伴随着儿童剧走过了10年的青春时光。还记得那一年,我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向当时的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投了份简历。  相似文献   

4.
死神在酒吧     
侯文咏 《党课》2011,(18):70-71
这是病人告诉我的故事: 当妇产科医师宣布我得了卵巢癌时,我心里想,天啊.这已经是我这一生得的第三个癌症了。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广告,内容是有个人从山谷跌了下去。没死。他站起来又被货车从身上辗了过去,还是没死,最后是闪电击中他,一样没死。  相似文献   

5.
周碧 《当代党员》2006,(9):27-28
2002年7月8目,我与前夫离婚整整10年了。就在这天.他带着两个女儿从新疆来看我。看着我和我现在的丈夫恩爱有加,我的生意异常火爆.前夫连连称赞:“你有能耐,干得漂亮!”从此。两个女儿也留在了我身边.10天后,前夫只身一人回到了新疆。  相似文献   

6.
我是秀山县的一名高中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阅读《当代党员》,不知不觉已有4年多了。我到县城读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在周末一般都外出上网或者看电视,而我却喜欢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聚精会神地阅读《当代党员》。4年多来,是你,陪着我度过了寂寞的岁月;是你,让我这个山里娃知道了山外的世界。我从心里感激你,你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7.
悼念彭塞弟     
彭塞去世了,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他。彭塞是我表弟,也是我妹弟,关系自非一般。我小时住在他家里,和他朝夕相处,并同在盐道街省师附小读书,后来同走一条路,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我被捕入狱,1938年我从监狱出来后,彭塞不久就去了延安。以后他从延安回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我们虽然没有组织联系,但彼此了解、信任、支持。他初在四川大学读书(当时川大在峨眉山),有一天突然到夹江我家,告诉我川大党组织出了点问题,他必须离开峨眉返回成都,在我家只住了一宿,第二天我就护送他走了。他以后进华西…  相似文献   

8.
1986年夏天,我从高中考入军校。4年的军校生活使我眼界大开。我一边如饥似渴地汲取理论营养,一边尝试用理论诠释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身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也迅速完成了从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毕业两年多,我就被选进机关宣传部门工作,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围观中国     
《廉政瞭望》2014,(12):40-41
从贝克汉姆访沪到苍井空游园,从击毙周克华到城管打死瓜农,好奇的国人几乎包围了每一个大事件的现场。紧接着就是:我在现场、我看到了、我跟你讲……  相似文献   

10.
党校感悟     
放飞着希望的翅膀,我从国企的生产线走来。2005年的春天,我荣幸地成为党校的一员。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这一天起,我踏上了这座如今已有60年建校史的党员干部培训阵地,从事一项我原先没有经历过的却义向往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条烟熏黑了心 我叫王涛,于2002年从税务专科学校毕业,被分到东北某市一偏僻的山乡。尽管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但我还是有一股干劲、满腔热血。每次到村里走访调查,我都积极主动,回到乡里单身宿舍,我从不出去搓麻,而是趴在桌上,整理下基层的调研报告,当我把内容翔实、  相似文献   

12.
我叫牛小涛,是焦作市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2004年,走出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我,满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憧憬,来到了温县。5年来,我先后担任祥云镇盐东村支部副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回首当村官的5年,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了从菁菁校园到绿野乡村,从意气书生到基层干部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我读《当代党员》已经有20多年了。1981年的一天,我在一个党员朋友家里玩,偶尔看到了一本《重庆支部生活》杂志,我一读就被吸引了。从此,我每月都要到单位找这本杂志看。就是这本只有32开本的杂志,成为我的人生伴侣,使我从一个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党员,又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20多年来,我的每一个进步,都与这本杂志的指引、教育分不开。1989年,我在梁平县工作期间,一位编辑到县委宣传部约稿,我写了一篇题目为《赤诚送迎万家客》的通讯稿,刊登在1989年第3期《重庆支部生活》上,从此以后,我对这本杂志的感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牧笔高原     
也许我不该学习蒙文蒙语,或许也不该学那么深。当我把它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像旅蒙商那样想从草原赚取点什么时,蓦然回首,它却用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俘虏了我———我接受的是整整一个民族和辽阔的蒙古高原。芝麻开门,我沦陷已深,感到愈老愈离不开它了。也许当初的动机是鄙俗的、幼稚的,也经过一个痛苦和磨合的过程。但她(我上面说的一切)却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宠坏了我,也塑造了我。骏马的火印只打在胯上,草原的烙印却深嵌我的灵魂。从吃肉拿刀的架式,到形容举止,思维方式,或某种固执与偏颇,都得到她的承传和潜化。我一扑进她…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省直企业职工。从1997年参加工作时起,就开始交养老保险金了。上个月,我被批准到国外定居,我明显不够退休条件,有人说我前几年的养老保险白交了。请问,他们说的对吗?  相似文献   

17.
押沙龙 《廉政瞭望》2011,(10):61-61
我有时候走在北京街头,忍不住遐想:最好忽然有个加长劳斯莱斯在我身边停下。只见一个富豪从车上跳下来,拦住我,说我是他失散多年的千爹。随后他用劳斯菜斯拉着我.从海淀一路开往夏威夷.在那里购置一套连洗手间带车库其3000多间的豪宅供我居住,然后每年给我20亿零花钱。我说太多了,他说为了千爹花再多都是值的。  相似文献   

18.
贺捷生 《学习导报》2011,(18):51-52
这是解放初期的事了。那时,父亲和母亲刚把我从湘西找回来,放在身边上学。沐浴着新中国灿烂的阳光,我和所有的人一样,感到天是那样的蓝,水是那样的清,走在路上都想放声歌唱。虽然我不再是个黄毛丫头了,但由于特殊年代的特殊经历,致使自己在性格上多少有些封闭,在人们的面前话不多;又由于我身体弱小,即使到了豆蔻花开的年龄,身体也没有完全长开,脸色也不似同龄少女那么红润。许多跟随父亲贺龙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叔叔阿姨,看见我那个样子,很是心疼,总是情不自禁地把我搂在怀里,希望把我从过去的寒冷中温暖过来。  相似文献   

19.
陈知建 《湘潮》2012,(1):25-27
1961年3月,刚过完58岁生日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正在北京四中读初中。3月16日上午,父亲的秘书陈克勤突然把我从课堂上叫了出来,告诉我父亲病危,要我们兄妹立即随他飞往上海。我先是一惊,随后想到父亲一生打败了无数凶恶的敌人,经历了无数艰险,已经两次挺过了心肌梗塞,这次也绝不会被打倒的。但一下飞机,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块黑纱……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还不满16岁。从此;我要想了解父亲,只能从资料和别人的回’忆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20.
笑笑     
退休后,我没事常到市内商业街逛逛。一天中午,我从一家酒店门前经过,突然从对面走过来一个40岁左右的人,看样子像个推销员。他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啊呀!老厂长,好久不见了。”我一看,这个人根本不认识啊!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人就连拉带拽地说:“走,我请你喝酒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