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年说虎     
虎林,这个因"虎"而兴,因"虎"成名的地方有太多关于虎的故事。边防民警们有志让虎年的虎林能够更加平安,更加繁荣。这也是所有虎林人的信念和愿望。  相似文献   

2.
摩尔根<古代社会>断言原始时代没有爱情,恩格斯也对此作了肯定.新的田野调查材料和现代大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了这一结论的错误.事实表明,原始时代的爱情像文明时代的人一样强烈,其上限可远追到最早的伙婚制时代.它表明:性-爱-婚的三元统合,是"人的生产"的人类学条件.所谓"血婚制"作为一种婚姻制度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周易><归妹卦>爻辞以卜筮的故事记录了当时商周贵族的流行的媵嫁婚制.媵婚制的具体形式就是出嫁者的妹妹、侄女同时随嫁到男方.<归妹卦>爻辞描述了少女随同嫡姐出嫁无法改变做媵的悲伤命运.  相似文献   

4.
虎与人     
老虎被尊为百兽之王。虎胆虎气虎劲虎威都何等了得。个体的虎遇到个体的人,虎绝对处于优势。虽有武松打虎的故事,但不过是小说家的闭门造车,正是常人惧怕老虎、急欲征服老虎才制造出这样的美谈壮胆。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在传统上与虎结下不解之缘的古老国度,关于老虎的民俗信仰、神话传说和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审美意蕴特别浓烈的民族民间文学中,各民族的文化差异表现得非常充分;通过对民族民间文学符号系统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可以反观丰富的民族艺术思维及审美心理特点,了解多彩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彝苗民间故事对于生命审美的直观体验,暗合了人的生命力和审美心理力的关系,其隐喻思维的扩散和审美意识的积淀,造就了这些民族该类型故事传承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虎年谈虎     
按中國農曆今年是丙寅年,寅属虎,故稱虎年。今年的年畫、年曆以及賀年片上,各有虎的形象。古老的習俗中常以虎威驅邪,祈求平安吉利,以至認為虎年出生的孩子(屬虎),很可能是吉星高照。虎為百獸之王,我國人民喜愛虎,因為我國有老虎——東北虎、華南虎和南亞虎三個亞種。 東北虎是現存最大的虎種,身軀一点八米左右,體重近二百公斤,體魄健美,威武雄壯。由於它生活在我國東北等較寒冷的地區,有一身  相似文献   

7.
彝山虎舞     
彝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山,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山与山相连,水与水相依,节日一个连着一个。 农历正月初八,我们驱车赶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双柏县法膝镇小麦地冲参加彝族罗罗人一年一度的“虎节”。  相似文献   

8.
苗族民间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歌与民间长诗.古歌中,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的"刻道"为急待保护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刻道>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苗族婚姻叙事长诗,更是一部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苗族古籍.保护和研究刻道,时于系统地了解苗族进入氏族社会后婚姻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发掘苗族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9.
<孝经>中有大量的引<诗>,其引<诗>并非是<诗>本义的使用,而是经过自身的择选与阐释,在"孝"论的思想体系下,形成自己的<诗>学思想.其思想包括"孝'即是德"的<诗>学主题的提出,包括对社会各阶层"孝"德的<诗>学规范,包括对"孝教"这一治国途径的<诗>义理解,包括对"忠谏"的"事君"思想的<诗>学阐释.<孝经>已经形成了"孝"论体系下的独特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史实表明,年轻的亚当·斯密就完成了他的伦理学巨作<道德情操论>,成为悲天悯人的道德哲学家.17年后,他又因为建立起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被奉为经济学圣经的鸿篇巨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从而获得经济学之父的称誉.在伦理学中立论人的利他性,同时在经济学中立论人的利己性.对人性理解的这种双重与"矛盾"曾经被认为是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早期对南方环境疾病的认识与表述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大规模流行病现象,六朝以后的历史记录渐渐形成了对这种环境疾病的一种固定表述,这就是"瘴".但是,在<史记>、 <汉书>、 <尔雅>、<说文>等早期文献中,并没有"瘴"这个字.不过,这并不表示"瘴"的缺席,仅仅是"瘴"的表述缺乏而已.  相似文献   

12.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13.
"恨恨"考     
一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名<孔雀东南飞>,下省称<古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①按:"恨恨那可论"之"恨恨"当作"恨恨".今以三点证之.  相似文献   

14.
谚云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抵是说牛犊天真幼稚,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可我却视牛犊为后生,赞其朝气十足,胆气勃发。牛不惧虎,虎不敌牛,如今竟得实证:一动物园喂养了几只东北虎,长得威猛凛凛,某日放进一头牛,以为饲虎之食。好奇的观众满以为能亲历饿虎扑食的场景。孰料那头牛抵死不作俎上肉,与吊睛白额大虫展开抗争,以一对双角同几副虎口、虎爪相搏,竟"杀"得几只"百兽之王"狼狈不堪,败下阵去。围观者大大的扫了一回兴,都怪老虎太没用。古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说,今则是园中之虎不敌牛。倘说虎远离了山林草莽,威风大减,只好受群犬围攻的气,那末动物园中之虎,以多对少,怎的也做了牛的角下败将呢?虎不敌牛,事出有因,盖在生态环境变  相似文献   

15.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又往往与苗族民间文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苗族人民独有的精神财富。探讨苗族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苗族的历史、宗教、文学有一定意义。 一、苗族图腾神话与古老习俗 苗族的图腾神话是苗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初民在远古时期的生活和习俗。 在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人们为了生存,每时每刻都在同各种植物、动物打交道,人与  相似文献   

16.
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边墙"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湘黔边一带史称"苗疆"的苗族聚居区在明代年设的"堡哨"、"边墙"的历史沿革和作用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堡哨"、"边墙"是苗族人民顽强斗争的结果,客观上使当地苗族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是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并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确定了我省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把中央要求、时代特征和浙江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深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的国内外形势,明确了推进浙江发展必须坚持的主题、主线、根本目的和总体目标,提出了推进浙江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这必将对浙江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朴园是一个被封建伦理异化的人.他的悲剧在于他被异化后主动放弃父性、夫性乃至人性.实际上,他自身的悖论人生故事却是<雷雨>之源.在周朴园痛苦的人生选择之后,隐藏的是一颗挣扎的心灵,纠缠的是他反人性后寻求回归人性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9.
东川"罗家沟摩崖苗文石刻",是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现存最古老的使用"老苗文"凿刻的石碑,就其文字书写方式而言,不仅揭示和印证了"老苗文"创制初期存在的不足及其发展变化,还遗留有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从生产和交往相互作用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过程,论证了通过自由联合共同占有物质生活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和解"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