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作为中国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不仅运用于绘画上,也广泛使用在雕塑上。运用线刻的手法,使线的形式美感和雕塑完美结合,从而使雕塑中的线更具有特殊的审美意味。这种线刻的形式美感及其意味,在汉唐两个朝代的陵墓雕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最具代表的就是汉霍去病墓及唐昭陵、乾陵前的石雕上的线刻。在中国历史上汉唐不仅在政治、经济上空前强盛,在文化艺术上也达到了高峰,这种强盛又投射在帝王的陵墓建造上,作为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前石雕,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寄托着这个时代的审美情节和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2.
石刻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传承书法,记录历史,熏陶情操,启迪人生.不同的人对石刻的认识和感受不同,不同的石刻对人的启迪和触动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涤虑     
石刻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传承书法,记录历史,熏陶情操,启迪人生.不同的人对石刻的认识和感受不同,不同的石刻对人的启迪和触动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求索》2014,(0)
201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杨家山墓群的三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三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均为东西向,出土了陶器、铁器等遗物。墓室形制和随葬品特征一致,故判断它们为时代相近的家族墓,年代为东汉晚期。此外,1、2号墓发现有白膏泥涂抹墓壁及墓底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求索》2015,(0)
2010年8月,为配合醴陵至茶陵高速公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攸县文物局在攸县酒埠江镇色江村燕子岭发掘了8座汉晋墓葬,其中有2座相邻的东晋墓,出土有瓷器、铁削等器物。通过墓砖纪年和器物器形比较,可以推定两墓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古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西汉名将霍去病,曾先后六次出击匈奴,战功显赫,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看不起朝中的文官博士。与霍去病同期为官的东方朔,时任太中大夫,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官。他很不赞同霍去病对文官博士的看法。本想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意见告诉霍去病,又恐怕霍大人难以接受,反而自讨没趣。于是,他便发挥自己善于辞令、诙谐幽默的特长,旁敲侧击地对霍去病说:“干将英邪,天下之利器也,水断蛟龙,陆断马牛,将以补屩(音juē,草鞋),曾不如一钱之锥;骐骥騄駬,天下之良马也,将以捕鼠于深堂,曾不如跛猫!”东方朔这…  相似文献   

7.
读史明道     
我喜爱读书,尤其对历史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初读史书。我还在小学时代。兴许是小时候受长辈们经常在农闲时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霍去病血战匈奴、官渡之战、陈桥兵变、梁山泊好汉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苏南通狼山是我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屹立在长江的北岸.隔江与南岸常熟境内的福山遥遥相对,气势非凡,风景秀丽.山巅有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九七六——九八三年)的支云塔;南麓有初唐(六一八——九○七年)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和南宋(一一二七——一二七九年)西路兵马总监金应墓以及辛亥革命北方军革命军领导人之一的白雅雨烈士墓;东北麓有园林和许多石刻,为历代文人作诗题名之处. 一九八三年,在狼山南麓原大雄宝殿又完成了我国第一套佛教十八高僧瓷砖壁画,这是佛教艺术改革的新创造.  相似文献   

9.
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现代元素;重视宣传以架起戏--众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  相似文献   

11.
车瑞  余祖伟 《重庆行政》2013,14(1):104-106
新千禧年后大众文化进入了质变阶段.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大众文化的载体也日趋多元化.电视传媒、网络传媒、电信传媒、纸质传媒等共同构筑了立体传媒时代并成为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媒介.伴随着传播方式的变革,大众消费主体的审美阈限获得了极度拓展和提升,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带来了审美理念的革新和审美范式的重构,并使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新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2.
桂海碑林在中国文献中是具有独特地位的碑林,这里碑刻林立.而在这众多石刻中,<龙图梅公瘴说>碑是一块充满文化和政治色彩的碑刻,在桂林石刻中有它自己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继“遵义会议”会址之后,杨粲墓是贵州境内又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位于遵义城南10公里的皇坟嘴,规模宏大。石刻丰富,为西南巳知宋墓之冠。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一、墓葬情况皇坟嘴原叫“官坟嘴”,地势高峻,四周是重山复岭,下为宽广数丈、萦绕环流的湘江。在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宋代白锦堡治,其后成为杨氏家族墓地。陈怀仁《心斋随笔》云:“遵义冉家林侧,有地曰官坟嘴。……乃宣慰杨氏祖茔。其间石墓十余,皆雕镂精工,惜碑记荒没,惟近水竹林有方石,系宣慰杨爱妻田氏墓表”。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说,明成  相似文献   

14.
《求索》2016,(0)
2014年10月8日,在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群益村一处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发现了一座以石灰三合土砌筑的古墓。墓分前、后室,券顶,后室的两侧壁、后挡壁及墓顶共四个面绘有壁画。两侧壁所绘为葬仪图,墓顶为"十日图",后挡壁所绘为墓主图像及侍僮。根据墓葬形制、壁画风格以及墓主人后代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白族火葬墓的时代上起大理国晚期,下迄明代末叶,元明时期居多。以洱海为中心广泛分布于白族居住区。虽然各时代火葬墓的葬式、葬具、墓碑形制等都有其不同的特征,但墓碑、幢上的经文、画像皆由佛教密宗阿叱力所书却是相同的。结合阿叱力教在洱海白族地区的流行时代、传播路线、地区及该教的内容、葬俗,可以认为白族火葬墓是一种较典型的受佛教密宗影响的文化现象、与氐羌民族的火葬习俗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的现状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林 《思想战线》2003,29(2):65-70
西南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石刻历史档案,按形式来分类,可将其分为民族文字石刻档案,汉文字石刻档案和图画石刻档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发掘、抢救与保护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张汝山 《青年论坛》2005,(4):136-137
在消费主义、大众传媒与后现代主义的共同推进下,人类正步入泛审美时代。泛审美时代消费文化所主导的感性主义的平面化审美向度,颠覆、解构了传统审美的人文内涵,因此,以美学的介入,使消费文化维持一种泛审美与审美的人文精神向度之间必要张力关系,是时代赋予美学、艺术工作者的神圣道义承担。  相似文献   

18.
易立  马淑贞 《理论月刊》2006,(6):115-117
"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形象在现代主义诗人眼中成为"恶"的载体,恶的化身."自然"作为审美客体在欧美现代诗歌中形成了两大形象系统,一是以浪漫主义文学时代中的湖畔派后期浪漫派等为代表的"自然之神圣"的形象系统,二是以现代主义文学时代的后期象征主义以及由之派生出来的意象派和隐逸诗派等为代表的"自然之恶"的形象系统.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之间的转变在诗歌文本中的体现及其转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50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建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北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为最丰,多达1125件,故有千唐志之称,并被誉为"一部石刻唐书"、"唐志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温华 《理论月刊》2008,(3):121-124
本文在阐明当代视觉文化与大众审美意识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的教育功用与"娱乐功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艺术的娱乐功用是以教育功用为前提的,娱乐的观看快感满足了人们低层次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人们的价值需要是会沿着一定的层级需要上升的.人们已经逐渐地在追求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以求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由初始的耳目愉悦逐渐走向精神愉悦,反映了受众对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审美需要,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反映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解读能力与审视能力.本文还对图像艺术的审美价值、审美关系与审美创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