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恩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05周年。他离开我们也快30年了,但是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他“音容宛在,永世难忘”,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敬无涯,思无涯。广大群众中深厚的“周总理情结”,源于“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按照时尚的语言来解读,就在于他光辉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南山 《党史博览》2008,(3):4-10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勤政爱民,倾注民生,老百姓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带头捐钱给群众建澡堂;修建密云水库,他批评水库指挥部“见物不见人”;延安人民生活穷困苦熬,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一切,使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总理”。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采撷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学习导报》2012,(14):40-41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归来,第二天在报纸上有消息说“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看到此,周恩来找来写此报道的记者,指着报纸上的消息说:“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现在,天灾人祸搞得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我周恩来作为国家总管,居然还“神采奕奕”?这样宣传“上不合于国情,下不安于民心”。  相似文献   

4.
人民的公仆——周恩来○李兆荣周恩来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的革命精神,光照日月;他的丰功伟绩,万古长存。我们纪念他,就要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周恩来把全心...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的优秀品质、伟大人格、革命精神是一代楷模。他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的精神风范为我们中华民族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体现在周恩来一生中的许多革命精神风范中,最集中一点,就是他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6.
《党员文摘》2008,(3):F0003-F0003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议事业立下卓著功勋,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党。周恩来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5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诞辰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本刊特选登这幅记录61岁的周恩来检阅解放军仪仗队的图片,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周恩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名字、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他的人格魅力,被历史学家所褒奖,被人民所景仰,被文学家所称颂。被他的人格所吸引、所感动的人,有党内的,有党外的,有中国的,有世界的。"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这是人民表达的对周恩来的衷心爱戴,是发自内心的,是人民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件小事可以映照出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萧何 《党史纵横》2008,(3):17-21
说到周恩来,人民群众对他有一种特殊的敬仰、特殊的爱戴。周恩来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和爱戴,是与他以身作则,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分不开的,其中在饮食生活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讲话时,曾专门引用了周恩来的话:“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在他光辉的一生中,清正廉洁的为政思想和鞠躬尽瘁的公仆风范,犹著如椽的大笔,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在人民的心田里,刻下了的崇高伟大的公仆形象。一、民政──为政治国的根本,人民公仆的本色。为谁服务问题,是为政治国首当其冲的问题,也是革命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早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就曾庄严宣布:“我们的国家机关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一再的申明:“我们的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干部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周恩来为政思想和公仆风范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出身于旧时代的官宦之家,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是遵循“厚葬祖先,光宗耀祖”这一道德规范办事的。但是,周恩来自从投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成长为一位坚定的共产党人后,对旧家庭的这一传统观念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建国后,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已充分认识到我们国家人多地少.旧的葬俗早已成了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一个不小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孔繁森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王新忠“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孔繁森同志终生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的真实体现。正是有了这种观念和意识,他做到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中的一个。从1927年起,他就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直到去世,长达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政府总理,前后26年。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人民公仆勤政典范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就曾经说过:“假如是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大功大德集于一身的世界伟人。在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他不仅为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展现了极为高尚的品德。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性的楷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邓小平在周恩来追悼会的悼词中说:周恩来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他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限忠诚,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对敌斗争的坚定性,学习他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学习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艰苦朴素  相似文献   

14.
1922年9月,安源路矿罢工胜利后,工人们提出要给刘少奇每月200元银洋的薪金,但他只要了每月15元的生活费。他说:“共产党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要让天下受苦的人得到解放;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生活不能高于人民,贪图享受。”周恩来:“不能搞特殊化”1963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专程来到苏州,看望养病的陈云。总理当天就要离开苏州,接待人员准备了一些“苏式糖果”送给他。邓颖超立即要随行人员付钱。当知道这些糖果是仅按成本收价时,总理就一定要按市场价把钱补上,并且严肃地对接待人员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  相似文献   

15.
曹应旺 《党史博览》2012,(5):9-14,26
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26年,功勋卓著,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什么能赢得人民这样的称赞?他为什么能出色地管理好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情最为复杂的大国的国务?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大国总理?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总理当年在对外活动中高度重视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建立和发展真挚友谊.而非洲老一代领导人也同样非常敬重周恩来总理,把他誉为“属于世界性的中国伟人”(尼雷尔),“载入史册的第一流政治家”(萨达特),“以献身精神和杰出才智为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服务”(布迈丁),“忠于民族独立与和平理想的典范”(桑戈尔)。他们深情地说,伟人周恩来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永远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对自己壮丽雄奇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应像小平同志那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做人民的儿子。做人民的儿子,最重要的是时刻要把人民的冷暖挂在心头,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像焦裕禄,在大雪纷飞的寒冬,给一户户贫困家庭送去救济粮。一位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老大娘问他:你是谁?焦裕禄深情地回答:我是您的儿子。像孔繁森,把一位藏族老阿妈冻僵的脚放在自己的怀中暖,为了抚养几个藏…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周恩来的名字和风范,人们都会肃然起敬、心向往之。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他既是革命家的典范,也是普通人的典范。他一生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谦虚谨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的晚年,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照顾大局,相忍为党,所有这些,都在他的“最后一次”或“最后一个”中有所体现。他最后的请求和唯一的愿望,只是悄悄地、不留痕迹地把自己的骨灰,撒播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人生自古谁无死,活在人心便永生。他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必将世世代代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本刊将连载著名周恩来研究者秦九凤先生的《盘点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最后一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金良媛 《世纪桥》2007,(4):101-101,111
周恩来的“感动教育”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作为世上最完美的领袖,周恩来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感人事迹,这些故事贯穿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让人感动”是人的心理质变的临界点。因此,研究周恩来的“感动教育”对于国人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1976年1月8日,一代伟人周恩来与世长辞,亿万人民自发地进行悼念活动,哀乐低回,悲声如泣,人群如海,花圈如潮。20多年过去了,周恩来总理留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非但丝毫也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减色,相反,他那伟大的革命人格的丰碑,愈益光彩夺目。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的人格追求“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这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周恩来同志的高度评价。周恩来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顽强斗争的一生,是把自己的一切,以至自己的宝贵生命献给他所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