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正当国家为忙于解决老的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时,一个新的就业问题又浮出水面,这就是“新失业群体”。何谓“新失业群体”?指的是那些到了就业年龄仍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本期以《关注“新失业群体”》为题,对新出现的失业群体作了较为充分的报道。我们之所以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对这个年轻的群体予以关注,是因为这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语)。  相似文献   

2.
于小艳 《传承》2006,(12):40-4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根据相关调查,对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这部分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连续7年锁定“三农”,并首次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使用,传递出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高度关切,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随着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中国迎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之后的第二次信访高潮,[2]与信访洪流同时出现的,是聚集在北京的信访群体的组织化和更为激烈的抗争,自焚、冲击政府机关以及集体游行使得上访群体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2004年8月,中央以及各地陆续建立了“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3]。联席会议制度运行半年以来,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过去积累的问题,但从某些地区的调查来看,上访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联席会议制度也不能遏制新的上访出现。[4]一些专家学者针对信访问题提出了各种建议,[5]一些地方政府做了制度创新的探索,[6]中央政府也做过很多制度性改革,[7]但所有这些改革思路几乎都集中在如何对付已经出现的信访问题上,即问题集中在“这么多人上访该怎么办”。本文在分析已有制度探索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把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这么多人上访”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上,提出的解决思路重点不在于如何处理已经出现的大量上访,而在于如何从根源上减少上访,即在宪政视野中看待上访现象,在宪政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我国城市白领群体中弥漫着明显的焦虑情绪。一个流传甚广的玩笑是把“白领”称之为“这个月工资白领了”,就是白领群体焦虑情绪的一种幽默表现。还有,“白领们”普遍不愿意认同自己白领身份的现象,也道出了白领群体背后的焦虑和不安。作为一种群体性或社会性焦虑,白领群体的焦虑情绪既是当前我们社会中某种特定社会心态特征的反映,也是白领群体所处的特定生存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民工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群体。但是,这些年出现的一些情况,使得这个群体的前景并不乐观。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医疗等问题依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而农民工队伍的建设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城市精神的福州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提出“加快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同时,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民政部门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社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提供民政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8.
与我的同行———政治老师聊天,他们说:“政治教师这个名称名不副实。”“我不喜欢政治教师这个名称。”“我很不愿意说自己是政治教师。”“现在政治淡化了,人们轻视政治教师这一职业。”“政治教师这个名称用了五十多年了,也该改改了。”一个专业教师不以自己的专业为荣,甚至回避自己专业的名称,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关领导应该关心、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政治教师这个名称曾经是一个光荣的名称,曾经象征过革命和进步。“文化大革命”后政治教师的声誉一落千丈,但由于高考还考政治,政治教师还有地位。现…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透过失地农民“进”“退”两难问题的表象,分析了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提出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保持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发展、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与此紧密相连的还有另一个重大问题,即“农民工”问题,也同样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这个群体长期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国家制度、政策法规管理的边缘。直到最近几年,“农民工”问题才因为“讨薪”、“子女入学”等原因为政府和社会重视。“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民增收,也与城市建设发展联系紧密,更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休戚相关。那么,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邹万银 《前沿》2005,(4):34-35
党的先进性,是指一个政党在思想、理论、纲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它政党的特质,也是指一个政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中所起作用的性质。人类历史上,凡是“个体、群体”优于其它“个体、群体”具有先进性,而这个“个体、群体(或称之为政党),”就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热词     
村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里头应该说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但也是一个腐败高发的群体。“小官巨腐”用来形容一些乡村干部的腐败。没什么“油水”,往往是人们对村官的刻板印象。村官职位层级低,往往被视为“小官”。不过,近期被查处的就有不少以土地“发家致富”的小官,而且贪腐数额巨大,基层贪腐问题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3.
《上海机关动态》2003,(2):13-13
陆学艺教授提出.奔小康要避免一个误区,认为经济增长了,社会问题就解决了。社会政策调整要下功夫去做,也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他提醒人们注意社会结构的变迁有自己的独特规律,不要以为经济发展了社会结构自然会趋于合理。“经济转轨比较容易.社会体制转轨比较难”:大家容易有一个误区,认为经济建设抓上去了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许多地方领导人只抓这个,牺牲其他方面抓经济,这个不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样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举例说明搞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失业与再就业,是老百姓的一块心病,关乎社会民生。坦然面对失业,热情高昂再就业,是政府传达给老百姓的承诺,也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老百姓有了工作,有了就业的信心,心里就有了盼头,社会和谐也就有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速,然而,作为社会中心的城市本身却没有均衡地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幸福,相反却出现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令人关注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群体。其中以“4050”人员居多。这些人年龄偏大、体质偏差、技能偏低、女性偏多,而且人到中年,他们又承担着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重压。虽本人有就业愿望,但难度较大。我们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是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失业群体”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会以怎样的心态来“接纳”他们?罗先程(北京某高校教师):现在学校很大一部分课程是为应试教育而开设的,学生们学的往往是一些过时的知识,这些知识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毕业就失业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16.
姜业奎 《小康》2005,(6):31-32
读者来信建议:《小康》可以讨论有关中国官员读书的话题。他说,官员始终是我们这个国家知识分子群体最集中的领域。这些人看什么书,这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肯定会造成影响。这样的意识、或者说问题,还不是这位读者朋友首先提出的。媒体曾报道说,海南省省长卫留成上任伊始,就买了100本《致加西亚的信》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省政府厅局级和县市领导。后来,卫留成又向省人大代表推荐了《改革政府》一书。身处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竖立起“终身学习”的目标实在大有必要。中国官员大概熟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吧。然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根本目标,却在“终身学习”。在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据说所有的知识经过5年就翻一番,如果官员不继续加强学习,那“半部《论语》”在你工作十年后,可能也就是两三页纸的分量了。当然,上面所说的无非是些“正确的废话”。关于官员读书话题的讨论,更多地,恐怕需要听一听民间的声音——既然省长可以用推荐书目的方式,向下属表达他对他们最殷切的希望,那么,我们的市民是不是也可以向自己的市长推荐几本书,表达一下他们对市长最急迫的期望呢?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大学生“问题群体”的危机干预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学生中的犯罪与自杀者大多来自于高校大学生中的“问题群体”。这一部分被称为“问题群体”的大学生在外显能力和内在素质方面相当欠缺,易被忽视。建立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稳定的三维结构,构建高校“问题群体”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是当前改革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都市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及其心理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明 《新东方》2007,(1):10-13
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报告强调,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弱势群体”随之成为中国社会新的“关键词”。“社会弱势群体”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如“社会脆弱群体”“贫困群体”等。它主要是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1]学者们力图通过对它的研究来减缩市场经济所带来  相似文献   

19.
说到留守儿童问题,人们都耳熟能详,也会自然而然想到“农村留守儿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和中国城镇化两拨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其实,现实世界里还有一个目前仍被忽视的特殊群体——“都市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20.
王志钦 《前进》2009,(10):35-37
环境保护问题、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当今世界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世界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企业要发展……如何发展?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集中几代领导人的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回答了“如何发展”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